Netflix 紀錄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看 Joshua 與 Ryan 一致推崇:極簡是獲得快樂的工具,不靠物品,而是藉由生活來實踐生命的意義。

【極簡主義|斷捨離】疫症肆虐,生活停擺、失常。但過往的「常態」又是否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還是我們該好好利用這空檔,重新思考想要的生活?紀錄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就是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同時又提議數個簡單生活的提議。

工作 10 年遭裁員、親人離世:極簡生活先學會放下

時興「斷捨離」、極簡生活,但盲目為簡而簡、為空而空,卻不知空來幹什麼;又或是時興的收拾法往往令人買下更多收拾工具,變相鼓勵消費,生活更不簡單,到頭來還是不知自己想要什麼。


《極簡主義:簡約當下》(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近日在 Netflix 上架。圖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劇照

《極簡主義:簡約當下》(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由筆者十分喜歡的 Matt D'Avella 執導,訪問兩位出版不少暢銷書、「斷捨離」的佼佼者 Joshua Fields Millburn 與 Ryan Nicodemus,分享他們如何走進極簡的生活、如何放下。


Joshua 與 Ryan 的成長環境十分相似,在青少年時認識。圖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劇照


Joshua 小時候十分窮困,單親家庭,時時覺得快樂是與金錢掛鈎。圖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劇照


於是,18 歲那年,他不讀大學,直接踏足社會工作,花了 10 年努力工作,成為公司中自成立 140 年來升職最快的人,也是最年輕的董事。圖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劇照


可是,儘管他賺了很多,他還是不快樂。到了2009年,他的媽媽去世,他在同年離婚。圖片|joshuafieldsmillburn@IG


他對自由、未來與擁有的事的觀念等等都有所改變。特別是在他收拾媽媽舊居時,他更是懷疑:到底回憶是留在腦海中,還是依附在物件上呢?為何擁有那麼多,他還是不快樂呢?圖片|joshuafieldsmillburn@IG


於是他也辭職,成為全職作家與「KOL」,搬家後他更認識了現在的太太。二人生活方向一致,同樣推崇心靈富足比擁有身外物重要。圖片|joshuafieldsmillburn@IG


至於 Ryan,他自小也十分窮困,但他也是憑努力而攀升到不錯的職位。圖片|ryannicodemus@IG


他稱這 10 年有如活在「美國夢」中,可是在 2010 年,公司卻在沒有預先通知的情況下把他解雇了。圖片|ryannicodemus@IG


Ryan 看家居中擺滿 10 年來「努力的成果」,但那真的都是他真正想要的物件、生活嗎?他回憶,那時沮喪得很,但回望過去,這卻是最好的事。圖片|ryannicodemus@IG

他寫:「從此,我便專注在活出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擁有更少,但卻更多空間來追求我喜歡的事。」

有別於一般有關極簡主義的紀錄片,《極簡主義:簡約當下》不止說一些收拾的方法,更重要是,空出來的空間幹什麼、反思我們是不是都被「洗了腦」,覺得自己必定要「擁有」什麼才能快樂?而什麼才算是「擁有」呢?

同場加映:NETFLIX 脫口秀談 #MeToo 現況:當有人對我說「妳真是個當老婆的料」

Joshua 在 30 歲放棄高薪厚職,當全職作家,同時賣掉大部分的物品。他認為不是先找到人生的意義,然後生活才變簡單。 而是先讓生活變簡單,讓擁有的東西變少,我們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

Joshua指,我們無法用物品來填補空虛,物品只會摧毀生活, 讓我們盲目。他寫:

「我們總是賦與了物品太多的意義,以為得到這個或那個就會幸福,但我所經歷的一切,卻讓我發現,我的東西不能代表我。我的牛仔褲不能代表我。我的電視不能代表我。我的車子不能代表我。我的職業不能代表我。我遠超過這一切。我是我內心那個人。」

「我大概擁有 288 件物品,但其實我也沒有細數。」Joshua 的家居看起來不似是極簡家居,但他指出,留下來的物件都是能提升生活質素的。他認為清除生活的羈絆、擺脫周遭多餘的雜物,對生活重要的事,慢慢就會浮現。

極簡是獲得快樂的工具,不靠物品,而是藉由生活來實踐生命的意義。

Joshua Fields Milburn 與 Ryan Nicodemus 出版不少暢銷書,接受大大小小的訪問,當中都有提到有關如何實行簡單生活,助大家減少物品。

以下「訣竅」節錄自《Minimalist Rulebook:16 Rules for Living with Less》:

極簡生活 5 大訣竅

訣竅一:30 日棄物挑戰

邀請朋友、家人一起接受挑戰,在第 1 天拋棄 1 件物品,第 2 天拋棄 2 件物品,如此類推。捐掉或拋棄,那些物件一定要於當天離開你的家居與生命。

訣竅二:電子器材,不需最新型號

儘管廣告有多吸引人,但其實大多數人都不需要電子器材的最新功能、型號。壞了可以修理,不能修理才按自己的需要,購買合適的型號。

訣竅三:90/90 法則

審視擁有的物件,在過去的 90 天,有使用過嗎?在未來的 90 天,會使用嗎?沒有的話,就拋棄吧。

訣竅四:買 1 棄 10

凡買 1 件物品,就要拋棄家中 10 件物品。例如,買一件新衣服,就要拋棄 10 件舊衣服。這可令人在購物前三思,重新考慮消費是否必要。

訣竅五:30/30 法則

要是想要購買的非必需品價錢約 30 元美金,先考慮 30 天——它能否提升生活的素質?要是多於 30 元美金,就需要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