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性單戀者」渴望佔有自己喜歡的人,不如說他們更享受追獵的過程;如果最終他們得到了想要之物,他們就會變得——不想要了。

你不喜歡我的樣子,真的很迷人

「我甩了 ×××。」聽到小妮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

「那個你追了五年的學長?他跟你表白了?」

「對,在我幾乎快要放棄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約我出去吃飯,然後無比溫柔地說了一句『其實這麼多年,我對你也不是毫無感覺的。以前是我錯過了你,從今以後,我不想再錯過你了。』」

「那你應該高興啊!怎麼又放手了呢?」

「一開始我確實感到又意外又驚喜,但是隨著交往的深入,他在我心中完美的形象一點點地崩塌了。原來他也會說髒話,也會想著和我發生關係,肚子上也會有肥肉,我真的接受不了啊!」

「這⋯⋯」我一時無言以對。

「最重要的是,我受不了前段日子還對我冷若冰霜的一個人,轉頭就成了無微不至的暖男,甚至⋯⋯還有點黏人。」小妮皺了皺眉頭,眼神裡充滿了蕪雜的情緒。

「Lithromantic.」我輕聲地嘀咕了一句。

「什麼?」她不解地看著我。

我說:「你就是典型的 Lithromantic.」


圖片|Photo by 鏡飛 匙 on Unsplash

「知道一種叫 Lithromantic 的性取向嗎?就是你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後,當他對你有同樣感情後,你就會討厭這種感情,甚至不再喜歡他。」

「Lithromantic」翻譯成中文,叫作「性單戀。」

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整個人是蒙的。若是自己暗戀的男/女神反過來倒追自己,燒高香慶祝都來不及,居然還會殘忍地拒絕對方?怎麼可能?

直到後來,我看了一部叫作《Closer》的電影,這才意識到「性單戀者」在這個社會的存在。

電影的主人公丹,樣貌英俊、討女人喜歡,是一個脆弱而敏感的人。他懂得愛、追求愛,但其實,他不相信愛。雖然他愛安娜,也愛愛麗絲,但他最愛的,還是自己。

丹算是渣男嗎?嚴格意義上講,他不算,他只是不知道怎麼發自肺腑地去愛一個人而已。他一定也想過和愛麗絲廝守終身,只是他心裡的那層業障,無法輕易地被抹去罷了。

「性單戀者」的愛情,難以用世俗的戀愛觀去解讀和評判。與其說這是一種性取向,不如說這是一種後天的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往往始于單戀者一方,他們會從自己的角度去仰視對方的優點,在幾乎完美的自我幻想中獲得高潮。

但當對方給予回應,反向示愛時,性單戀者會在察覺到對方的缺陷和軟肋之後,表現出極度反感的情緒,嚴重的甚至還有噁心的感覺。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們認為「自己配不上對方」,接受這段戀情會「褻瀆」了對方。用《壁花少年》中的一句臺詞描述就是:「我們只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

「性單戀」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多次表白被拒後失去信心、自身條件不足而導致的自卑、受過感情創傷而留下了陰影⋯⋯

對於性單戀者而言,喜歡的人就像鏡中花、水中月,是掛在蒼穹中的璀璨的星辰,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至於在一起什麼的,拜託,想都不敢想好嗎?

推薦閱讀:在愛面前,不夠勇敢也沒關係!單戀時,你可以對自己說這 10 句話

心理學家把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分為四種:依戀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

矛盾型的嬰兒,會因為母親的離開而極度焦慮,但是當母親回家的時候,他們又會表現出難以解釋的冷淡。

具有這種矛盾性格的人,長大便有可能成為性單戀者。

與其說性單戀者渴望佔有自己喜歡的人,不如說他們更享受追獵的過程。眾所周知,人們看到喜歡的人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於是我們便會心跳加速,熱血沸騰。大多數人是在得到愛人芳心的那一刻,多巴胺分泌達到最高點。

而性單戀者恰恰相反,越得不到就越想要,而倘若真的得到了,便心生倦怠之意。

毫不誇張地說,當性單戀者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悲劇就已然埋下伏筆了。

《馬男波傑克》裡有一句臺詞說得特別紮心:「看到一個人真實的樣子,其實會讓人覺得很親切,但那種親切的感覺並不好,就像看到你媽媽哭一樣。看到有些人的真實樣子,會讓你覺得很難過,好像他們幻滅了。」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性單戀者發佈的帖子,題目叫作《我受不了我喜歡的人在我面前放屁》。是的,他們害怕自己心目中那個完美無瑕的人,其實最真實的樣子,也同自己一般不堪。

除此之外,性單戀者習慣了做感情中的弱勢一方,習慣了用滔滔不絕的愛來滋潤對方,習慣了把悲傷獨自咽回肚中。要是突然有一天,對方告訴他們:「我們對調一下,你來做強勢的那方,換我來喜歡你。」這種身份上的強行扭轉,是有可能讓性單戀者的三觀直接崩塌的。

蕭伯納說過,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沒能得到心愛之物,另一種是得到了。

也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因為得不到,才有了近乎完美的臆想。為了這個臆想,人們情願肝腦塗地,赴湯蹈火。而一旦臆想成為現實,他們也許就會像「馬男」說的那樣,有種幻滅的感覺。

如果可以,請你接受我的愛,但不要接受我。因為你不喜歡我的樣子,真的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