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純喜劇還是虐心劇,哪一個能提升我們生活的幸福感呢?答案是虐心的悲劇;而背後的心理學原因是什麼,讓研究來告訴你⋯⋯

文|Jojo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前兩天,文荒的我準備去網上搜尋一批新的絕世小虐文。本來覺得這種口味不夠大眾,我還擔心什麼都找不到,沒想到一搜之下發現,像我一樣的虐文/虐劇同好,居然還不少!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看得那麼揪心,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就好這一口?

今天的 KY 走近科學心理速遞欄目,我們就來探索一下,虐劇背後的故事。

一、越是悲傷、越是享受

(敲黑板)我們的第一個知識點就是:人們能夠從悲劇性的故事中獲得愉悅感。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違背常理,但有諸多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和實驗,證實了悲劇所帶來的悲傷情緒能夠令人們享受其中,並提升他們後續的生活幸福度(life happiness)(Knoblovh- Westerwick et al., 2013)。

事實上,在英文中,tragedy paradox(悲劇悖論)一詞就專門被用來形容這樣一種情況:人們在觀賞作品時所產生的悲傷情緒越多,他們反而越是會享受其中。

早在 1742 年,著名的歷史學家、啟蒙派哲學家 David Hume 就在 Of Tragedy 一文中寫道,悲劇能夠帶來的負面情緒是一部作品的積極特徵。他認為,一部足夠優秀的悲劇,能夠通過激發痛苦(sorrow)、恐懼(terror)、焦慮(anxiety)等各種負面情緒,來為人們帶來愉悅感(pleasure)。

也就是說,當我們觀看虐劇時,真正喜歡的可能並不是被虐得昏天黑地的過程,而是那種被虐之後能夠收穫到的愉悅。


圖片|Photo by Aliyah Jamous on Unsplash

二、為什麼虐劇帶來的負面情緒,反而能讓我們感到幸福和滿足?

首先,我們在觀看虐劇時所產生的那些令人感到不適的負面情緒反應,能夠推動我們對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進行反思,並產生感恩(gratitude)的情緒。

心理學家 Frijda(1988)認為,人們對於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滿足感都會產生適應性,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有多麼幸福,總是容易陷入不滿足的狀態中。

而負面的情緒狀態則能夠引導我們重新整理自己的認知——或是意識到自己當下的狀態有問題極需解決,或是覺察到當下的狀態其實很順利,是值得感恩的(Bless et al ., 1990)。

就像「在溫暖又安全的房間裡看著窗外風雨交加」這一場景會令人感到格外舒適那樣,在這些虐劇帶來的影響下,我們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經歷沒有那麼慘,和親密他人的關係也還不錯,並因此更容易覺察、體會到幸福和滿足感。

同場加映:今天追台劇嗎?專訪《做工的人》鄭芬芬、林昱伶:人生本來,就是把悲劇當喜劇活著

除此之外,還有心理學家認為,觀看虐劇之後感到愉悅,是因為我們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強烈的聯結感。

當我們觀看那些悲傷的電影時,我們會難以自製地對片中人物產生共情。此時,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催產素,它也被稱為「擁抱激素」、「愛的激素」。在催產素的影響下,我們更傾向於照顧、關心身邊的人,並能夠因此感受到更強烈的聯結感。

特別是當我們和他人一同觀看某一悲劇時,身邊的所有人都在同一時間感受到相同的情緒,這種「情緒同步」能夠為我們帶來一種特別而又治癒的親密感和社群感。

最後,如果在觀劇被虐時你還順便大哭了一場,那麼你收穫的積極效果還可能有額外加成。有研究顯示,無論男女,人們在哭泣後都普遍感覺更輕鬆了—— 他們感到壓力被釋放,情緒重新恢復平衡,像是那些壞的感受都被「洗走」了(Trimble, 2012)。

虐劇/虐文可以從這麼多種角度讓我們感到幸福和滿足, 看來下次心情不好的時候,要試試多看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