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原本的用意是希望「事半功倍」,然而這常是導致人情緒潰堤的原因;因此練習一心一用,有時會發現其實效率提高了!

是房間亂,還是心很亂?

「我很累。我受夠了。受、夠、了。快把小孩帶走。我要在浴缸裡泡澡盯著牆壁放空。」我一邊說,一邊把照顧女兒的任務交棒給我先生。

每次長時間單獨和女兒相處後,我的反應都是這樣。無論她們表現多好、多糟,育兒這件事都讓我備感壓力、疲累不堪,動不動就對孩子崩潰抓狂。

另一方面,我先生和女兒相處一整天後看起來卻沒有這麼失控焦慮、不堪負荷。我會問他今天還好嗎?他會說「很好啊」,而且是真心覺得很好。

不是說我們的孩子在他面前總像天使般溫和乖巧,只是不知怎的,他並沒有因為她們的需求與不可預測而感到困擾,甚至像我這樣被她們激怒。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我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很想了解我和我先生之間的差異。他究竟藏了什麼祕訣(撇開天生就比我更穩定不談)?

當時我開始學習與練習正念,培養注意力。每次上完課回家,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裡亂七八糟。我連問都不用問就知道我出門時他們到底在幹嘛。

散落在客廳的玩具告訴我,他們玩過拼圖和記憶遊戲;流理臺上的髒碗盤透露出他們晚餐吃了什麼;我還知道他們輪流看了好多本貝貝熊(Berenstain Bears)繪本,因為書還在四散在沙發上,丟得到處都是。


圖片|Photo by Ricardo Viana on Unsplash

我看著凌亂的屋子,心裡立刻湧起一股參雜著惱怒、沮喪和挫敗的感受,簡單說就是我氣炸了。我單獨和女兒在一起時從來不會把家裡搞成這樣。我幾乎每天都是用乾淨的流理臺、正在輕輕運轉的洗碗機和一塵不染的客廳迎接我先生回家。為什麼他不能禮尚往來,用同樣的方式好心幫忙一下呢?

我和我先生為此吵了幾次架,後來我才意識到,原來屋子的狀態和我的理智狀態有關,只是情況並不像我所想的那樣。

對我來說,「雜亂」是很大的情緒導火線(當時我還沒有察覺到這種連結),所以我和女兒在一起時會不停打掃、整理家裡。

陪她們玩「糖果樂園」(Candy Land)的時候,我會抽一張卡片,移動紙製角色棋,趁再次輪到我之前折幾條毛巾,同時無聲咒罵發明這款桌遊的人,居然搞出這種讓人心智麻木的遊戲。

我一邊大聲念故事書,一邊在腦子裡檢視待辦事項;一邊協調她們的爭執,一邊切小黃瓜;一邊用廚房毛巾製成的毯子裹住動物玩偶,一邊傳簡訊給我朋友。我不會坐下來陪女兒吃飯,而是抓緊機會淨空洗碗機,寫下購物清單。

我一直走來走去、不停活動,時常焦慮不安,主要是因為我試著一次完成一件以上的事。至於我先生什麼也沒做,他和女兒在一起時就專心陪她們。雖然家裡最後亂成一團,但他並沒有因此神經緊繃,變成一顆等著被踩的鮮紅色地雷。差別就在於我一直一心多用,他卻沒有。

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我就開始調整自己,改變做法(當然也從來沒有對我先生承認這些事)。現在髒碗盤會躺在水槽裡直到一天畫下句點;玩具會散落在地板上,麥克筆會留在廚房桌上,直到孩子進行最後的睡前整理。

若我在一天結束前因為這些雜亂感到焦慮,無論當下在做什麼,我們都會暫停手邊的事,花點時間打掃。無論哪一種方式,清理時間很少超過二十分鐘,而且我在打掃期間和打掃完後也平靜許多,不像先前那麼暴躁。

每當發現自己和女兒相處時感到緊張或壓力,我第一件事就是注意自己當下是否一心多用。如果是,我會讓大腦暫停一下,努力專注於眼前的事物。這個方法每次都能幫助我冷靜下來,平復內在的情緒,百發百中。

一心多用=事倍功半

希望你現在明白世界上沒有一心多用這種事。我們這些愚蠢的人類不過是用這個詞來欺騙自己,自以為能同時做好幾件事。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大家經常把壓力這兩個字掛在嘴邊,卻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涵。我個人偏好的定義是:壓力是一種想法、信念或感知,讓你覺得自己無法應對眼下的事。無論是發燒的孩子、小車禍,還是一大堆昨晚就該放進烘衣機的濕衣服都一樣,若你出於某種原因認為自己沒有處理這些情況的能力或資源,心中就會備感壓力。

有時你的感知很準,知道自己確實無法應付,需要一點支援、建議或協助;然而很多時候你明明完全有能力應對,卻給自己無謂的壓力。無論真實情況如何,只要你自認身陷難以逃脫的困境,你的神經系統就會發布紅色警戒,讓你變成抓狂高風險群。

一心多用這個把戲會讓你誤以為自己無法應付當下發生的事,而且屢試不爽。就像空中拋接球遊戲,空中的球越多,掉球的機率就越大,你可以找人幫忙接球、坦然接受會有幾顆球掉下來的事實,或是悶著頭直到拋接雜技結束。你會驚訝地發現,雙眼只注視一顆球的壓力這麼小,而且自己居然可以選擇放下這麼多球,就算一次只放兩分鐘、十分鐘也好。

此外,研究指出,一心多用還會造成下列多種情況,間接增加我們的壓力:

  • 讓我們更不專心,注意力更不集中,讓我們容易弄灑藍莓、搞丟同意書或忘記扣好嬰兒汽車座椅的安全帶。
  • 增加焦慮感,削弱創意,導致我們杞人憂天,難以想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與解決方案。
  • 讓我們錯過重要的訊息和提示。要是我們有注意到孩子餓了、累了,就能在他們鬧脾氣前給他們吃些點心,哄他們午睡。
  • 一心多用會拖垮我們的效率,因為無論我們自認在做什麼,都只做了一半,這表示最後得花兩倍的時間才能做完,而且還是以過程一切順利,完全沒有搞砸為前提。

一心多用潛伏在生活中各個角落,無處不在,特別是當我們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深陷其中的時候。「一次試圖做一件以上的事」本身就會觸發我們的情緒。

一心多用會耍花招欺騙我們,讓我們以為自己超棒、超成熟、超有生產力,實際上卻會讓我們失速墜入崩潰的深淵。接下來我們會深入探討這一點。

延伸閱讀:阿德勒教養學:想改正孩子的壞習慣,不能只從批評開始

四個步驟邁向專注

我不是說你應該設定一個目標,這輩子絕對不同時做一件以上的事,這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談論這個主題,是希望你能開始注意到「一心多用」和「抓狂」之間的潛在關聯,並將一心一用視為冷卻地雷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心一用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這個概念真的超讚。身心同時專注在一樣活動上不僅能減輕焦慮,還能增強信念,讓你相信自己做得到,進而冷卻內在的情緒地雷。一旦壓力減輕,心神就會跟著鎮定,思緒也會變得更澄澈、更有創意,讓你得以做出最佳選擇,基本上就是邁向「禪定大師」的第一步。

一心一用就和本書中的其他練習一樣,說得比做得簡單。這麼說並不是因為「一次只做一件事」本身很難,而是大多數人的大腦鍛鍊不足,需要多多練習才行。你可以從以下四個步驟著手:

﹝ 步驟一 ﹞盡可能意識到自己正在一心多用。

如果我沒弄錯,下面這些情況發生的頻率比你想的還要高。

例如一邊在共乘區等候,一邊傳簡訊;一邊陪孩子玩四子棋,等他走下一步,一邊快速瀏覽臉書;一邊做午餐,一邊替孩子擦防曬;一邊看《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本季完結篇,一邊聽配偶說話。

不知不覺中,在你後面的車子開始對你猛按喇叭;愛挖鼻孔的六歲小孩在四子棋遊戲上痛宰你一頓;無意識地把花生醬塗在孩子的手臂上。該死!你在心裡默默發誓,一定要對下一個走進門的小傢伙大發飆。

但重點是,你一定要先意識到自己一心多用,才能選擇跳脫這個模式。

﹝ 步驟二 ﹞提醒自己可以選擇一次只做一件事。

無論你當下在做什麼,都有選擇的可能,重點在於要讓意識與身體動作合一。如果你覺得壓力很大、筋疲力盡,或是正在執行特別艱鉅/無聊的任務,就很難保持專注。

多多練習有助於改善這種情況。等等我們會詳細討論練習一心一用的方法。

﹝ 步驟三 ﹞判斷當下能否一次只做一件事。

雖然你永遠都有選擇,可以一次只做一件事,但不必太過執著。很多時候一心多用其實非常合理。像我會一邊摺衣服,一邊聽有聲書;一邊編織,一邊看電視;或是一邊散步,一邊講電話聊天。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你確認當下是否適合一心多用:

  • 你會覺得緊張、疲憊或有壓力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不是等著搞砸,就是等著抓狂。
  • 事情搞砸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嗎?嗯,或許我會在聽有聲書時出神,把我的襪子放進女兒的抽屜裡,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開車時傳簡訊呢?在編輯重要的工作文稿時分心教孩子寫作業呢?千萬不要。這些事如果搞砸,可能會出大問題。
  • 孩子所占據的心思比我們想的更多,感覺就像他們打開了筆記型電腦上所有標籤頁,你想再新增一個標籤的那瞬間,電腦整個當機,開始冒出陣陣濃煙一樣。無論是全職爸媽,還是白天在辦公室上班、晚上回家與孩子共處的職業父母都一樣,事實就是事實。

﹝ 步驟四 ﹞繼續前進。

過程中請注意自己的感受與當下的情況。一心多用還有效嗎?如果有,那很好;如果沒有,請回到步驟二。

你會喜歡:給大人的阿德勒教養學:不要害怕讓孩子過簡單生活

對於在家工作或行程安排彈性的父母來說,只要電話、簡訊或電子郵件還連絡得到他們,就很難在與孩子共處的狀態下一心一用。這是一把雙面刃,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

若你屬於這種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努力完成工作的爸媽,以下幾種選擇或許對你有幫助:

1. 接受現實,明白自己無法完成所有的事。

休息一下,放過自己。就算水槽裡還有碗盤,手邊還有尚待安排的預約,或還沒回電的朋友,不代表你是不成熟的大人或不稱職的父母。你只是抱著實際的態度,知道自己有能力或沒能力應付哪些事,同時做出聰明的選擇以減輕自身壓力,保持理智。

2. 讓孩子自己找事做。

設定十分鐘或二十分鐘的計時器,在這段時間專心陪伴孩子,接著就讓他們自己看書、玩遊戲或是看 Netflix 等等,總之就是讓他們有事做、不無聊,這樣你才能撥出時間處理公務(如果孩子有睡午覺的習慣,就等他們累趴吧)。

3. 確實進行「任務切換」。

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好,拼完這個拼圖後我需要休息一下,回覆工作上的電子郵件,等做完之後,我再來跟你一起拼另外一個。」

4. 教孩子做家事。

一開始需要花點時間和精力,但絕對值得,因為他們很快就能開始幫忙做家事,不再只是把家事堆到你面前了。過去幾億年來就是這樣教養孩子,沒理由終止這個趨勢。

5. 忽略孩子。

我這不是在開玩笑,教導並鼓勵他們自己找樂子,或是讓他們覺得無聊,這樣對他們也有好處。你不必一直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當然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參一腳,陪他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