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或厭惡名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操縱我們的慾望,原因真的有我們想的這麼單純嗎?

追求名牌或害怕名牌,都可能是無效的自我呈現

前陣子閱讀《丟掉香奈兒包,活得更漂亮》這本新書的時候,我有種突兀感。作者崔柔里是時尚穿搭達人,她透過這本書分享她如何從「追求名牌」的迷思中跳脫出來,然後慢慢發現自己真正的美麗的故事,故事很完整。

但之所以我會產生突兀感,是因為我從小不只沒有夢想過擁有「香奈兒」,甚至還對於名牌有點感到排斥。於是對我來說,一開始翻開書的好奇反而是想知道——為什麼人們想追求香奈兒包包呢?

「看著以名車、高級度假村為背景的宣傳照,苗條的她穿著華服,面帶微笑,她生活的世界是最完美的。我想跟她一樣,所以把照片中她所穿的衣服一件件買回家。可是無論買多少件衣服,我的生活還是老樣子,只有衣櫃變窄了。『果然造就時尚還是得靠香奈兒啊!』」

《丟掉香奈兒包,活得更漂亮》書裡這一段說明了作者對於時尚名牌的追求從何而來。原來,人們想要名牌是因為那些畫面裡的完美感。那為什麼我自己卻會有點排斥這樣的追求呢?

我想起我自己的孩提時光。從小,我爸媽就很少帶我去參觀設計展、美術館,甚至是百貨公司我們家也從來沒有一起去過,我大約是到了大學才第一次跟父母一起去逛百貨公司。

對我父母而言,我腦裡裝的東西比起我外表穿上的東西重要多了。因此那些從百貨公司、展覽中省下的時間,都被拿去用在圖書館、書店、各種課程上。對於消費,父母的消費風格是強調要找到最高 CP 值的商品,市場一件 50 元的衣服常常是我小時必備的單品,爸爸總喜歡回家時,要我們猜他用多麼不可思議的價格買了某某商品。

我的世界,好像也在這樣的家教薰陶下慢慢的出現了某一種價格的天花板。對於某種價格以上的商品,無論多好,我就是覺得那好像不屬於我的世界。

作者崔柔里曾經遇見的困境,是她想透過擁有知名大牌讓自己靠近完美一些些,但是卻在實際執行時才發現,擁有名牌並不會讓自己真正變美。

她說要讓自己變美,真正的關鍵是愛自己,而愛自己的方式,則是需要去探索自己的特質,並且將那些特質轉化成自己有意識的選擇,減緩消費市場的引導,而能理性做出呈現自己的穿搭選擇。

當我閱讀著柔里的體悟時,我才發現儘管我跟柔里的行為不同,但背後遇見的困境卻似乎有些雷同。

舉例來說,當我甫上大學時,因為要面試的關係,當時的男友帶著我去逛他非常喜歡的一家連鎖品牌服飾店,他鼓勵著我從這些衣服當中去挑一件適合自己的襯衫。

當時走來走去,我先看見的不是材質、不是版型、不是顏色,而是價錢。看著一件要價兩千元的襯衫,我感覺沒有任何一件是屬於我的,我寧可回去穿起家裡還堪用的衣服。

走出服飾店時,當時的男友因為我都不願意買任何一件衣服,而感覺他的心意被忽視,我們甚至起了不小的爭吵。19 歲的我感覺自己很委屈,不想花錢為什麼是一種錯誤呢?

但當時的我卻沒有發現,我開始變得跟我父母一樣,總是挑最便宜的、最划算的服飾,我不在意那些衣服是否能讓別人感受到我的氣質,我以為只要顧好內在,我就足以讓人們看見我是誰。

我害怕買貴的東西,怕買了那些昂貴的東西以後,自己就成為重視外表卻沒有內在的人。但拼命買便宜貨的自己,其實也很不成熟,我從沒有認真地思考我該怎麼穿搭,才能讓別人無論從內外,都能感受到我是誰。

人們追求高價商品,又或者是追求低價商品,其實都可能是被消費市場的運作邏輯限制了。我跟曾經的柔里都看見了價格,卻忽視了價值。

同場加映:我認識的英國女孩為何不瘋名牌?別讓價值被名牌綁架

更成熟的自我探索是追求內外的自我形象一致

柔里因為憂鬱症而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呈現的形象是什麼,而我又是怎麼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呢?

大學畢業後我很快就創業了,做著非營利工作的我,常常需要到處演講,尋求別人的協助。記得那年我 23 歲,我有個機會到一個企業家聚會演講,當時的我,只想著出席要講些什麼。當時習慣素顏、不染不燙髮的我,對於穿著當然也很隨意。我從衣櫃撈出了一件帽 T 與一件短裙,踩上一雙高筒馬丁靴就出門了。

到了現場,面對 20 多位年近半百、穿著正式的各行各業領袖,我全身的心力都用去思考該怎麼面對這群社會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前輩。好不容易演講結束,我深呼了一口氣往席間走回時,一名前輩悄悄招了招手,讓我走到會場角落去。

她咬耳朵告訴我:「妳今天演講得很好,但是下次有機會再到企業演講的話,記得化個妝、綁個頭髮,穿個休閒套裝都好,不然大家很容易會把妳當小孩看,後續要合作也就更困難了。」

若是用柔里的話來描述我,她大概會說我是怪胎(nerd):「就是對他人漠不關心,沒想過要與他人不同,只專注在自己世界的人⋯⋯怪胎是打從一開始就對衣服不感興趣。」

在那個演講會場,我確實壓根沒想到對於別人來說,我的穿著打扮確實某種程度上定義了我是誰。不施脂粉、隨意穿搭地出席活動,對於他人來說,很可能是一種「不尊重他人」與「不在意別人」的結果,儘管我沒有那樣的意思。而這種結果,自然是建立後續互動的障礙。

我自以為準備足夠好的分享內容,對方就會感到我對他們的重視,其實就是我不夠有同理心的展現。對於許多喜歡觀察、性格細心、重視品味的人來說,我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不夠社會化、不懂尊重的「怪胎」。留下了那樣的印象,我得用更多更多的努力、溝通、互動才有辦法翻轉別人對我是怪胎的印象。

內在的自我認同確實是自信的根本來源,但是將那些自我認同逐漸轉為別人能真正「看見」的外在形象,創造內外一致,是我過去二十多年忽略的功課。而我終於在畢業七年後,開始想更進一步地探索自我與實踐自我。

延伸閱讀:【運動小姐】我帶妝跑完 2000 公里:請尊重我的勇氣儀式


圖片|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穿出自我形象需要探索與體驗

礙於我的毫無經驗,我需要找一位強大的幫手。

第一次遇到 S 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人真好看。但與其說是五官好看,不如說是他整個人能給我一種內外一致的感受。後來又幾次見到他,穿得都不大一樣,但是每次給我的感受都很相似,有些顏色、材質經常在他身上出現,那樣的外在穿搭與他的個人特質好能相互輝映,毫無違和的讓人可以很自然地,從外在到內在逐步越來越認識他。於是當我想要開始發展自我風格時,我立刻想到了他。

S 說,他從小陪著兩個妹妹長大,因此慢慢習慣去注意女孩子身上的各種細節與造型。小到人臉上的細毛、痘痣疤痕、指甲長度,大到衣服的顏色、寬窄、新舊、硬挺程度、長短都是他看見一個人時不會忽略的細節。原本以為我只是不懂服裝穿搭,遇到 S 之後才發現:

形象從來不是只是服裝而已,而是所有外在的細節總和。

聽著 S 說著這些我從沒想過的細節,我突然覺得很尷尬且不知所措,對於與 S 相似的人來說,我是多麼地不修邊幅與邋遢呀?對於這類人來說,要與我互動,真的得要很有耐心、很願意慢慢探索的特質才有辦法做到吧?他笑著說,我也有自己的風格,只是沒有花足夠心思去呈現而已,他可以陪我一起去好好逛街。

「你對於自己的形象,有什麼想像嗎?」
「我希望我不是太嚴肅的人,能夠給人好親近的感覺。」

我們找了一些照片參考以後,他帶著我去到一家大型服飾店,走進服飾店,他不同於我長期的習慣,他先看見的不是哪件特價、哪區是新品,而是帶著很明確對我形象的想像,走向了某些類型的服裝前,眼明手快地拿下了好幾件有些相似元素的服飾配件,包括了短褲、長版外套、細跟高跟鞋、編織草帽等等,這些選擇都是他腦海中對於我的特質的詮釋,而那詮釋,充滿美學,也充滿理性。

「你很高,適合穿短褲。」
「你的膚色,很適合白色或淺色。」
「如果下身窄版,上身可以寬版;如果內搭貼身,外套就可以寬鬆。」

對於豐腴的人來說,一般都會很害怕穿短褲,但他讓我知道我得自己試試看,才會知道我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鞋子也如是,過去的我很害怕穿粉紅色,也不敢嘗試細跟高跟鞋,但似乎因為有了陪伴,我開始更勇敢跨出我的舒適圈,去探索那些不知道能不能呈現我自己特質的穿搭。

最後,我拿著十多件他選好的衣服走進了試衣間,一套套換下來,我開始感覺自己慢慢地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我從未謀面,卻又看著很舒服、會很喜歡的人。

走出試衣間,我赫然發現原本覺得自己會害怕而從未嘗試的服飾,其實出乎意料地很適合我。原來我自己不只被價格限制了想像,也被我有限的自我認知限制了我的形象。

最後,我終於還是看見了那些衣服的價格標籤,當我震驚於這些服飾的價格時,我忍不住問 S:「要實踐自己的風格,是不是真的是很奢侈的事?」

「我以前在國外當留學生的時候,經濟特別拮据。那時候的我,也很想穿出自己的風格。於是,我也跟現在的你一樣,我去了各式各樣的服飾店,試穿很多很多的衣服,然後一一拍照下來。接著,等待換季出清,又或者是去便宜的商店尋找非常類似的款式,最後,我便可以用非常便宜的價格,穿到那些我覺得能代表我的衣服。

而且,當你真的知道你的風格是什麼,你就不會再亂買衣服了,花在衣服上的錢反而不一定會比較多。」S 說起許多年前他的經驗,而這段經驗分享,突然讓我想起我在帶學生們做職涯探索時的方法。

「你得先知道你要去哪裡,就算能力不足也沒有關係,至少我們知道我們要去哪,我們可以繞到那些走得了的路,慢慢地往目標靠近。」

我以前常常跟學生們這樣說。職涯探索如是,形象呈現亦如是。我們都得試過、體驗過,才知道自己想像的目標與真實情況是否一致。當我們有了對於自己更具體的想像,我們也才知道我們該捨棄什麼、堅持什麼,最終才有辦法往我們理想的人生更靠近一些。

我記得,那天當我穿著 S 協助我尋找到的服裝,出門去見另外一名朋友時,朋友很驚訝地跟我說:「希慈,妳改變好多!妳去年給我的感覺都還像是學生一樣,但是,最近妳越來越像一個專業工作者了。是因為工作轉換的關係嗎?」

聽著朋友跟我說的話,我笑了一笑。想到,原來這就是形象所帶給別人的印象,在別人眼中,我終於開始從不夠社會化的孩提狀態慢慢脫離了。

你會喜歡:一件白 T 一個夏天!挑對顯瘦白 T 的四個秘密

要探索自我形象可以先問自己這些問題

如果你沒有像我一樣能找到 S 陪伴你去思考自己的形象,事實上《丟掉香奈兒包,活得更漂亮》一書中,崔柔里也給了很多明確的方法與步驟幫助我們去找出自我風格。比如以下的列表,就是幫助我們建立反映自己特質的衣櫃風格:

  1. 將所有當季的衣服掛在衣架上,我看到的風格是什麼呢?

  2. 思考自己嚮往的形象,不符合該形象的單品是什麼呢?

  3. 依顏色分類衣服後,想再放進哪些顏色的衣服呢?

  4. 再放進什麼材質的衣服才能更進一步展現自我呢?

  5. 如果要以飾品來展現自我的話,穿戴起來不會不舒服的有哪些?

  6. 分別該用哪些時尚單品來表現俐落感和寬鬆感呢?

  7. 審視自己的身形後,身體的哪部分需要修飾,哪部分需要凸顯呢?

  8. 我喜歡的細節或圖案是什麼?這些細節該以什麼單品呈現比較好呢?

  9. 如果有目前衣櫃裡沒有,但很想買的單品,這項單品反映了自己哪些慾望?我又是怎麼樣的人呢?

祝福我們,都能在許多支持下,呈現內外合一的美麗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