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法國作者榮米榭.畢里吾、蘇菲.南德依《我是誰我決定》一書,一一解釋你聽過或沒聽過的性別名詞!(註:文中的單字皆為法文)

文|榮米榭.畢里吾、蘇菲.南德依

名詞釋義

戒慾 Abstinence

刻意決定不要發展性關係。

無性別者 Agenre

指完全沒有性別認同的人。他或她的生理性別並不重要,性格也不分明顯的男性或女性。

中性 Androgyne

指外表讓人看不太出來他或她所認同的是哪種性別的人。

無戀者 Aromantique

指無法體會戀愛的感情,也不覺得有需要發展戀愛感情式人際關係的人。

二元論 Binaire

只以女或男兩種性別來區分性別。

無性者 Asexuel(le)

指對性沒有吸引力的人。但要注意喔,這並不代表沒有感情或沒有溫柔浪漫。

非二元論 Non-binaire

跳脫「男」或「女」的分類,也不順服依性別所設定的角色。

雙性戀恐懼症(恐雙症)Biphobie

是一種特定的暴力和歧視,其受害者是雙性戀者或被以為是雙性戀者的人。

雙性戀 Bisexuel(le)

指在情感上且/或在性慾上,在兩種性別都受到吸引的人。

順性別 Cisgenre

指性別認同符合出生時性別(指定的性別)的人。為什麼要特別替這個「族群」取個名字呢?為了避免將跨性別者或「正常」的人列入分類。跨性別和順性別的人,是正常且具有人性的人,和大家都是平等的。順性別的人在性向上沒有阻礙。順性別者可以是異性戀者、同性戀者、雙性戀者、泛性戀者、無性者等等。

出櫃 Coming out (faire son)

公開說出自己的性向和/或自己的性別。這個說法是縮寫,源自美語的「coming out ofthe closet」,也就是「從櫃子裡出來」的意思。

棄名錯稱 Deadname

人在出生時的名字,當事人後來往往基於性別的原因,而改掉了這個名字。這個名字要捨棄,免得發生「被出櫃」的情形。

半性者/灰色性向 Demisexuel(le) (être)

指對性沒有吸引力,除非是對非常親近、已經建立了深厚情感連結,才會受到性所吸引的人。


Photo by Monika Kozub on Unsplash

性別不安/性別不一致 Dysphorie (ou incongruence)de genre

由於覺得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性別有落差,而長期感到不自在。譬如擁有男性的身體,卻覺得自己是女性。

性別表達 Expression de genre

指別人所看到的性別形象。也就是由自己的穿著打扮、髮型、舉手投足、和別人的互動方式、自己的說話方式等等,所建立出來的形象。所有這些表達方式都和某一種性別有關:譬如,化妝和穿裙子,在我們的社會裡,一般常認為屬於女性的性別。因此性別表達完全取決於文化、裝扮法則,以及⋯⋯自己所成長的這個社會的種種刻板印象。

男同志 Gay

源自美語的詞彙,通常大多用來指男同性戀者。

男同志恐懼症 Gayphobie

是個罕見的詞彙,用來指針對男同性戀者或被以為是男同性戀者的人的恐同症。

代孕 GPA

是「gestation pour autrui」的縮寫,意思是「由某婦女替某對夫妻代為懷孕分娩,孩子再於產後交給這對夫妻」。代孕在法國是禁止的,在許多國家則是被允許的。

異性中心主義 Hétérocentrisme

認定異性戀是唯一的模範(異性中心者、異性模範者)。

異性戀者 Hétérosexuel(le)

主要或完全只受異性所吸引的人。

同性戀恐懼症(恐同症)Homophobie

對於同性戀者或被以為是同性戀者的人,表現出鄙視、排斥或恨意(嘲笑、騷擾、謾罵、攻擊)。這個詞彙泛指對於女同志和男同志的攻擊,延伸來說,也指對於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的攻擊。

同性戀者 Homosexuel(le)

主要或完全只受同性所吸引的人。

性別認同 Identité de genre

自己所認同的性別。

「依性別」的認同 Identité “par le genre”

這種認同的基礎,是來自環境和教育,在文化上、社會上和角色上,對於男性和女性所賦予的差異。也就是指一切不在先天基因裡的事情。這種性別並不只限於男性或女性。這樣能讓覺得自己既不是這種性別也不是那種性別的人,自己的性別也能獲得認同。

雙性人或雙性器 Intersexué (e) ou intersexe

指一出生在生理構造上就有所不同的人。醫生無法以女性或男性來歸類這個孩子的性器官。根據聯合國的定義,「這種人士的身體或生理特徵,例如性生理、性器官、荷爾蒙功能或染色體組成,並不符合傳統上對男性和女性的定義。這類特徵有可能於出生時就顯現,或在人生中稍後才顯現,往往是於青春期顯現。」

女同志/蕾絲邊 Lesbienne

(在感情上、性慾上)受到其他女性所吸引的女性。

女同志恐懼症 Lesbophobie

這個詞彙比「同志恐懼症」更明確一些,指針對女同志或被以為是女同志的人,表現出排斥、恨意或鄙視(嘲笑、騷擾、謾罵、攻擊)。

同志族群 LGBTQI +

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酷兒或雙性者族群的縮寫,「+」代表其他「類別」。這種方式能顯示各自常遭遇的挑戰,也能顯示各個族群的特殊之處。有些人只使用較短的 LGBT 縮寫,有些人則會用

LGBTQA

(依不同的機構或族群,A可指無性者、無戀者或無性別者,有時候也可指盟友)或 LGBTQ+。在本書中,我們使用的是一般大眾最常用的縮寫 LGBT+。

同志友善 LGBTQI+ friendly

以開放且歡迎的態度對待 LGBTQI+ 族群。這個形容詞既適用於人,也適用於環境場地或機構單位。

恐懼症 LGBTphobies LGBT

LGBT+ 者所遭受的恐懼、排斥、標籤、暴力和歧視。比起「恐同症」,這個詞彙比較少用。

弄錯性別 Mégenrer

因為不知情或因為惡意,而對跨性別者使用了性別上錯誤的稱呼或說法。例如把一位小姐稱呼成「先生」,或把娟娟喊成大雄。有時候可能是不小心的,只要記得道歉就好。

性向 Orientation sexuelle

我們對別人的吸引力和慾望。性向有很多種: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等等。假如我們感受不到這種吸引力,就是無性者。

被出櫃 Outing

在未經當事人同意下,甚至是在違反當事人意願下,公開他或她的性別認同。這是一種粗暴的行為,有可能暴露或傷害到當事人。這樣是違反個人隱私,在法國是違法的。

泛戀者 Panromantique

在情感上受到其他人吸引的人,這種吸引力與性無關。

泛性戀者 Pansexuel(le)

在性慾上/情感上受到人所吸引的人,不在意對方是哪種性別或性器。

人工生殖技術 PMA

現有的人工生殖技術有好幾種:人工授精、試管嬰兒或接受捐贈的胚胎。在法國,異性戀夫妻進行人工生殖是被允許的。單身者和女女夫妻仍無法進行人工生殖。

酷兒 Queer

這個詞彙在英文原意是「奇怪」的意思。這個族群包括了性向或性別認同並非主流常見的人,也包括了不願意依這些主流性向或性別認同而被貼上標籤的人。「酷兒」長期以來是個帶有貶義的詞彙,不過如今已經獲得某些為同志文化而努力奮鬥的人的認可和支持。

生理性器 Sexe biologique

指一個人的生理構造、生殖系統和次要性徵。生理性器有可能符合(這裡的「符合」是指以某社會既有的常規來看)當事人的性別認同(稱為「順性者」),也可能不符合當事人的性別認同(稱為「跨性者」)。

矯正治療 Thérapie de conversion

這種粗暴且入侵式的性向扭轉手術在美國很常見,目的是「治癒」同性或跨性的青少年。矯正治療內容包括心理治療、注射荷爾蒙或進行電擊,並讓「病人」觀看同性的性行為,以引起他們反感。2018 年 3 月 1 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一項非強制性的條文,呼籲會員國家禁止這類手段。

跨性別 Transgenre

不認同出生時自己指定性別(也就是醫生依幼童性器所判定的性別)的人。人有可能擁有陰莖卻深深覺得自己是女人(跨性別女性),或擁有陰道卻覺得自己是男人(跨性別男性)。這就是所謂的「跨性認同」。

這和性向毫無關連。跨性別者可以是異性戀者、同性戀者、雙性戀者、泛性戀者、無性者⋯⋯等等。

跨性別者有可能會想要在生理上和/或心理上和/或人際互動上逐漸演變轉換成另一種性別。這樣是變性。這種轉變需要經歷外科手術和/或施打賀爾蒙,也包括更新國民身分(改名)。

跨性別恐懼症 Transphobie

對跨性別者表現出恐懼、排斥、恨意、反感和歧視行為。

變裝者 Travesti(e)

基於嗜好而喜歡用非自己性別的裝扮法則來裝扮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