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天生比較焦躁、抑鬱的孩子,身為家長我們束手無策嗎?其實不然,只是你需要採取更柔軟的應對。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氣質」(temperament)時,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氣質,可以更順應他的天性發展,在教養的過程中會更加順利和諧。

不過,氣質的內涵是什麼?孩子有哪些氣質呢?

澳洲家庭學會曾對於孩子的氣質進行專案研究(The Australian Temperament Project),對象是 1980 年代出生的嬰兒。他們以三個面向「生物規律性、愛笑/不愛笑、對新事物的回應方式」來區分孩子的氣質,並追蹤了 30 年。

其中,與睡眠比較有關係的是「生物規律性」,生物規律性指的是「規律的生理時鐘」,也是所謂的吃睡循環。研究發現,有些新生兒「天生」有非常規律的生物時鐘,但有些寶寶的時鐘難以捉摸。相較於前者,照料後者相對來說辛苦一些。

同場加映:我家孩子好難帶?四張圖,帶你看亞洲寶寶是不是真的睡比較少

這個論點可以解釋為什麼新生兒時期,所謂的規律作息有些家庭成效顯著,有些卻難以執行。所以,我們在新生兒時期,盡量用「引導」的方式來安排作息,而不是「訓練」孩子吃跟睡,這在某些孩子身上會遇到許多挫折。


圖片|來源

關於氣質研究,還有以下的發現:

  • 孩子的氣質通常不會有根本的改變,但還是可以透過教養來修正
  • 比較難搞的嬰兒在幼童時期也比較容易有情緒或行為的問題
  • 基因與躁鬱症等其他病症有關
  • 提早得知孩子學習/行為困難,並妥善矯正,有助於預防之後的發展問題
  • 容易焦慮或憂鬱的孩子,如果有較好的父母和同伴關係、學校經驗,有助於導向好的發展
  • 父母的角色要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從幼年時期的實際協助,轉換到青少年的給予建議

氣質是天生的,但教養還是能幫助孩子往較好的方向走

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少數的孩子天生比較焦躁、抑鬱,將來容易發展成反社會人格。但「難教」不等於「無法教」,只是需要更多的心力和方法。難教的孩子爸媽要特別觀察他的行為,我們的目標並非把孩子訓練成心目中的模樣,而是用更多的理解、陪伴來支持他,並慎選教養方法。

要注意的是,面對這樣的孩子,太嚴苛或太自由的環境都不好,爸媽要找到適當的教養模式。從研究結果來看,父母的教養方式還是可以改變孩子未來的個性和氣質,另外,同儕關係,和學校經驗也會是影響重點。

推薦閱讀: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氣質沒有好壞,只有適合的對應相處模式

就兒女的教養而言,從來就沒有通用的法則,如果把胡蘿蔔放進熱水裡煮,可以煮得軟軟的。要是你放雞蛋進去,就會越煮越硬。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套教養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