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如何教養孩子的難題,不是每次都能選出最佳解答。我們彼此都盡力了,給對方一個擁抱,少點苛責吧!

「抱著想和另外一半共同面對風風雨雨的心情迎接愛的結晶,未料孩子出生以後,這個隊友竟變成妳的風風雨雨!」在共同教養孩子的路上,妳是否曾有過這樣百感交集的心情?我有,而且還持續好幾年,我常常將隊友教養孩子之方式看在眼裡,心底卻同步肆虐著一場暴風雨,那是一段和伴侶相互較勁的日子,七年過後我才明白,當時我們進入了專家所謂的關係中之「權力爭奪期」。

當伴侶的個人習慣或行為不斷出現在眼前,困擾自己,衝撞現實時,會開始想去控制對方,以符合自己心目中想要的伴侶形象,而不是接受他原本真實的樣貌。

處於權力爭奪期的伴侶會採取各種手段來達到目的,可能是溫和的勸告或催促,或是強烈一點的責備或抱怨,甚至是命令強迫或更激烈的手段,

在來來回回的衝突中,相互較勁,爭奪兩人關係中的支配和控制權。——整理自《當我愈自在,我們愈親密》

同場加映:關係心理學:這 12 種過度期待,最容易破壞親密關係

教養如同穿搭有風格上的差異,雖說教養書上都建議父母應採取教養同調的立場,但實際運作起來這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我的孩子不只是我的孩子,光是寶寶哭了能不能馬上抱起來,夫妻倆就可以爭個不停。飄飄袖、蕾絲外加馬卡龍基底,我的教養風格「白」到不行,只要能力所及替孩子事先考慮,或是縱容他們一點點的小確幸,基本上我標準很低;但偏偏我的隊友卻是走迷彩、鋼帽還有大背包的超硬漢路線,他希望孩子有規矩有紀律,認為孩子喜歡討價還價的態度不可取。

放孩子哭一下沒關係這個點媽媽不可以,天氣熱不想自己背水壺這個點爸爸看不過去,遇到喜歡動手動腳的玩伴,媽媽總忍不住主動介入孩子間的小事情,但爸爸卻主張被打過幾次後,孩子才能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只要不是太嚴重的傷,父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打緊。

結果在教養上諸如此類的生活對峙多到不行,我期待隊友能更近乎「孩」情,隊友則認為我太常被「兒」牽著鼻子走,彼此都希望對方改變的前提下,我和隊友都想搶做教養總司令,教養實為照護者之意志延伸,為求貫徹意志誰都不願意服從對方的命令,於是在教養的分歧點上,我們開始用「非理性的情緒責備」轟炸對方領地。

「都是妳每次都順著他們,導致他們現在意見很多,管不動孩子都是你的問題」、「如果不是你剛剛在大家面前罵他們,孩子會發這麼大的脾氣嗎,孩子現在喜歡用發脾氣解決問題是誰的問題!」為爭教養主導權彼此所須採取的言語和手段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我和隊友陷入互相指責的迴圈中,非但教養問題無法解決,負能量也隨之不停累積。

延伸閱讀:我們都希望有個「木村拓哉」系家人:不做嚴父,要當像朋友的爸爸

與其將教養視作「不是聽爸爸就是聽媽媽」的封閉式單選題,不如視作伴侶之間應該如何協調分工,才能在教養上「讓彼此各自去做擅長之事」的開放式問答題。


圖片|來源

專家表示進入權力爭奪期的夫妻,通常需要 5~7 年的磨合期,在教養上和另外一半當了超過七年的隊友,我認為在教養中做自己,也讓伴侶可以做自己是較為健康的親子關係,例如我是飄飄袖、蕾絲外加馬卡龍基底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耐心引導和照護陪伴的部分我相對適任,我會希望隊友盡量不要干預。

同理,我也必須尊重爸爸有權力決定要和孩子維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我不得不承認一位迷彩、鋼帽還有大背包的硬漢父親,面對如何讓孩子跨出既有舒適圈的教養難題,他做得確實是比我稱職多了,至於看不慣彼此的地方請先放下想要改變對方的心,其實大人一次沒忍住脾氣,或是被孩子得逞一次真的沒關係,孩子不會因此就心靈受挫或是人生整個走鐘,這是我和隊友經歷多年的權力爭奪後,彼此都同意簽定的休戰協定。

只是彼此須充分理解「任何一種親子互動的方式都有相對應的代價需要支付,而這個代價和隊友沒有關係」,例如:我家孩子對媽媽總是愛耍賴或耍任性,也較不能體諒媽媽之付出,在這些點上隊友沒有義務要幫忙分擔我的情緒,但我家孩子的確較不敢對爸爸說出心裡話,所以我家爸爸也有自己的教養功課例如:落寞需要處理,因為我們母子三人總有許多將爸爸排除在外之小祕密。(笑)

教養即生活,而生活需要保持彈性,在「大原則不變」之前提下,教養風格應和生活一樣,能隨「當下需求」進行調整或改造。

我們不會因為遲到一天就被貼上懶惰的標籤,所以父母也不應該因為少數不合宜的親子互動,就被伴侶拿放大鏡指責成是不夠好的父親或母親。想必帶過孩子的人都明白,面對教養有很多的突發狀況需要馬上處理,在大多數之狀況裡我們都盡力了,我們希望被另外一半欣賞和肯定。

教養如同穿搭有風格上的差異,風格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否之問題,所以還是穿自己喜歡的風格,走自己擅長之路線為長久之計,唯有打從心裡學會欣賞自己和伴侶在為人處事上的優點,以及真正接納自己和伴侶在性格上的不足之處,親子關係才不會處處是壓力,畢竟我們每天每天都要生活在一起啊~


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