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母乳在 21 世紀儼然成為一種風潮,醫學屆不斷提出有力的研究數據證明母乳對嬰兒健康發展、智能發展、情緒發展均有益。當今社會輿論向母乳一面倒,使得無法順利哺乳或是選擇配方奶的母親受到質疑,甚至感到莫大的壓力。除了站在優生學、醫學的角度分析餵母乳的益處以外,我們也不妨站在另一個觀點,分析影響餵母乳這件行為背後的社會因素。當我以社會學的角度探討哺乳這件事之後,有不少意外的發現,在此與 womany 的讀者分享。

 



發現 :餵母乳曾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在這個餵母乳風行的時代,能夠親餵母乳是不少媽咪引以為傲的事。從古埃及、希臘、羅馬帝國開始,就有人類哺乳的歷史紀錄,但是古代的皇室成員通常不親自哺乳,而是聘請奶娘哺乳。這樣的傳統在歐洲延續了很久,特別是西歐,通常貴族會聘請奶娘,社會階級較低的女性則必須親自哺乳,只有在自己不產奶的情況下才會將哺乳一事外包給他人去做。

相信許多人都欣賞過印象畫派畫家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 的名畫「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在這幅畫最左邊的樹底下,有一個人背向觀畫者坐著,頭上戴著橘色的頭巾,長長的頭巾圍成圓圈,頭巾兩端垂至草地上。那就是當時奶娘 (wet nurse) 的典型打扮,在 19 世紀歐洲,高雅的貴婦穿著帶有馬甲的洋裝欣賞河畔的景緻,馬甲會抑制人的食慾,長時間穿著馬甲的貴婦恐怕很難餐餐吃飽好供應嬰兒所需的營養,而且就這張畫來看,我們很難想像穿著優雅的貴婦在河邊倘開胸膛哺乳的模樣,由這幅畫當中的奶娘的出現,我們可以推斷:當富裕的中產階級婦女在享受美景時,她們把哺乳這類不雅觀的差事交給奶娘去做。

 


 



不只是西方國家,就連在中國,王公貴族也不親自哺乳,清朝的每個皇帝都有他們的奶娘,我在許多年前看過電影「末代皇帝」,對於溥儀小時候跑去找奶娘要奶喝的畫面印象很深刻。高中的時候,讀到琦君的散文《一對金手鐲》,這篇文章敘述作者琦君和阿月小時候一起吸同一個奶娘的奶長大,以及日後人生走向不同的道路,作者的父親做官,奶娘則是鄉下來的窮苦人家,可見一直到民初官太太或是社會階級較高的婦女都可以聘請社會階級低的婦女作為奶娘。

 

除此之外,自西元 1900 年到 1960 年之間,美國以及加拿大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於餵母乳有許多偏見,導致哺乳的婦女比例銳減。當時媒體描繪的哺乳女性多來自社會底層,而且沒受過良好教育,餵母乳因而被大眾視為跟不上時代,而且令人噁心的舉動。加上媒體大力鼓吹配方奶優於母乳,使得大多付得起奶粉錢的中產階級婦女非得購買配方奶不可,這不光只是為了廣告宣傳配方奶的好處,也是為了要證明自己「供的起」孩子喝配方奶。

 

由此可見,哺乳這個行為和「社會期待」有很大的關係,在哺乳被視為羞恥的年代,即便婦女可以親餵,也會刻意「選擇」不餵。當代的婦女即使不想親餵,或是餵得很勉強,也礙於社會期待不得不去做,至於那些選擇配方奶的婦女,往往被親人、朋友以質疑的眼光看待。

 


發現:餵母乳餵太久成了禁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的建議,媽咪最好可以餵母乳六個月,接下來配合副食品持續餵母乳到小孩兩歲。如果餵母乳好處這麼多,為甚麼不餵更久呢?西非的幾內亞比索共和國是未開發國家,衛生條件極差,傳染病盛行,當地的平均哺乳期長達 22.6 個月,根據統計,當地在 1~3 歲間停止哺乳的小孩死亡率是持續哺乳的小孩的 3.5 倍,足見母乳的確可以提升孩子的免疫力,這也是西方國家大力倡導母乳的原因。不過相較之下,哺乳期在西方國家卻短得多,在 1970 年代平均哺乳期甚至跌至 3 個月,目前在歐美國家大部份的婦女至多餵到孩子兩歲為止,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以開發國家的衛生條件良好,以及抗生素、預防針的普及。

 

至於在歐美有多少母親餵母乳持續到小孩兩歲以上,數據則不可考,因為在西方國家延長哺乳期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許多母親會躲起來餵已經長大的「小孩」,或者是只讓至親知道自己還在哺乳。目前在美國就有好幾樁哺乳案件,都是因為母親哺乳期較長(諸如餵母奶到小孩三至五歲)而引起爭議,根據判決,法官認為母親哺乳期太長是不得體的。這樣看來,幾內亞比索共和國的哺乳媽咪應該都要進法庭受審。為甚麼延長哺乳期在西非和美國引起的社會反應大相逕庭?因為西方主流文化一直是以「情色」的角度來看待「乳房」,所以也以情色的角度來看待餵母乳一事,如此一來,只有餵「嬰兒」母乳可以被大眾接受,餵「小孩」母乳反而顯得情色,其實站在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餵養小孩母乳只不過是哺乳動物的自然行為而已。


讓我以兩幅名畫來分析哺乳一事在西方主流社會是怎麼被看待的,我們先來欣賞雷諾瓦畫他的夫人哺乳的畫作。雷諾瓦是印象畫派時期重要的畫家,印象畫派在 19 世紀是前衛的畫派,採用跟古典主義迥然不同的畫風。儘管雷諾瓦在藝術創作方面思想前衛,對於女性的社會期待卻相當保守。而且他還是母乳倡導者之一呢!雷諾瓦可不全是因為母乳有益胎兒身心發展而倡導母乳,那個時候還沒有這類研究發表。19世紀是女人開始步入職場的年代,在女人越來越獨立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一股反動力量,提倡女人餵母乳其實是把女人制約在家庭裡的一種方式。

 


 


   
雷諾瓦的畫有一致的共同性,就是畫中的女人眼神都很柔順,是相當「適合」男人觀賞的女人。這幅畫當中的婦人看著觀者,眼神柔和,神態自若,讓觀者很「舒服」地欣賞她哺乳,嬰兒的屁股的形狀和顏色都像熟透的水蜜桃一般,鮮嫩欲滴,而且幾乎位於圖畫中央,讓人有想觸摸的慾望。這幅畫的背景在野外,將女人和自然之間做了連結,在印象畫派的諸多作品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女人與自然之間的連結。女人代表的是自然,男人代表的則是文化,是那個拿著畫筆從事創作的藝術家。就「人定勝天」的想法來看,文化的力量總是勝過大自然的。

 


 


  
我們可以拿雷諾瓦的這幅畫和美國印象派畫家瑪麗.卡瑟 (Mary Cassatt) 的「路易斯餵孩子母奶」做一個比較。這幅畫當中的母親望著小孩,小孩望著母親,透過小孩子的眼神,可以感受到餵母乳時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背景雖然模糊,但是可以判定是室內,相較於野外,這是女性真實生活中比較可能選擇的哺乳場所。在瑪麗.卡瑟的畫作當中,儘管母親是餵小孩(而非嬰兒)母乳,但是卻沒有帶給觀者一點情色的觀感,強調的是哺乳時濃濃的親子之情。

 


 



儘管早在 19 世紀,就有這類以女性觀點為主的畫作,但是市場上的主流作品還是以男性畫家為主。一直延續到今日社會,大部份的藝術作品還是以男性的觀點出發。我們不妨欣賞雕刻家丹尼爾.愛德華  (Daniel Edwards)  雕刻安潔麗娜.裘麗哺乳的雕像,裘麗採用的是標準的橄欖球哺乳方式,她閉著雙眼,並沒有凝視她的嬰兒。就裘麗的眼神與哺乳的姿勢,這個雕塑作品無法傳達裘麗與嬰兒之間情感的交流。裘麗坐的筆挺,美好的體態展露無遺,這並不是一般母親哺乳的姿態。身為一個有哺乳經驗的母親,我從來沒有辦法以那樣的姿態哺乳,因為嬰兒有重量,通常我是微駝著背哺乳,而且雙眼看著懷裡的嬰兒。

 


 



裘麗雕像身材勻稱,肚皮周圍的皮膚緊緻、光華,而且私處沒有任何體毛,從這個雕像我們可以看到新古典主義畫派裡的「理想化」的女性銅體。我們可以參考 19 世紀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所畫的生命之泉,畫中的女人身型勻稱,皮膚吹彈可破,沒有一絲皺摺,而且沒有任何體毛,和裘麗的雕像有許多共同點。由此可見,即便過了幾百年,仍然有許多藝術作品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發,作品當中的「女神」完全是男人理想當中的女性銅體,因此觀者很難不以「情色」的角度來欣賞這個雕像。

 

 

發現:幫助女性餵母乳的資源貧乏
 

 

根據統計,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母親餵母乳的比例較高,一方面是因為她們能取得豐富的哺乳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白人大多從事白領階級的工作,公司能夠提供較完善的福利制度;相較之下,許多黑人母親從事勞動工作,公司給予的福利制度較差,而且迫於經濟方面的需求,她們必須盡快返回職場,只好以配方奶取代母乳。

可見餵母乳這件事不單單只是跟母親的意願有關,也跟母親可以得到的社會資源有關。當今社會雖然大力提倡母乳,但是給予母親在這方面的支持卻相當有限。就職業婦女而言,正如我在《理想的產假》一文當中提及,除了北歐少數國家和加拿大以外,大多數國家的產假制度都無法讓母親能在小孩一歲前無憂無慮地待在家裡哺乳。雖然市面上有販售擠奶器,但是許多辦公室內仍缺乏衛生、隱私的場所給母親擠奶。我有少數幾位朋友選擇返回職場後繼續哺乳,她們都得在上班時抽空「躲到」洗手間擠奶。洗手間又稱為「衛生間」,儘管名稱好聽,卻不見得「衛生」到適合擠奶。

除此之外,因為哺乳這件事被以「情色」的角度觀看,所以很少女性在別人面前哺乳,新手媽咪沒有可以觀察的對象,只能靠上課、書籍或是錄影帶學習如何哺乳。醫院內的婦產科醫生和護士也不見得具備充分的哺乳知識可以幫助新手媽咪。在小孩誕生以前,我上哺乳課認真聽講,並且在課堂上拿著洋娃娃練習哺乳的各種姿勢,認為那很容易,等到軟趴趴的嬰兒誕生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我生老大的時候,醫院的醫生、護士給予哺乳方面的諮詢不完善,哺乳的過程並不順利,生老二的時候,我轉到另一所醫院,所有的護士都有豐富的哺乳知識,而且有哺乳諮詢師在一旁協助,哺乳的過程因此順利許多。
 

 

結論



談到餵母乳,我自己是過來人,身邊也有許多好姐妹餵母乳。根據我的觀察,「人不可貌相,『奶水』不可斗量」,我有的朋友清瘦,但是母乳產量驚人,有的朋友豐腴,但是奶水不足,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沒有理由去怪罪母親。我有不少朋友遇到哺乳的問題,她們嘗試各種方法,最後只好放棄,但是在這個決定放棄的過程當中承受了沈重的社會壓力。當我從社會學的角度抽絲剝繭地分析這個話題,便發現餵母乳這件事和社會期待以及社會資源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當今社會給母親的社會期待是希望她們餵母乳,但是所給予的支援卻相當貧乏。職業婦女在社會上承受的是雙重標準,一方面期許她們像男性一樣果決、理性、做事高效率,一方面希望她們親自哺乳,照顧嬰兒,魚與熊掌,想要兩者得兼,豈是如此容易?

 

儘管目前有許多醫學研究指出母奶的好處,但是不要因此把母奶視為萬靈丹,把配方奶視為毒藥。畢竟孩子的發展也受到基因的主宰,如果你從小物理考試總是不及格,餵母乳並不能讓你的孩子得到諾貝爾物理獎。我是 1982 年出生的,那正母乳的黑暗期,配方奶昌盛的年代,我和大部份的同齡朋友都沒有喝過一滴母乳,全靠配方奶養大,我也不認為我們有什麼學習障礙。配方奶並非毒藥,如果你的母乳奶量不足,或是沒有辦法餵母乳,你有絕對的正當性給孩子配方奶。

 

就今日社會而言,母親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如果孩童的行為有偏差,似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跳出來指責他的母親,這樣的輿論壓力並不僅僅來自於男性,有時也是來自於其他的女性。相信有不少沒有餵母乳的母親承受他人質疑的眼光,心裡十分難受。其實餵母乳只是小孩出生後的第一個環節,不要為了這樣一件小事而傷神,在妳的孩子往後的成長過程當中,妳一定還會因為別的事情遭受質疑,或是聽到週圍的人很「熱心」地提供「意見」,妳要從孩子出生以後就站穩自己的立場,做為孩子的母親,妳有絕對的權利決定如何教養妳的孩子。哺乳一事亦然,妳要找出對妳來說最可行的方式,不管是全母乳、母乳加上配方奶作補充,還是全配方奶,這些選擇只有適合或不適合,沒有對與錯。沒有必要為了餵母乳一事把自己逼的喘不過氣。我相信的定律是 Happy mommy = happy family ,快樂的母親等於和諧的家庭。記住,身為母親,妳永遠是家庭裡的核心人物,採用妳沒有壓力的方式餵養你的小孩,並且讓週遭的人知道他們必須尊重妳做的選擇。妳的情緒一定會影響妳的嬰兒以及家人,妳讓自己心情愉快,全家大小都受惠。

 
 
 

 

女人,真的很不一樣

〉〉媽媽餵母乳,躍上雜誌封面

〉〉不一樣的媽媽

〉〉誰把女人變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