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不是鬆懈放縱,自律也不是逼迫對抗。透過瑜伽,理解與自己的關係之後,你會找到其中的平衡。

上篇:一個男人的瑜珈體驗:陽剛不是力量的展現,柔軟才是

繼上一篇談到我的瑜伽之路,再來想要談談自己兩年左右的瑜伽之旅的所見所聞,佐以研讀瑜伽知識後的感想,與讀者分享我對瑜伽的了解。

上一篇提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 Yoga,在古印度語的是探尋合一的道理與方法,現代人則是對這個古老的詞語有了新的詮釋——修身養心的方法,包含了大多數人所以為的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以及較少人實踐的冥想法,以達至身心合一。

古典瑜伽不是的,正是現代瑜伽熱門的

瑜伽年齡剛屆滿兩年,我觀察到,但除了性別上的數量落差外,其實眾人對瑜伽的片面了解我認為是更加可惜的。進入瑜伽教室上過一陣子課程後,才發現坊間的成功學概念也入侵了瑜珈這個擁有數千年傳統的身心哲學中,甚是可惜,但也能理解箇中因素。

多數待在瑜珈墊上的人們,似乎都將瑜伽僅僅視為一種體式運動,是減肥、健身聖品,而不再重視瑜珈哲學的精華——身心合一。而許多人將關注的焦點置於體式上的追求,盼望可以將美好的體態與進階的體式放上社群平台炫耀,而不少人也因為過度追求體式受傷或是達不到進階體式感到挫敗而停止接觸瑜伽。但同時,我也能理解若要將接觸瑜伽的族群最大化,總會犧牲一門藝術的深度,也同時失去了平衡。

同場加映:【運動小姐】瑜伽教我的事:最難克服的不是身體的傷,而是心理恐懼


圖片|作者提供

瑜伽哲理是連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都容易忘卻去實踐的

時常聽到老師不厭其煩的告訴大家不攀比、瑜伽無關競技,而是喚醒身體上的覺知。但往往甚至連老師也下意識地進入違背自己叮嚀的狀態中。從課程報名階段,到課程初選擇瑜珈墊的位置開始,到體式教學的進行,再到課程結束後的收心,都容易落入較量的氛圍而不自知,將日常生活中的「成功學」模式套入。學生誰多誰少、墊子的位置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體式我完美你不完美、體態我環肥你燕瘦、衣著我時髦你俗氣。這個風氣瀰漫在商業瑜伽圈中是十分可惜的,這樣精神上的偏執造成的傷害將比練習中造成的傷害更深且更難以覺察的呀!

我認為,瑜伽是服務於每個獨特個體的,不是服務於宗教或是任何意識形態的。對於每個人來說,身心條件與當下需求都是獨特的,一百個瑜伽人將有一百種需求,但這些需求都是十分平等中性的,有些人需要平緩的瑜珈序列,有些人需要刺激不同身體部位的拉伸序列。平緩並不比強力流動來的低級。

《瑜珈哲學》作者威廉・沃克・阿特金森曾說:「實際上瑜伽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是否適合當前狀況之分。」

或許有人從成功學的話語中得到了正向鼓舞,是件好事情。但在瑜伽中,成功學的強調往往被誤用而產生不必要的緊張與對立。體式若是拿來征服的,那瑜伽也就僅僅是一種粗鈍而缺乏覺察的身體運動罷了,將失去其源頭那美好的身心合一寓意。

你會喜歡:【運動小姐】瑜伽教我的事:完美,是學會放下與他人的競爭

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是如何?自愛不是鬆懈放縱,自律也不是逼迫對抗。瑜珈帶來的美好既是嚴厲又是無限寬容的,它會帶來挫折感、低價值感、成就感、舒暢感等各種多元感受。接觸瑜伽過程的負面感受反而有機會讓人對生活有更深的覺悟,進而達到自我接納。自愛與自律的平衡,是一種身心合一後自然出現的平衡,面對許多結果都可以坦然的平衡,是一種跳過一次練習或是一個做不到的體式都能擁抱自己而不批判自己的平衡。《瑜伽經》說的不執著和精進兩張翅膀,是在理順了和自己的關係之後,才能好好展開的。

威廉・沃克・阿特金森又說:「人們應該時常記著,不要『努力』去放鬆」,如同我們逼自己入睡時往往也會失敗。


圖片|作者提供

保持覺知,回到當下

在瑜伽體式的進展中,我們容易落入達成困難體式的自我膨脹或是企及不了的自我批判兩個極端中,這時候要記得,回到此刻的呼吸中來,回到身心的覺知中來,回到初心中來。不要落入瑜伽的自我膨脹與批判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汲取教訓,保持覺知,清楚知道自以為大功告成,或是自以為不可能做到的想法,都是阻礙我們從瑜伽裡面找回真實自己的阻礙。唯有謙恭、不卑不亢的投入到練習中,我們才能持續的成長。或許,我們在長期不懈的練習中,除了挫敗感之外,最終我們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但前提是我們要保持覺知並維持平衡地投入練習。

困難的,正是我們需要深化的

瑜伽真正困難的並不是體式,體式只要藉由目標導向的陽性特質「執著」下去就有機會達到,甚至可以說體式是瑜伽身心合一的副產品。若只是把生活中的陰陽失調、汲汲營營、攀比好強帶到墊子上,那可就可惜了幾千年的古老智慧了。單純、陰性的冥想比不斷的體式練習來得更加痛苦。正如美籍德裔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在其著作《愛的藝術》中提到的:

生活在我們文化中的人很難做到集中,因為我們的全部文化似乎都是為了「分散注意力」和反對培養集中的能力。最重要的步驟是要學會一個人單獨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煙和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一一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條件。是否能一個人待著居然成為有無能力愛的條件之一,這一點會令人奇怪。但每一個試圖這麼做的人將會知道做到這點是很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坐立不安,甚至會感到有點害怕。於是他就會找出各種藉口為自己放棄練習辯護,他會說一個人待著毫無意義,是愚蠢的,太浪費時間,等等。

冥想、與自己寂然相處而不操作陽性流動的體式竟然是通往擁有愛的能力的途徑,瑜伽的精神與近代心理學家的概念十分接近,我們可以觀察到,幾千年來,人類的內在是驚人的相似,並未因時代的流變而有所巨變。各種智慧的共同目標之一,就是找回人的內外平衡。陰性的冥想與陽性的體式調和,就如同我們內在,不論性別地陰陽調和一樣重要。一方偏廢都將讓我們身心失衡。

同場加映:劉軒專文|提升你的專注等級!今天開始,一次只做一件事

倘若你有接觸瑜伽,分些時間給冥想吧!成功學不能讓我們找回自己,但平衡的瑜伽,讓我們與真實連接。願眾人都能找回平衡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