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選書,今天來讀《都是李雅莉》。約會暴力在現代很常見,邀請你與我們共同關注這個議題,關心身旁的「李雅莉」。

嘿,女人迷編輯為你選書。

今天想與你分享,在 2020 年 5 月才剛出版的《都是李雅莉》。

如果說,《 82 年生的金智英》談的是大環境下的女性困境,《致賢南哥》說的是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那麼《都是李雅莉》則帶我們聚焦「約會暴力」,看見受害者背後那些幽微的難處與疼痛。

書封上大大的「李雅莉」,究竟是誰?

她是你可能在路上擦肩而過的普通人,她是約會暴力的受害者,她也是這本書的作者——畫的寫的,全為她所親身經歷。

而正因為約會暴力,其實很平凡很普通很常見,談論這個議題才顯得特別重要。


圖片|《都是李雅莉》

約會暴力,有哪些類型?

說到約會暴力(親密關係暴力),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或許是肢體暴力,但其實暴力有很多種形式,凡是會對受害者身體或精神造成折磨與損害的,都可以稱之為暴力。

書中的李雅莉,就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暴力,例如:限制行動、情緒暴力、身體暴力和性暴力等等。

一、限制行動

他把我身邊的人清得一乾二淨。
如果是男生,就刪除或封鎖對方的電話號碼。
女生也不例外。他不讓我見愛上夜店或愛喝酒的朋友。
他控制了我的人際關係、行蹤以及一切⋯⋯
他說⋯⋯那是「愛」。

「我很愛吃醋。」雅莉的男友說。

因為在乎你,所以才限制你,這是很常見的情緒勒索。對方可能想盡辦法讓你和其他朋友逐漸斷聯,或是奪走你的衣著自由,把你塞進他理想的框架裡。你的生活開始以他為中心,時間愈久,愈發現自己幾乎無法逃脫,但卻來不及了。

二、情緒暴力

他一做完偵訊就跑來我家。
明明我才是受害者,哭著威脅我說會留下案底的卻是他。

「我這輩子完蛋了⋯⋯在社會上會被排擠。我真的很怕⋯⋯別人會怎麼看我?留下一輩子案底污點,妳要負責嗎?害男友變成罪犯,感覺怎樣?開心嗎?」

面對男友理直氣壯的質問,雅莉不禁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太過火了嗎?難道是我引起這一切的嗎?

三、身體暴力

每當想到深愛的他打了我這個事實,我的世界就會崩塌。

男友總是做出暴力行為後,再苦苦哀求雅莉的原諒。形成一個痛苦的迴圈,而雅莉自己也繞不出去。

一開始是辱罵,口出惡言;接著是砸東西,把整個房間弄得狼狽不堪;再來是掐脖子,害她差點窒息;最後,男友打了雅莉好幾個耳光。

溫柔待己的男友,殘忍施暴的男人,真的是同一個人嗎?雅莉自問,卻沒有答案。

四、性暴力

我也有可能不想要親密接觸啊。並不是跟一個人交往,就得接受所有的事,不是嗎?

那天走進公廁後,雅莉發現男友偷偷跟了進來,開始觸摸她的身體。她不喜歡這樣,於是出於本能地逃了出來,卻被男友一把抓住斥責。

「妳有什麼心理創傷嗎?怎麼抖成這樣?我是喜歡妳才會那樣!討厭的話,碰都不會碰妳!我的女人,難道我不能碰?」


圖片|來源

約會暴力不是愛,而是犯罪

《都是李雅莉》取自作者的真實經驗。儘管是簡單的圖文插畫,卻沈重得讓人難以呼吸,我在初次翻閱時,也落淚好幾次。

原本它在韓國網站連載時,引起 200 萬人共鳴。而在書中,也穿插讀者迴響,從這些真實的留言中,我們會很震驚地發現,原來這麼多人也正身處於約會暴力的痛苦中。

我是約會暴力的受害者。而且說不定,我也是你身邊的某個人。

韓國約會暴力研究所所長金度妍指出,許多約會暴力行徑是「反覆而隱密地」進行,而且加害者對外展現的形象,與對受害者表現得往往截然不同,所以不易被旁人發現。

金度妍:「約會暴力是一步一步變得嚴重,加害者等到對方完全落入圈套之後,才會脫掉面具,所以當清楚地意識到暴力時,受害者通常早就陷入難以擺脫的無力感和絕望之中。」

如何知道自己或身旁友人,是不是正深陷約會暴力中?

《都是李雅莉》書末提供一份自我檢查表,是約會暴力初期階段的行動限制類型,你可以試著邊想邊答。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處在不健康的關係中,可以嘗試離開或請周遭親友幫忙;若情況嚴重或你已難以負荷,請撥打 110 或 113 尋求專業協助。

  1. 他會限制我打扮,不管我是怎麼想的?
  2. 他會隨時檢查我的手機、郵件、個人部落格或社群軟體?
  3. 他限制我參加社團活動或聚會?
  4. 就算知道當下我不方便聯絡,他也會不斷地想辦法找我?
  5. 他會控制、干涉我的行程?
  6. 他不讓我見朋友,讓我遠離親朋友好友?
  7. 他總是想確認我當下和誰在一起?
  8. 就算我拒絕,他也會強求我做他想做的事?
  9. 如果我做的事情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讓我做?
  10. 他不斷懷疑我跟其他異性見面?

約會暴力不是愛,而是犯罪。

李雅莉

如果你也在這樣的關係裡受傷,你要知道你沒有做錯任何事,請別因此質疑自己。這麼美好的你,當然值得一段更美好的關係。

李雅莉的故事,不是別人的事,他所經歷的種種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他存在你我身邊,如果你發現了,記得不吝給他支持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