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寫關係,為什麼當年相愛的兩人無法再愛?真的只是不愛了這麼簡單嗎?

電影開始,在法國文學課堂上,同學朗誦著《瑪莉安的故事》:

「我是個女人,我講述我的故事,在所有吸引我的年輕人中,唯有他,讓我目光佇足,我想凝視他,而非取悅他。」

十五歲的她,頭髮隨性亂紮,眼神有著少年獨特的迷惘。

被朋友起鬨而成的異性戀愛情,少了心動,不到幾天就死去。直到在大街上,遇到藍髮的她,羞澀保守碰上自由奔放,致命的吸引力,一不小心,她們跌落情慾的洞裡,這份差異也注定了兩人日後的悲劇。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是 2013 年的法國電影,也獲得了坎城金棕櫚獎,談的是女同志從相戀到幻滅的愛情,而裡頭,也有與你我相似的心碎故事。

為什麼當年相愛的兩人無法再愛?真的只是不愛了這麼簡單嗎?其實要放手去愛一個人,很不容易。


圖片|《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劇照

當初在情慾裡,我們認回完整的自己,後來走進生活,卻難以允許彼此做自己


圖片|《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劇照

她們是愛黛兒與艾瑪。

在相戀後的第一夜,他們的慾望像海,毫無保留的充滿。她先是吻著她的唇,吸吮著她的乳房,在微弱的呻吟下,再挨著臀,逐步往下,吻進最神秘的地方,用舌尖逗弄著,直到身體粉紅,濕潤如水,慾望爆發。他們深深被彼此的身體吸引,那種興奮像是,對你的慾望面前,我才認回了完整的自己。

延伸閱讀:【關係日記】《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高潮是海的形狀

只是愛情,似乎不只有這樣。兩人成長背景差異甚大,愛黛兒出生於藍領保守的家庭,艾瑪來自於有品味的藝術世家。幾年後,艾瑪成了有名的藝術家,有著豐富的社交生活,愛黛兒成了幼教老師,生活重心以艾瑪為主。當高漲的慾望退卻,他們的差異日漸浮現,學識的落差,個性的迥異,也讓他們愛情逐步走入死亡。

比如艾瑪在畫展聚會中,愛黛兒負責包辦宴席,沒被感激,艾瑪還在眾人面前嫌愛黛兒怎會不記得曾提過的某位畫家,又比如在派對當晚,艾瑪告訴愛黛兒當老師是在作繭自縛,該去追求理想自我,培養興趣,也像在暗示,你這樣做,才配得上我。

後來,愛黛兒常掛著自卑的眼神,像怕被遺棄的貓,為了繼續保有被愛的身份,忽略艾瑪對自己的不尊重,把自己放在不能再低的地方,以食物討好艾瑪的心,想用性換回一點溫情,在她提出「我想要你」,渴望藉由當初吸引對方的身體來喚回一絲價值時,仍舊被拒絕了。她終究拎著不被愛的身份,被逐出兩人共有的家。幾年後,艾瑪跟之前調情的畫家麗茲一家三口在一起,成立新的家,愛黛兒幾年後仍舊忘不了艾瑪,以這些年的孤獨,自願坐牢般,以為懲罰夠了,能被艾瑪接回家。

有人說,愛黛兒被拋下,是因為不願成長。但在我眼裡,愛黛兒只是還年輕,還在長大,還在探索自己,需要時間,才能長成自己也滿意的形狀。卻不經意把成就豐碩、年長許多的艾瑪放得好大好大,大的讓她可以評斷自己的生活選擇,可以讓她忽略自己在關係中付出,同時,她也把自己貶得好小好小,小得無法看清,竟把自己在愛情中的價值,貶抑得只剩下性跟勞力。

電影中某一幕,同學朗誦著法國詩人的《水》提到,水的唯一缺陷是重力,這是種自然的定律,是故有的,但在基督教的正統理論,確認為缺陷不是天生的,應該壓制它。


圖片|《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劇照

雖電影裡隱喻的是性傾向,又何嘗不是在說,愛黛兒的單純保守,當初被艾瑪吸引的原因,最終被換成不配的標籤,而愛黛兒因為愛,也隱約接受這一切的評價,終究失去了對自己的尊敬。

所以當初在情慾裡,我們認回完整的自己,只是後來走進生活,逐漸難以允許彼此做自己,彼此的本質被貼上了好壞高低;不被愛的那方,常常為了留住愛,也接受了這份標籤,同時正在失去自己,也通常只會換來拋棄,這多像你我曾經悲劇性的愛情?

所以,要放膽去愛一個人的真實,或是理直氣壯說出自己儘管不同,仍值得被愛,有多麼不容易。

延伸閱讀:《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教我的七件事

世上,有沒有一份愛是,你我守護著我們真實的樣子

激情過後,愛情終究要過的是生活,兩人若在關係中因為社經背景、價值觀、個性、資源等而存在著難以跨越的差異,甚至衍生出權力的高低,怎麼能說是愛?每個人都不一樣,也都值得被好好善待與尊重,因為這些差異,才造就世界的豐富。所以不要拿愛來勉強自己,因為終究只會是一段不值得的關係。

導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標籤可能是社會位階、文化,或是性傾向,而標籤無法建構一個人。我想做的電影則是要打破標籤,傳達一種人的普世性,人更深的本質。」

這世上,有沒有一份愛是,在標籤之下,我們能認識彼此真實的樣子,去守護兩人的本質,讓兩人與身俱來的差異,作為豐富彼此生活的可能?

在電影最後,愛黛兒穿著一襲藍色洋裝,梳妝打扮,帶著將熄滅的期待,再度走入了艾瑪的畫展。在艾瑪招呼沒多久,愛黛兒再次被忽視在一旁。愛黛兒又瞧了一眼艾瑪的世界,好像鬆開了什麼,於是揚長而去。

儘管哀傷,但或許那一刻,她才真正的放下勉強,走回自己的人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