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對新婚夫妻一起來上課,當下並不覺得有太大的改變,回去後才發現彼此的相處多了滿滿的幸福感。我問幸福感哪裡來,他們告訴我,來自於他們發現有一種工具可以解決彼此的難題。過去,雖然相愛卻不知如何相處,一旦關係陷入膠著,往往就會泥足深陷,徒然消耗彼此的心力。而現在,就像找到能解決誤會、化解衝突的方法……

文|賴佩霞

這幾年我一直在教課,許多學員抱著各種心情踏進工作坊大門。讓我最開心的,不是他們進來的模樣,而是課程結束之後,他們跨出大門的神情。每個人走出去時露出的燦爛笑容,就是我莫大的成就。

曾經有對新婚夫妻一起來上課,當下並不覺得有太大的改變,回去後才發現彼此的相處多了滿滿的幸福感。我問幸福感哪裡來,他們告訴我,來自於他們發現有一種工具可以解決彼此的難題。過去,雖然相愛卻不知如何相處,一旦關係陷入膠著,往往就會泥足深陷,徒然消耗彼此的心力。而現在,就像找到能解決誤會、化解衝突的方法──猶如手中多了一把尚方寶劍,心裡多了一份篤定與沉著。

特別是新婚夫妻,研究顯示通常等到蜜月期一過,幸福感就會開始往下掉。曾經有位心理學家說,從小媽媽就告訴他這輩子只要做好這三件事:賺錢、結婚、生小孩,人生從此圓滿。所以,他花了大半輩子針對這三件事做研究:有錢、結婚又生子之後,這樣的人生是不是真的可以帶來幸福快樂?

幸福感不是來自「結婚」本身,是要靠維持,而維持,就得靠溝通。

研究結果很有趣。他發現在親密關係裡,幸福的最高峰是在婚後的蜜月期,之後就會開始一路往下滑,而下一個高峰竟然是落在離婚後的那一段日子。他再深入研究後發現,幸福感不是來自「結婚」本身,幸福感是要靠維持,而維持,就得靠溝通。如果沒有學習良好的溝通,幸福就會擺盪到低點。也就是說,除非你的結婚對象是一個願意跟你交心的好朋友,兩人持續經營友好的關係,否則,幸福很難維持,而我們也都知道,友情的維繫,當然要靠彼此之間健康、友善的互動。


圖片|來源

我還看過一則有趣的故事。有一個專門研究夫妻關係的心理學家,太太生小孩之後,連續餵了十一個月的母乳,照顧嬰兒的壓力讓兩人忙到連覺都睡不好。終於等到斷奶那天,他跟太太把孩子交給丈母娘照顧,兩人放自己一天假,到最高檔的飯店住一晚,希望能讓兩人好好睡上一覺。

這位心理學家來自一個中產階級的普通家庭,而太太則從小就家境富裕。當兩人來到高級飯店準備入住時,他看到身旁的妻子就跟飯店大廳裡的其他人一樣,穿著體面、有格調,反觀自己的穿著卻顯得寒酸,這讓他感到相當自卑,於是躲在一旁角落,讓太太一個人到櫃檯辦理入住手續。

孰料到了半夜兩人就寢沒多久,飯店警報器突然大響,他心想:「不會吧?我只想好好來這裡睡一覺,竟然發生這種事!」接著又想:「天呀!等會出去,每個人的穿著一定都像先前一樣得體,而我除了一身的破T恤、短褲,其他什麼也沒帶。」於是,他也懶得換上自己的衣服,而是乾脆套上衣櫥裡的睡袍,就趕緊跟妻子跑到飯店大廳。

結果他發現,大家都跟他一樣──穿著飯店睡袍。

那一刻,他突然有非常深的理解跟頓悟:原來,平常每天人們衣冠楚楚地走在街上,回到家跟家人相處的時候,私底下其實都一個樣兒。

我們會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戴上面具,表現出美好的一面,然後將最真實、不怎麼美好、甚至有點不堪的一面,留給身邊的家人。我們在家裡,無論是語言或行為舉止,都不太修飾。我們喜歡隨興不受拘束的舒適,喜歡放鬆下來的自在,卻沒有想到必須忍受不修邊幅的人,就是與自己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親人。

在夫妻相處上,不加修飾的語言與行為常常會誘發彼此的弱點,久而久之,弱點不再只是弱點,而是演變成惡化夫妻關係的元凶。別看有些在外面展現出高度修養,或在職場上表現優異的人,其實很多人都把在職場上累積的壓抑和壓力,統統帶回家裡爆發。

記得有位學員曾說過一個故事。她在醫學院授課,先生是一名醫師,夫妻倆就住在醫師宿舍。在宿舍裡,她常常聽到有個男人極度歇斯底里的咆哮、嘶吼,聽得出來是在指責太太跟孩子:「怎麼笨得跟豬一樣,我跟你講過多少次了……你為什麼都聽不懂?」私底下,左鄰右舍都很替這家的妻小抱不平──有這麼嚴重嗎?這個男人幹嘛要罵得那麼難聽?是不是該看看精神科了?

有一天,她走在醫院的長廊上,突然聽到有人在說話,她心想,這熟悉的聲音不就是經常咆哮與嘶吼的那個鄰居嗎?猛然轉頭一看,竟是一位外表斯文有禮的醫生。好奇心驅使下,她問了旁邊同事關於這個醫生的背景。原本她以為,平常動輒痛罵妻小的男人,應該是個脾氣暴躁、在同事之間風評不會太好的傢伙,但對方的回答卻讓她目瞪口呆。

「他是一位名醫,待人很好,對病人也非常有耐心。」這一刻她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位在家中時常情緒大暴走、像顆不定時情緒炸彈的男人,在職場上卻是另一副模樣,竟然是一位以和善待人而聞名的好醫生,而且大家都聽過他的好聲望。

要用心打造並維持友善關係的對象,不該只是家庭之外的人,其實家中的親人更需要重視,因為他們才是幫助我們建構幸福人生的關鍵人物。

盧森堡博士將非暴力溝通推展到聯合國,也親自到中東國家去調解各方歧見,讓大人小孩都能運用這套公式,開啟族群跟族群的對話。在我來看,非暴力溝通的練習更應該從每個人的家裡做起,尤其是我們最親密的人生伴侶。如果家中還有子女,那就更需要好好學習,為兒女立下好榜樣。

許多研究都指出,擁有良好的關係是長壽的重要因子。如果我們跟孩子、家人、工作以及社會,都能保持友好的互動關係,對我們的健康將有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