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看到群組裡的「長輩圖」,會有些心煩氣躁呢?我們也來聊聊,隱藏在長輩圖背後,你不知道的心意。

文|蔡佳芬(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年輕人為何不愛長輩圖?

長輩圖會讓你心煩,有幾種可能。

一、發得太多

睡醒發,等公車發,等看醫生也發,有事發,沒事也發,可以說是至少照三餐發。

這部分,我想就算是年輕人發給你,就算不是發送長輩圖,當有人一直不停地傳訊息來,你也可能會覺得很煩。

只是因為長輩退休後,空閒時間比較多,因而發送訊息的次數與頻率可能更高。

我建議將收到通知的訊息音關閉,以減少困擾。另外,也不需要立即回覆,只要有空時再回應即可。

對於愛發長輩圖的家人,我建議要提醒對方,若是緊急的事,就要直接打電話或是以其他的方法聯絡,以免重要的消息淹沒在茫茫圖海中。

二、圖片太醜,不符合年輕人美學

長輩圖在年輕人的世界裡,變成一個戲謔的詞彙,因為世代的美學喜好不同,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字體。

年輕人覺得標楷體太過普通,可是長輩卻最喜歡用標楷體。其實那是因為已灌好的中文字型就是那些,而長輩不太會為此去上電腦課、花錢買字型。再者,當一個人老化時,對於清晰度較差的字型,會讓大腦覺得辨識不清,於是選來選去,就還是回到那幾款。

另外,長輩圖很常被拿出來 Kuso 的還有顏色。長輩最喜歡將五顏六色統統放上去,除了是因為色彩繽紛,覺得很「夠本」、很「澎湃」之外,他們也認為這樣比較「吉利」。

其實,鮮豔且對比的顏色,比較能刺激大腦,因此容易獲得長輩的注意而受到選擇,其實兒童也有相同的狀況,所以關於這一點,我得替長輩們說幾句話。其實美醜只是世代觀念不同,我們喜愛聽的流行歌曲,或許哪天也會被下一代嫌棄也說不定。

三、內容錯誤不實

最令年輕人難以忍受的,大概就是這種類型的長輩圖了。除了容易引起爭戰的政治問題之外,最常見的錯誤內容,其實是與健康觀念有關的長輩圖,「保健新知」類的長輩圖可以說是歷久不衰的排行榜常勝軍,畢竟這是銀髮族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舉凡吃什麼可以改善骨頭,哪些東西有毒,不能吃,如果這樣、那樣就會罹癌,種種偽科學充斥在 LINE 群組中。

其實這也是醫師最頭痛的內容。每當有病友或是家屬又在門診詢問我哪些東西是否有效,人家說什麼什麼、對不對時,我幾乎就可以猜到最近的「流行」。

只要時間允許,我會不厭其煩地回答。只是等到說明到我喉嚨沙啞、疼痛時,我心中也不免吶喊,誰來幫我也發張長輩圖澄清一下啊。

或許是其他醫師也出現了類似的想法,因此,有神人網友寫出反謠言的 LINE 程式「美玉姨」。只要加入群組中,就能自動搜尋是否為假新聞或是訛言,進而闢謠。


圖片|來源

不煩,不煩,長輩圖功用多

第一個好處:增加社交

已經有許許多多的研究強調,孤獨對於老年人的身、心皆有不利的影響,但是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於性格內向,不習慣直接面對面或是通電話的長輩來說,社群軟體的興起,提供了一種較為間接、緩和的溝通方式,反而能讓他們增加彼此的互動。

換個角度來想,當長輩們想要抒發自己的想法或價值觀,但又不想被後輩抱怨這樣很嘮叨時,長輩圖或轉發訊息就是個很好的媒介。能夠把意見帶到,又避免了直接面對的壓力。

第二個好處:抗憂鬱

之前我曾讀過一篇外國的醫學文獻。針對老年人使用手機發簡訊、使用電子郵件,或是使用具備視訊功能的社群軟體等工具進行調查,並且篩檢長輩的憂鬱情緒。結果發現,時常使用具備視訊功能的社群軟體的老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是未使用者的一半。

研究學者認為,鼓勵長輩使用這些社交軟體,讓長輩們有了更容易與親友聯繫情感、表達關心、建立連結的管道,對於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大有幫助。

第三個好處:防失智

站在預防失智、抗老化的立場,我鼓勵長輩多多參與動腦的課程,學習新知。隨著環境的變化或生存的需要去學習新的技能,對大腦是大有助益的。

在練習做長輩圖的過程中,會運用到文字、圖形、色彩、空間的組合搭配……的確具備活化腦部功能的基本元素。

每日收取他人傳來的圖片,檢查哪一個回了,哪一個沒回,這也是種動腦的樂趣。

我想,重要的不是長輩們傳了什麼長輩圖給你,重要的是,在長輩的名單中,有你一個。這一份看不見的心意,比看得見的意義,更值得你珍惜。更重要的是,這讓長輩 LINE 出「存在感」、LINE 出「價值感」。

無論你喜不喜歡長輩圖,都沒關係,就像長輩也不懂年輕人為什麼喜歡上 IG,吃飯老是要先自拍、打卡,或是說話愛用PTT鄉民哏一樣。

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方法,盡量尊重,巧妙善用,就能讓煩惱變成彼此相處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