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鋕離世 20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 16 年。這期間,並沒有讓臺灣社會徹底反省「厭惡女性」的本質,依然將娘娘腔視為有「缺陷」的男性。

性別、命案與法律

站在 2020 年的今日,回望與「性別」有關的「法律」,時常是因一個又一個人犧牲生命所換。然而,這樣的代價之大,大到讓人無法說出「這些人的犧牲是值得的」。


性別、命案與法律。圖片|本文作者製

彭婉如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1996 年,時任民主進步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積極為臺灣女性爭取參政權。11 月 30 日,她南下高雄為即將表決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徹夜奔波,並在當晚搭乘計程車回下榻飯店後,從此失蹤。直到 12 月 3 日,被人發現她陳屍在高雄縣鳥松鄉(今高雄市鳥松區)工廠的芭樂園裡,遭全裸棄屍,身中三十五枚刀傷,甚至右眼眼球被挖掉,其下體處發現分泌物,疑似生前遭計程車司機性侵殺害。

延伸閱讀:彭婉如逝世紀念:因為她,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制法終能通過

彭婉如命案成為臺灣「婦女夜歸路」的腳前之燈與路上之光,立法院也在 1996 年 12 月 31 日,三讀通過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畢安生與《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2016 年,國立臺灣大學法籍講師畢安生和同性伴侶曾敬超共同打拚、攜手度過 35 年。曾敬超於癌症病逝前曾找律師處理財產,想將兩棟公寓、汽車等財物都給畢安生養老,卻因兩人無婚姻關係,終究無法繼承。沒了愛人、沒了房子,失去一切的畢安生在 10 月 16 日於臺北市文山區的木柵住處墜樓身亡。

畢安生命案引起各界關注同志婚姻權益,同時讓臺灣同志族群等待超過一甲子的婚姻權《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亦即,同婚專法)在 2019 年 5 月 17 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葉永鋕與《性別平等教育法》

2000 年 4 月 20 日早上,就讀屏東縣立高樹國民中學三年二班的葉永鋕同學在上第四節音樂課時,提早於下課前幾分鐘上廁所,後來被發現重傷臥倒血泊中,腦部受重創,送醫不治,於隔日(21 日)凌晨 4 點 45 分去世。今年(2020 年)是葉永鋕逝世 20 週年,他過去長期因陰柔的性別氣質(亦即,娘娘腔)遭同學欺負、施予暴力,甚至強行脫褲來「驗明正身」,以至於他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雖然表面上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更二審宣判三位學校行政主管(校長、總務主任、庶務組長)因業務過失致人於死,各判處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但實際上葉永鋕的死因是校園性別暴力。

葉永鋕命案,促使立法院在2004 年 6 月 4 日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原身為《兩性平等教育法》)。


《擁抱玫瑰少年》。

當往事變成未來:玫瑰少年的夢魘不曾遠離

葉永鋕離世 20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 16 年。這期間,並沒有讓臺灣社會徹底反省「厭惡女性」的本質,依然將娘娘腔視為有「缺陷」的男性。

2011 年,就讀新北市立鷺江國民中學一年級的楊允承被同學嘲笑「娘娘腔」,因而不敢上學,最後跳樓自殺身亡。他在千字遺書裡寫道:「我試圖找方法抒壓,但無論看小說、動漫、聽音樂、畫畫,都不被認同,最後演變成消極自殘或睡覺,更加封閉自我,最後甚至放棄一切選擇消失。」「即使消失會讓大家傷心,卻是短暫的,一定很快就被遺忘,因為這是人性。」

2016 年,吳宗憲在三立都會台主持的綜藝節目《綜藝大熱門》「拜託你 Man一點!」單元,請來由女藝人與網友共同票選出最「娘」的八位男藝人上節目,並批評他們沒用、嘲笑他們不男不女。作為女性表率的曲家瑞甚至在節目裡以「娘」消費、攻擊他人!女性若否定男性身上的陰柔特質,不就等於否定自身?因為娘娘腔遭歧視就是貶抑女性氣質的具體展現。

延伸閱讀:綜藝節目「最娘男藝人」票投?玩笑背後有真實的「葉永鋕」們

2018年,曾獻瑩領銜公投第11案,反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的「同志教育」,包括性別光譜、多元性別、變性、男與男、女與女等內容。投票結果通過,重重反挫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十幾年的耕耘。最後,教育部修法把「同志教育」四字刪除,改以「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下一代幸福聯盟持續批評教育部「換湯不換藥」。

2019年,北臺灣唯一一間有性別研究所的世新大學發生性別歧視案件。呂姓男大生在凌晨上廁所時遭柯姓男大生惡意關燈。柯姓男大生甚至闖入呂姓男大生的宿舍房間嗆「像個娘娘腔一樣的活著!」「怪胎!」「垃圾!」等性別歧視字眼。呂姓男大生將霸凌過程錄影蒐證,放上網路,引發社會一片輿論譁然。

誰來接住玫瑰少年們?

雖然我們一直重蹈覆辙,但是臺灣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相對於鄰近各國,我們的性別環境也相較友善,這些或許都和大眾及流行文化的能見度有關。

2019年,第30屆金曲獎,蔡依林以《玫瑰少年》獲得流行音樂作品類「年度歌曲獎」。金曲獎評價該歌曲:「在婚姻平權的議題於今年稍微落地之前,《玫瑰少年》陪伴許多人度過艱難時光,當流行音樂與年度事件連結,故事得以平易近人且完整。」

蔡依林手持金曲獎座,站在頒獎舞台上說:「葉永鋕提醒了我,在任何情況我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任何我身邊的人,這首歌獻給他,也獻給所有曾經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機會,沒有選擇的你,你一定要記得選擇你自己,支持你自己。」《玫瑰少年》為任何一具生理性別與性別氣質不同的靈魂,打一劑強心針。


紀念葉永鋕(1985 – 2000)。圖片|「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看娘娘腔是不正常的人本身就不正常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告訴我們:「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特制定本法。」但對於每一個因「性別」仍在受苦受難甚至走上絕路的人,都在提醒我們的努力還是不夠。

本文作為一篇回顧,從有關性別命案的法律談起,並反思葉永鋕逝世 20 年間,臺灣社會依然存在娘娘腔歧視的幾場夢魘。扼要回望過去以作為將來的提醒,同時希望往事不要再成為未來。娘娘腔並非問題根源,將娘娘腔病理化、偏差化才是要改變的觀念。我們不能只是手搖著尊重旗幟,卻繼續使用言語、暴力對待每一個跨越性別規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