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孩子看起來有點憂鬱,請先同理他的情緒,別將他越推越遠。

「我看他好像有心事,但我問他他也不說。」

「奇怪,只是說他一句,他就很不高興似的⋯⋯」

「這孩子一天到晚說我沒有讚美他,到底要讚美到什麼程度?」

優秀的孩子,怎麼看起來有點鬱鬱寡歡?

如果你覺得優秀的孩子,沒什麼好憂鬱的,那就表示你很難走進他的心了。因為你不知道優秀的背後有多少壓力、有多少說不出來的困難,而且也表示,你以為優秀的成就就可以換來開心滿足的感受。事實上,即使你沒有說出來「你有什麼好憂鬱的?」他也會感覺得到。所以當孩子感覺低落、難受的時候,自然就會很難向你開口求助,因為,他覺得你不懂他。

孩子的優秀絕對不是這一兩天才發生,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努力,換來種種外顯的條件和可測量的成績,顯現出孩子在各方面有超出其他人的表現。也就是說,孩子應該已經努力了好長一段時間,可能是好幾年的時間,讓他摸索著、找到方法,去讓自己突破、讓自己和別人競爭、讓自己回家可以拿出傲人的成績單。

但越是專注於個人突破,越渴望優秀表現的孩子,越容易得失心重。

等到他們習慣追逐表現,習慣競爭,習慣比較和被比較,也就習慣了自己的定位是建立在成就上,自己的價值是綁在別人的目光上,自己的安全感是源自有沒有像外界所期待的那樣。

推薦閱讀:「你都沒說過我很棒」引導式對話,告訴孩子「努力學習」的生命意義

他心裡面想著:

「我做得到,才是好的。」

「我做得比以前好,才是對的。」

「我做得比別人好,是應該的。」

那麼,相反的是什麼?

「我做不到的話(會被問:為什麼?不是教過你了?),是不好的。」

「我沒有進步的話(會被問:為什麼?你明明可以更好!),是不對的。」

「我做得比別人差的話(會被問:為什麼?你哪裡不會?),是不應該的。」

事實上,很多「為什麼」會讓孩子害怕。我們要特別小心問孩子「為什麼」,因為問的時機不當的話,「為什麼」會聽起來像是一種否定,像是「怎麼可以?」又像是「怎麼會這樣?」,意思是你不理解,你無法接受等。


圖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優秀的孩子反而容易感覺憂鬱,因為:

  1. 他只能更好,不能持平。持平大概是不夠努力的意思。
  2. 他的做不好都需要有原因,但天曉得,有時候就真的沒有原因
  3. 更好的盡頭在哪裡?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4. 他身邊很難有朋友,因為朋友也都會成為父母比較的對象
  5. 所有跟成就無關的娛樂,都是不正常的浪費時間,他沒有娛樂。
  6. 我的優秀是來自父母的栽培,花錢花力而來,不可以忘恩負義。

如果你是這樣優秀的孩子,他的 16 歲剛考上高中,就要準備大學,他的 19 歲剛考上大學,又要準備研究所,你是他的話,會不會覺得很累?

推薦閱讀:開啟小學生活,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場劇變

「為什麼很累?」這樣問,又讓關係更難靠近了。不如試試這個:

「沒關係,你比較想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