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食量不大,但是在正餐後總是想吃甜點,飽餐一頓後你還會說:甜點,是不同的胃啊!

嘴巴忙著聊天、吃飯,垂涎欲滴的美食一口接一口,酒足飯飽的我們看著服務生收盤、加水,來來去去,最期待的還是那句「請問可以上甜點了嗎?」觀察桌邊朋友的反應,對眼前菜盤上已經提不起勁,聽聞甜點時間到來,眼神的雀躍難以掩飾。

又或是,明明吃得很飽,還是想去買杯手搖飲,甚至是加了份量十足的嚼勁珍珠都期待喝上一口。

你也曾這樣嗎?其實,要說是大食怪似乎稱不上,平常一天三餐定時定量,尤其在晚上為了避免進食影響睡眠,甚至還刻意把晚餐減量,少吃米飯、麵條等澱粉。不過為何在外面聚餐時,在正餐後都有辦法將甜點塞下肚,小巧精緻繽紛的馬卡龍散發出淡淡糖霜氣味、紮實的磅蛋糕濃郁奶香外溢,究竟是惡魔還是天使的招手?雖然吃不太下主食,但是眼前的甜點仍然難以抗拒。

「裝甜點的是另一個胃!」姐妹們總是如此戲稱。

除了甜點胃之外,就算是日常生活的飲食也經常出現,「我明明就吃飽了,但我還想吃點東西!」不論你是否有意識,在飲食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類似的情境,有些人甚至每天發生。


圖片|來源

「甜點胃」究竟從何而來?

你覺得是哪些原因影響你對「飽食」的感受?食物的味道、佔據胃部多少空間,還是升指數 GI 值高低(血糖上升速度的快慢的相對數值)也許以上都是,但是「甜點胃」又是從何而來?

事實上,在經過研究實證,發現人類有甜點胃的現象,這是來自特有感官飽足感( sensory-specific satiety),此現象最早是由法國生理學家雅克·勒·馬格南(Jacques Le Magnen)於 1956 年提及。術語則由 Barbara J. Rolls 和 Edmund T. Rolls 於 1981 年提出,影響我們對「飽足」感受的除了食物味道、飢餓效應( alimentary alliesthesia),也就是在月飢餓的狀態越感覺吃下的食物好吃),特有感官飽足感是第三種影響飽足感的原因。

Rolls 於 1984 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透過模擬 Buffet 來驗證特有感官飽足感( sensory-specific satiety),首先,他們為受試者提供了四樣餐點,包括香腸、麵包和奶油、巧克力甜點和香蕉。受試者都只吃四道餐點的其中一種食物,結果顯示,比起將四種食物一起進餐時,前者食物總進食量少了 44%。

另一個實驗,給受試者吃通心麵,讓他們吃到飽以後給他們更多的通心麵和起司,在另一個時間仍然請他們吃通心麵吃到飽,隨後再給予他們吃冰淇淋。不過,結果發現,比起前者,受試者在飽食後吃的冰淇淋量是在前者給予通心麵和起司三倍的量;由此可發現,受試者並非真的飽到再也裝不下任何食物,而是比起來通心麵和起司,他們想吃到其他風味的食物罷了。

這也可以說明,在吃薯條的時候,有蕃茄醬、調味粉讓我們越吃越「涮嘴」,又或者是自助試提供的冰淇淋,比起單一口味,多種口味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吃下更多。

來自感官的飽足感 影響飲食生活

研究表顯示,單一飲食者,或是對食物種類限制者,長期會有特有感官飽足感,也就是對於想節食者來說,在持續吃類似的食物,的飲食生活中,因為吃膩而減少食物攝取量;相反的,若是面對口味變化多端的食物,感官飽足感刺激了食慾,也會不小心吃下太多引起肥胖。

也許你會好奇,對於我們來說,食物本身的能量密度、營養成分,或是適口性,應該會抑製或促進特有感官飽足感。Birch&Deysher(1986)和 BJ Rolls 等人進行的研究。總結說明,這些對特有感官飽足感感影響不大。因此這種的飽足感可能更多來自食物本身以外的因素,例如人類對食物的觀感等所影響的。

雖然換換口味可能會吃下其他東西,但是 Roll 認為人類會有這樣的行為對於身體健康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的直覺會促使我們嘗試變換不同的食物,而非一直吃同樣的東西,相較於單一飲食來的有益,人類是雜食動物,本來就需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所以在改變我們喜歡吃的食物但仍然喜歡其他食物的程度上的轉變會鼓勵多樣性。

而對於較容易挑食不吃蔬菜的兒童來說,這樣的特定感官飽足感( sensory-specific satiety)也能鼓勵他們在菜盤間吃下各種蔬菜,讓營養更為均衡。

在家備餐的你也許也會發現,有的時候,準備少樣大份的食物,或是多樣少量的食物,觀察到一起進食的夥伴,可以發現在後者會吃下更多食物,有時甚至還會為了配菜增加飯量,多變化卻少量的菜盤更容易一掃而空。

了解甜點胃真正的原因以後,也許能幫助你意識到自己進食的行為,如果你正在控制飲食,對於擺在琳琅滿目的美食把持住,
在餐後想吃甜食的時候深呼吸三次,「我真的需要吃這樣食物嗎?」

當然如果身邊有過度偏食者,在備餐時不妨將料理多變化,或是在一道料理中加入多樣化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