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魔咒,讓家人一個個變成刺蝟呢?讓我們從薩提爾心理學來看看!

文|蕭子喬

究竟是什麼魔咒,讓家人一個個變成刺蝟呢?

「都是你考試那天一直煩我,我才會考不好!」
「考怎樣都隨便啊!」
「不然志願就照你說的填嘛~」
「我考這樣和平常差不多,國文和英文都跟模擬考的水準不相上下,沒有失常就是考不錯了,這個成績哪有不合理?」

「你都不認真讀書,還敢講!」
「別鬧情緒了,今晚我煮好吃的給你吃別吵了,你還小不懂啦,今晚我煮好吃的給你吃!聽話歐!」
「你花在數學的時間和錢是英文的兩倍,居然考得比英文還低,至少也應該要有個差不多的水準吧!」
「⋯⋯(冷戰不說話)」

當考試成績公布,論及考得好不好、唸什麼學校,孩子是不是變身成了一隻小刺蝟?而家長也可能不小心就一樣成了刺蝟。就讓我們借用美國的家族治療先驅薩提爾提出的概念,來破解這神秘的現象吧!

推薦閱讀:相愛卻互相傷害的刺蝟效應:刺傷彼此,是為了學會靠近

刺蝟為什麼要穿這麼多刺?

刺蝟的外表雖然尖銳多刺,但其實他們是因為有著一顆害怕受傷的心,才武裝起堅硬多刺的外殼。而當一人穿上了刺蝟的外衣,另一人很有可能為了讓自己不被刺傷,而跟著穿上刺謂外衣,好讓彼此能夠「較勁」,不甘示弱。

薩提爾把這樣的刺蝟外衣,區分為四種「溝通姿態」,有「指責、打岔、討好、超理智」,這四種都是常見的武裝式溝通。

讀到這裡,是不是發現了上述這四種武裝式溝通,都沒有在溝通時同時看見「你、我、情境」,而且是在不舒服的情緒狀態中開啟溝通,因為想要保護自己,而有了刺蝟的回應;也就是說,想要破解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的刺謂外衣,首先需要先攻破刺謂內心的小劇場!

透視刺蝟的內心小劇場

我們常因為想很多、擔心、孤單、害怕、希望被理解、期待被擁抱等等內心小劇場而落寞,而武裝自己,如果看不到內心戲就很難脫掉刺蝟外衣,但平常都看不到啊怎麼辦?

推薦閱讀:每個人都曾是「刺蝟少女」:尊重她鬧彆扭的權利

薩提爾指出,每個人的內心小劇場,都像一座冰山,平常露出水面、能被看見的,都是外顯的表現,例如指責、討好、打岔、超理智等。但其實水面下的潛藏感受和真實需要體積更大,也才是我們能否攻破這座內心小冰山,進而脫下刺蝟外衣的關鍵。

當我們露出指責、討好、打岔、超理智的行為表現,底下其實是因為有著失望、委屈、無奈⋯⋯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是來自更底下渴望被愛、被理解、被支持⋯⋯等「需要」。藉由內心小冰山的挖掘,能讓彼此擁有「心很靠近」的安全感,挖得越深,就越能了解彼此。當有了安全感,自然也就能卸下刺蝟裝了。

跟我一起 3 步驟,,用一致型姿態溝通,試著卸下刺蝟裝

1. 在乎自己、情境、對方三個要素:

想一想這件事現在的情況到底是怎樣,有哪些重點受到糾結,或有待討論;並告訴自己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的看法、對方的看法都很重要。

2. 避免習慣性武裝自己,不要穿上刺蝟裝:

深呼吸十秒,告訴自己在這場溝通中,我們不使用攻擊或武裝的方式,盡可能保持心態開放,「互相」表達和討論。

3. 使用冰山概念,破解自己與對方的內心戲:

嘗試挖掘彼此心中:水面下的的冰山長什麼樣子?有著什麼樣的情緒?有著什麼樣的需求?通常當彼此都能挖掘出「需求」,也能「互相」坦誠相見時,理解與有效溝通的契機就誕生了。

一起練習擁抱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