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會早已指出,所謂「性傾向扭轉治療」並非基於科學理論,且對心理健康是有害的;而許多曾經接受這項「治療」的人也說,在接受該治療後,他們的憂鬱感加深,想自殺的念頭也比以前更重。

文|Yuton Lee

2020 年 1 月 22 日,美國猶他州(Utah)正式宣布禁止醫療人員對 18 歲以下的青年及兒童執行「性傾向扭轉治療」(conversion therapy),成為全美 50 州當中,第 19 個以此保障 LGBTQ 權利的州。作為美國數一數二的保守大州,這項新規定不僅保護了猶他州每位居民在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的自主權,也試圖破除許多反同團體恣意造謠的迷思——同性戀是可以,並且需要被「醫治」的。


Justin Utley(左)與 Nathan Dalley(右)在宣布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的新聞記者會上擁抱彼此,他們兩位皆是性傾向扭轉治療下的倖存者。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Rick Bowmer)

對於部分積極推動 LGBTQ 權利的團體而言,這樣的結果也許不盡理想。因為這項新規定並未禁止宗教團體以宗教理由,對 LGBTQ 青年進行「開導」或「諮詢」,此外,如果 LGBTQ 青年的父母或祖父母是以長輩,而非心理治療師的身分進行「教育」,也不算違反規定。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猶他州的一小步,或許能激勵美國其他保守州的跟進,朝向保障所有 LGBTQ 的權利邁進一大步。

「性傾向扭轉治療」是指透過「療程」改變一個人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或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包含使用電擊或藥物的方式,讓接受「治療」者將同性戀與不舒適的感覺聯結,進而扭轉他們對同性戀的認同感。然而,這種強迫式的作法,往往卻讓同性戀更感壓迫、挫折,甚至厭惡自己、懷疑人生。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早已指出,所謂「性傾向扭轉治療」並非基於科學理論,且對心理健康是有害的;而許多曾經接受這項「治療」的人也說,在接受該治療後,他們的憂鬱感加深,想自殺的念頭也比以前更重。

事實上,早在 2019 年 3 月,猶他州就有機會立法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當時州議會提出的法案,也受到共和黨籍州長 Gary Herbert 的支持。不過,法案在委員會中遭到大幅度的修改,包括將跨性別者(transgender)排除於保護網外,以及僅禁止會造成生理不適的療程,違背了維護全體 LGBTQ 權利的初衷,因此受到許多人權團體極力反對。

針對立法受到強烈反彈,Herbert 州長也公開致歉,他說:

「我發覺我對於 LGBTQ 青年每天必須面對的狀況瞭解有限,但我堅信你們應該獲得傾聽,應該獲得我們的協助,並且在猶他州擁有一個感到安全、被歡迎及充滿愛的未來」。

(I realize there is much I do not understand about the issues that LGBTQ youth face every day. I also believe that you deserve to be heard. You deserve our help. And you deserve a future where can you feel safe, welcome, and love in our state.)

Herbert 州長不僅僅只是道歉,而是將文字化作力量,成功推動猶他州實行對 LGBTQ 青年權利的保障。

在台灣,「性傾向扭轉治療」同樣在歷經支持與反對兩派的拉扯後,於 2018 年 2 月被列為不得執行的醫療行為。衛生福利部以函釋公告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未來任何試圖的療程都屬於違法,這不僅是維護人性尊嚴的重大里程碑,更有其重要意涵。

衛福部選擇以函釋的方式禁止,而不是在《醫師法》中新增條文,正是因為任何人的性別認同及性傾向都不是疾病,並不需要被治癒,因此,若在《醫師法》中加以規範,反而等於先行承認了同性戀是一種疾病,並且認同「性傾向扭轉治療」是一種醫療行為。

每一天為都在為 LGBTQ 爭取平等與權利的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 Ellen Degeneres 曾說:「我發現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衷於自己」,他時常以自身的經驗鼓勵那些懷疑自己的人,要相信自己、愛自己、作自己。想想,我們誰不曾對「自己」和「他人」感到好奇呢?

成長過程中,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變化感到不安或驚喜,試圖改變自己不喜歡的地方,打扮成自己最滿意的模樣,無論出自於本身的喜好,或者受到大眾媒體的指引,「做自己」本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真正的愛情,從來不要你變成另一個樣子,而是要你抬起頭、挺著胸,勇敢自信地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