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伴侶,同時也是你最好的朋友,這聽起來很不錯。然而,這是感情或婚姻中的必要條件嗎?如果你們無法做到這點,會對彼此的關係有什麼影響?

歐巴馬曾在 2017 年的總統告別演說上,對著台下的妻子說:「蜜雪兒,過去 25 年,你不僅僅是我的妻子、孩子的母親,更是我的摯友。」我們有時也會在結婚典禮上聽到這樣的誓詞:「我真幸運,你既是我的愛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編輯推薦:歐巴馬與蜜雪兒的婚姻之道:你並非最完美,但和你在一起,我成為更好的人

你的伴侶可以同時成為你最信賴的朋友,聽起來是一件很棒的事。然而,你或許也想過,這該是篩選另一半的標準之一嗎?如果我的他,無法也成為我最好的朋友,是否證明他不是「對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就透過各領域專家與調查研究結果,一起共同來討論。


圖片|《沒關係是愛情啊》劇照

研究:這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必須」

可以很簡單地想像,當你的伴侶同時也是你最好的朋友,這的確是一件挺不賴的事。然而,在追求這件事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關注自己的「需求」──你隨時都需要有好朋友嗎?

已經有一些研究顯示,人們在結婚之後,對於友誼的需求其實會下降。溫哥華經濟學院(Vancouver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及《世界幸福度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編輯 John Helliwell 研究發現,對人們來說友誼是真的很重要;然而對於已婚夫妻來說,你並不會像單身時期一樣那麼需要朋友:「因此我們才會覺得,婚姻是一種『超級友誼』。」

Helliwell 認為,結婚以後,對於本身在外面就有很多朋友的人來說,婚姻仍有它本身的功能與好處;而對於將伴侶視為對親密的朋友的人來說,婚姻的好處當然是更大的。然而他也強調,這是一種額外的收穫。

也就是說,它不會是所謂成就美滿婚姻的必要條件;它只需要被視為一種附加的價值。

「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這樣的想法有什麼陷阱?

於是,「伴侶不是最好的朋友」不會怎樣,有的話當然更好。但它真的只有好處嗎?

專家就提醒了,「我的伴侶,就是我的最好的朋友」這樣的關係乍聽一下似乎無害,但這背後可能隱藏著一些需要被關注的隱憂。

美國夫妻治療師 Dr. Ellyn Bader 提到,使用「友誼」來定義彼此,並對此感到滿意,這可能是迴避衝突、緊張關係的危險信號:「這常常意味著你們不願再去面對和彼此相處的複雜性。」

加州門洛帕克伴侶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 Peter Pearson 也表示,最好的朋友和伴侶之間有一個關鍵的差別:「最好的朋友的標準之一,是無條件接納與認同。」譬如今天你的好朋友把你家廚房搞得一團糟,也不用一起承擔生活稅務,你其實你不會在乎;但相對的,夫妻之間意味著柴米油鹽,你們除了情感交會,還有很多現實生活層面的共處。因此,你們是無法迴避某些問題的。

於是,當你沉溺於「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幸福感時,也要同時意識到婚姻與友誼之間實際存在的差異性。比起朋友,伴侶間需要更一致的價值觀;所謂「最好朋友」,不應該是被你們用以逃避現實生活中各個面向的陷阱。


圖片|《沒關係是愛情啊》劇照

關係裡的分散風險原則:除了他,你還有沒有別的重心?

此外,我們也關注「伴侶兼具朋友」身份的風險。紐約心理學家 F. Diane Barth 曾分享到,伴侶同時是最好的朋友,其中也帶著依賴的意味──在你們的關係之外,你可能缺乏其他充實的生活。

就如同關係治療師 Aimee Hartstein 說明的,我們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生活支援系統,但一個人不可能是一切。當你將對於友誼、愛情、婚姻的期待都投注在同一個人身上,會讓你們之間的關係乘載著巨大的壓力。或許有些關係能夠負擔,但這的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此外,今天如果對方無法回應你的期望,你也可能會對他產生怨恨感。

這也是「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也許,開始把你的伴侶當作你最好的朋友「之一」就好。你的伴侶跟你是同一個團隊,他能夠支援你的生活,這當然非常重要。然而,不管你們有多愛對方、你們有多契合,任何關係都一樣,你們都需要有各自呼吸的空間。

最後,回到我們的問題──伴侶跟友誼該同時兼具嗎? Diane 指出,這個問題其實具有複雜性。有些人認為婚姻與友誼的結合是完美的,但有人覺得將兩者分開是更好的方法。而這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此外,我們每個人的需求也會隨著時間改變。哥倫比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 Amir Levine 研究指出,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依戀層級體系;也就是說,如果遇到不好的事情,我們向人求助時會有一個次序──年輕時,最高次序者通常是我們的父母或其他家人;成年後,他可能變成了朋友或戀人。

因此,這其中並沒有什麼規則。如果你還是很想知道答案,或許先聽一聽 Diane 提醒的那句──你該關心的,是你在這段關係裡「想要什麼」,而不是你「應該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