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領到年終嗎?荷包滿滿,是不是除了對金錢產生安全感,也有想要花錢的衝動呢?身為一名小資,拿到年終獎金要從哪裡開始理財好?透過心理角度帶你深入了解理財術!存錢 lets' go!

文|小妮子

每一年,到了年底,歡愉的過節氛圍中度過聖誕節、跨年夜,免不了多出吃飯、換禮物、添購新產品等開支,正當為荷包緊縮所苦時又到了年終發放,可惜的是,這筆獎金從天而降後,又因為沒有適當的金錢規劃,沒過多久這筆錢就不知去向。

不少公司在招聘訊息上,都會寫著保障薪資,像是保障薪水 13 個月又或是保障薪水 12 個月,根據公司年度獲利發放獎金。

前者,13 個月也是算在保障薪水,但是變相來說也是年終獎金 1 個月的概念。

拿到這筆薪水的時候,往往卻因為覺得是從天而降的意外之財而花用無度。

小資必看:錢錢與它的產地|這本書,連巴菲特都讀兩遍!5 本理財入門書推薦


圖片|Photo by The Nix Company on Unsplash
圖片|來源

為什麼獎金花得更快?心理帳戶,悄悄影響我們!

包紅包或是合理範圍的添購新衣、新家電,多少還是有剩餘款項,通常一眨眼就花光了,究竟是為什麼?

面對「意外之財」真的讓人難守財嗎?

事實上,根據心理學家提出的「心理帳戶」的確如此。

關於心理帳戶是由行為金融學家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心理帳戶,這影響我們的經濟決策,可以用來說明不理性的金錢行為,最經典的例子就是,A 花了 350 元買電影票,到了現場發現票不見了,不想再花 350 元買電影票。

但是,今天若是在現場購票,打開錢包發現,剛剛找來要買電影票的 350 元不見了!

發現還有帶些錢,足夠支付電影票,維持原計畫購票進入戲院。

同樣是損失 350 元,兩者卻會做出不同的行動,說明了心理帳戶對我們的金錢行為,悄悄造成影響。

把在現實中客觀等值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分配到不同的帳戶中。

舉例來說,我們會把每月薪水歸類到累積財富的帳戶,「年終獎金」在我們的腦海中又是另一個獨立的帳戶。

同等於「中獎」得到獎金的意外之財也是獨立的另一帳戶。

也許是半個月、一個月,甚至是好幾個月的薪水,我們就這樣把年終獎金獨立開來了,所以會覺得這筆錢是「多出來的」,產生有別於例行薪資的消費行為,這樣看來,我們的確更容易把「獎金」花掉。


圖片|Photo by Red Morley Hewitt on Unsplash

從自己開始!年終獎金「放大術」

不少專家都建議,年終獎金先拿來償還債務,這個觀念非常理所當然且直覺。

但是很多人卻因為追求慾望,寧可先花掉也沒有計畫償還債務,複利的情況下,資金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償還債務後,心理壓力相對小,能減少情緒性惡性循環的消費方式!

理財先理債,面對有債務不管是卡債、信用貸款、車貸、學貸,將這筆錢納入還款計畫。

對於沒有債務的人來說,因為還債的壓力,很容易將這筆被你當作是「閒錢」的獎金灑光,如何告訴自己先不要衝動?

首先,要買東西之前不妨先反面思考,如果今天在非領年終的月份,而是在一般月份中領取固定薪資,你還會想花同樣的錢買這項東西嗎?

有時候並不是真的需要,而是為了把獎金花掉而買的。

再來,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害怕投資的風險,又或是認為資金不足遲遲未開始投資,新年願望是決定展開投理財之路,不論已有計畫買股票、基金,有或是定期定額投資,那麼你就該先把這筆錢留下來,作為緊急預備金。

初期投資,雖然會避開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但是能有一筆儲蓄,作為緊急預備金,在心裡上也能較有安全感,不論是遇到突來的職涯轉換、醫療需求、意外事件,都不需要太過擔心,原先投資必須貿然出場,承擔虧損。

何謂複利:錢錢與它的產地|想同時有被動收入&複利效果?不論牛市或熊市,三種 ETF 投資策略,躺著賺錢!


圖片|Photo by Galen Crout on Unsplash

年終獎金太少,從「這」筆錢開始擬定計畫

最後還是回歸到「年終太少」,幾乎包完長輩的紅包就沒了,根本不需要思考其他的運用計畫?

回歸到上述觀點,年終獎金在心理帳戶,雖然被悄悄歸類成另一個帳戶,但事實上也是薪資所得的重要部分。

如果你覺得年終太少,還是無法離開現在所在的公司,除了沒有儲蓄應對轉職的薪資空窗期,另外就是沒有累積足夠的實力去跳到更好的公司。

不得不被目前的資產狀況阻礙,因為儲蓄不夠無法事先離職,再投注百分之百心力尋找新跑道,要邊工作邊思考轉職,又因為一心二用效率不佳。

若你也苦於上述情形,最重要的就是先展開儲蓄!

接著要做的,就是將錢拿來執行轉職計畫,可以先列舉出轉職跑道需要具備什麼?語文能力、相關執照考取,將清單上的任務一一執行,累積競爭力。

也許除了把錢拿來投資,從長之計,是更該投資自己,如果現在的你,每個月有 3000 元是可拿來投資的,透過轉職,幫自己加薪水加年終,成長的幅度或許遠遠比現在這份工作來的可觀。

還沒準備好,那就把今年的年終獎金存下來,把它當作你的新年計畫一起規劃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