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下一個真正可以實現的承諾,應該考慮到什麼呢?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曾經因為聽到他人的分享、看到什麼書、哪一句標語,而偷偷或公開地對自己許下這些承諾:「接下來一個月我要每天七點起床。」「接下來兩個月我不吃晚餐,要瘦 5 公斤。」「接下來一個月我要每天運動半小時。」「接下來三個月我要把這次買的十本書看完。」

可惜的是最終,這些承諾沒有一個被你實現。

下一次,仍然失敗;再下次,一樣沒有兌現。

慢慢地,你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因為每次你說的,都不等於做的。就像是對他人失信,他人會越來越無法相信自己。信任就像一張白紙,而我們對自己的信任感,也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失信,逐漸崩解與削弱。

更甚至在下一個階段,你再也不許什麼承諾、下什麼決心了。「反正我最終還是會失敗、反正我從來沒有一次真正達成。」放棄改變、放棄調整,放棄抱有希望。就麻痺自己吧,就放棄感受與思考吧,日子一天就這樣過一天吧。

所以該怎麼辦呢?是否再也不要亂許承諾,否則到時候沒有達成,又要對自己失望與失信了?

不是,而是在許下承諾以前,你應該試著思考以下兩件事情:

一、檢視這個承諾本身,對自己有什麼意義?以及它的合理性?

每一個承諾背後,都隱藏著你所在乎的事物或是你對自己的看重。而承諾有時候只是為了達成這樣的在乎或看重的其中一種方式。

許下承諾前,先問自己以下三階段的問題:

  1. 我為什麼想要許下這個承諾?是因為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創造什麼改變?而我為什麼希望成為那個模樣?為什麼希望創造那樣的改變?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達成之後我會快樂嗎?我對得起自己嗎?
  2. 現在這個承諾(作法、行為、方法)本身,真的合理、可被達成嗎?我會對我的朋友提出這樣的要求嗎?我這樣要求自己公平嗎?是愛自己的展現嗎?我會遇到哪些困難?而我該如何克服?
  3. 除了這個方式,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讓自己成為我希望的模樣、創造我想要的改變?哪一個方式更適合我?哪一個方式比較有效?哪一個方式能達到永久的改變而非短暫的成效?


圖片|來源

用這些問題,想清楚你之所對自己許下這一個承諾/約定的初衷,真實地檢視自己內心真實的狀況,並理性的判斷這個承諾該如何被達成、是否是最有效且適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自己無法回答,建議可以問問身邊比自己有更多生命經驗的前輩,透過與他的對話來釐清這些問題,也透過他人的經驗來獲取靈感。

讓這個承諾與自己之間建立強而有力的連結,這份連結會在之後成為你實踐承諾的強大動力。

二、承諾不是說說,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成果背後,都是扎實的努力與代價。

看著那些人雲淡風輕地分享自己的轉變或成果,你說你想要跟他一樣,但卻沒有看清楚,這些轉變這些成果背後,他付出了多少努力與代價。

既然你會想下定決心、對自己許下承諾,必定這件事情對現在或過去的你來說,不是容易或習慣的。而人又有惰性與慣性,過程中必然也需要面對這些小惡魔出現的時候。

如果完成這些承諾、改變是如此容易,就不會身邊一天到晚聽到有人喊著要減肥、要早起、要運動、要健康、要變得 OOXX、要去 XXOO,卻遲遲沒有動作。

正也因為不容易,看見他人有所轉變或真的有了成果,我們才會如此被吸引、如此嚮往。

所以醒醒吧,改變從來都不容易。如果你真想要改變,就要有夠強的動機、夠多的毅力,並且非常非常努力,而且要勇敢取捨。

回扣到第一件要思考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夠強的動機,清楚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甚至到不改變、不做就會死的地步,你就能夠克服過程中的種種挑戰。

這讓我想到哲學家尼采說過的一句話:

He who has a strong enough why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一個人動機足夠,就可以忍受任何方法。

最終還是回到你的動機,你的「為什麼」:你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事。一個越了解自己的人,越能堅定地許下承諾,並且咬著牙也要努力實踐。

因為他渴望自己能夠有所突破、成為理想的樣貌;因為他知道愛自己就是不要背信自己;因為他知道當一個人能夠相信自己,會有多麼強大的力量。

所以他咬著牙實踐,而當實踐了之後,他會因此更相信自己,帶給他更多力量往下一個階段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