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馬來西亞的作者,27 歲放棄穩定工作來台讀大學,因為她問自己:「我到底還能幹嘛,我的人生只能這樣了嗎?」一起來看看,她是如何探索自己的夢想,並且度過那些艱難的時刻。

文|莎瑞絲

在 27 歲那一年,我放棄了穩定工作「走佬」來台灣唸大學,畢業後也順利進入外商公司上班,這一待就是七年多,選擇「走佬」是為了探索自己,想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因為我知道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也許再也沒有機會和勇氣去做了。

年齡焦慮觸發想出走的決心

從小我就有種想法:要嘛活得平凡,要嘛活得精彩。

在高中畢業後便踏入社會工作,穩定且收入還不錯的生活就這樣過了一些年,既沒大風大浪也沒任何深刻事蹟,可說是來人生白走一趟也不為過。但內心有個不安定的靈魂,總在蠢蠢欲動尋找些什麼,卻沒有明確的方向指引,不甘於平凡的心一直渴望著有天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精采的一頁故事。

而觸發想「走佬」的契機發生在我的 early 30 歲焦慮時期。

在 25、6 歲時不明所以地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質問自己:我到底還能幹嘛,我的人生只能這樣了嗎?

探索:知識改變命運

在重新檢視了自己一番後,深知內心不斷渴望著找到的自己的存在價值,我決定把自己的人生當作 Discovery 頻道:探索自己和世界。


圖片|來源

在這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沒有一張大學學歷恐怕連最低門檻都過不了,於是我決定把自己丟回校園重新學習,那一年我 27 歲,看似瘋狂,但心裡明白,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也許這輩子再也沒勇氣去做了。

因為起步比別人晚,所以付出更多努力來肯定自我價值。在找到那個可以讓我「為之驚艷」的停泊港口前,也確實做了很多「精彩」的事,大學時期跑去當了教授特助、英文小老師,甚至跑到系主任辦公室抗議某教授的不公平待遇、在走廊上攔住教授爭取自己該有的分數,因不會換氣無法通過游泳檢測而狂哭⋯⋯

這一切都是我過去不曾做過的事情,當時只認為好不容易經歷了 2973 公里來到台灣,既然要探索自己就努力地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樣子才對。

「勤能補拙」是我大學時期一直提醒自己的宗旨,所以特別努力唸書也很常到教授辦公室討論功課,在大二那一年,教授表示他朋友願意聘請我到企業上班,當時心裡突然燃起一股希望,「這也許就是我的港口?」後來掙扎了一番,我決定還是以學業為重,於是決定先把學分修完再找工作,頂著第一名畢業的光環也讓我很幸運在一個月內找到了現在的外商公司,目前擔任搜尋引擎優化師及行銷規劃。

辦公室政治的一顆棋

雖然工作資歷不算深,但在大小公司都接受過洗禮的我,對於職場文化心裡已有了譜,自知毫無相關經歷的我,在外商公司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然而在踏入這家公司不到兩個月,我經歷了人生第一個異地辦公室政治課題。

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我被指派向 A 同事學習,當時得知能夠學習新東西內心非常雀躍,並在會議後主動向 A 同事請教,對方給了我一個眼神便離開現場,幾乎能夠感覺到事情不如我想像中單純,又不太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直到對方傳來的信件抬頭寫著「工作交接」才明白,原來他要離職,但⋯⋯為何給我那個眼神呢?

此時主管也丟了一句「能學就盡量學」,心裡大概明白 A 同事在一個月內會離職,於是在那個月內我埋頭學習相關知識並承接了他所有工作。不久後的一天,某同事在茶水間這麼問我:

「欸,妳覺得 A 還可以待多久?」

「待多久?他不是這個月離職嗎?」我滿臉疑惑地看著對方。

「妳這入世未深的小姑娘竟然還搞不清楚狀況⋯⋯」

原來部門主管與 A 同事一直不對盤,為了取代 A 才叫我承接工作,實際上 A 根本沒有提出辭呈,這麼做的理由只是想架空他⋯⋯頓時我明白了他當時給我的那個眼神是什麼意思,原來我是這盤棋的其中一顆棋子。

突然被架空的 A 同事把一切錯都歸咎於我,想當然耳各式的刁難和言語也沒少過,無語問蒼天的我只能更認份地工作。

有次和幾位朋友聊天時提起這件事情,朋友說:

「因為妳是外國人,所以他們這樣對妳嗎?」
「妳才剛進公司就被如此對待,確定這家公司能待嗎?」
「妳也太無辜了,突然被利用!」

曾經在低潮時也想過放棄這一切回去馬來西亞重新開始,在一次與父親聊天時他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妳想要回來隨時都可以回來,但別忘了當初想離開這裡的原因是什麼,妳想探索這世界,它也在探索妳的能耐。」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如果每件事情發生都把自己貼上「被害者」標籤,這樣對人生一點幫助也沒有。事情已發生,它是好是壞就看我們對於事情的態度和看法。該慶幸的是自己還有利用價值,這段時間我並沒有實質的損失,除了多看了幾次臭臉聽了幾句不太悅耳的話,也算是為離鄉工作經歷增添了一些故事性情節。

遊子該歸向何處:哪裡才是我們的家?

長期離鄉的遊子最常被問:什麼時候回來?

其實離鄉與回家之間的距離並不遠,在這個沒有飛機到不了的地球村,買張機票距離就不是問題。「走佬」是為了探索自己和世界跨出那一步就知道會經歷許多錯過,錯過全家團聚分享生活趣事、分享朋友的結婚生子喜悅,錯過離別的那一刻。

若沒有這 2973 公里,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從面對父母的不耐煩,開始懂得一句一步驟地教著他們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從有話直說的尖刀個性,開始慢慢磨平,開始學習與家人朋友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 因為這份距離讓我懂得珍惜每一次的不容易相聚,更了解什麼能割捨、什麼最重要 。

有次和同事聊天時說起週末的活動,我說:「週末在家看電影。」

感受到四面八方投來的異樣眼光,「家?妳是說宿舍吧?」

頓時才發現原來對於他們來說,遊子在外地住的地方只是「宿舍」,而不是「家」。但對我而言,撕下「遊子」標籤,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樣子,把自己過得完整一些,那就是家。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圖片|來源

從開始「走佬來台灣」只是單純想完成在國外當大學生的夢想,沒想過一直待到現在,也讓我深刻感受到,

生命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當遇見了一些人,經歷了一些事情,在體會過生活的滋味後,仍然相信生活是美好的。

人生沒有如果,在踏出的那一步都是個未知數,因為漂泊讓我更有動力去面對人生裡的不確定性。

備註:走佬源自粵語,出走、離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