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職場中「偷學」?作者透過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像是聽聽老闆如何問問題這樣的小細節,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把當中的秘訣與技巧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收編成自己的了!

文|致寧 Sophia

人體有一個很厲害的設計,那就是它會幫我們過濾外界的訊息,不會把所有你能看到、聽到、聞到的東西(訊息)都傳送給大腦讓你接收到。

想想看,如果所有你能看到、聽到、聞到的東西(訊息)都傳送給大腦,我們大概永遠無法專心做事,因為一直被接收到的訊息干擾;而大腦也因為要不斷努力處理這些訊息而太過消耗能量。

所以我們現在所接收到的訊息,很多都是已經經過過濾的了。你只會接受到與自己最相關、你想要注意的訊息,你的成長背景、學習歷程、習慣的思考方式、看重的價值、現在心中最掛心的事情等等,都成為訊息的篩子。

就像你剛分手的時候,就特別會注意到身旁的情侶親密的舉動(什麼時候路上到處都是情侶?);或像你在上班的路上總是在想著工作、聽著 podcast,那麼你一定不會記得剛剛捷運上坐在你旁邊的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在哪一站下車(除非他的穿著實在太特異獨行了。);或你在環保相關團體工作,你就會特別注意環保的新聞、身邊的朋友是否有使用環保餐具等(什麼新的環保產品集資又要開團了。)

所以很多時候,你的眼睛看到了、這些東西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但你其實沒有真的「看見」、這些東西並沒有引起你的注意,被你過濾掉了。

不過注意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

而在我意識到大腦這神奇的設計,以及我有意識地選擇我想要注意的事物之後,為我的生活帶來兩個很大的好處:

第一、有意識地偷學,總是比我該學到的多一點

這一課,是我在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學習到的。

那時候老闆總提醒我,在辦公室的時候打開耳朵。聽到老闆或誰在教身邊的同事,就聽聽他們在說什麼,很多工作武功都可以透過這樣學起來。儘管工作專業不同,很多職場素養、工作的哲學都可以相通。

從此以後,當我在工作且有一點餘裕的時候,我就會打開耳朵聽聽身旁的同事在討論哪些工作內容,是不是有我可以學習的地方。或在會議的時候,儘管老闆不是問我問題,我會提醒自己別埋首進自己的電腦中,而是去聽聽老闆如何問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問,而被問問題的那一方如何回答,這一問一答之間,有時候總有一番收穫。

在我自己當了主管之後,我也是這樣提醒我的團隊「偷學」的技巧。職場上,永遠不是只有學習自己手上的工作內容,而是盡可能把握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檯面上檯面下,工作日常中,都可以汲取有用的經驗或知識,只要你願意有意識地打開你的耳朵眼睛注意力,你就能學到比應該學的多更多。


圖片|來源

第二、有感生活,你的生活其實可以很精彩有趣

你曾經注意過每天走回家的路上,路旁的樹葉如何隨著季節有著顏色或茂密程度的變化嗎?你曾經注意過你住的社區,到底有哪些建築、每個窗戶裡外如何裝潢設計、想像過住在裡面的人如何生活,或反過來想: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房子與生活?

你還記得自己剛剛吃過的晚餐味道如何嗎(甚至你吃了什麼?)剛剛那杯咖啡的香味與溫度?剛剛搭的那台公車上面有多少人?人們在做什麼?剛剛散步的路上,經過了幾棵樹?有哪些新的店家?

你是不是可以在每天看似一樣的生活中,藉由注意力的轉移、有意識地練習,去發現其中的「不同」?發現那些新的、舊的、有趣的、疑惑的、驚喜的、怪異的、美麗的人事物。

你是不是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口中的食物,好好品嚐食物的原味或調味,而不是一味看著電視中的晚間新聞,但在下一秒也忘了新聞到底在報什麼。

練習成為一個對生活有感的人,你就會慢慢成為一個有生活品味的人。

因為你知道不同食物的味道、不同房子裝潢的風格、不同季節自然的迭代、不同的變化的穿著打扮,然後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方式,甚至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風格。從此你有素材作為挑選依據,你累積了資料庫能與朋友分享。

我仍然無法完全接收所有外界的訊息,那對我的大腦也太過負荷了。但我總是提醒自己,有意識地去發現、去感受、去注意到周遭的人事物,然後「偷學」一點;然後讓我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的發現;然後,讓自己成為能一直吸收新知、越來越懂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