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果陀劇場創辦人/執行長林靈玉,在這講求非一即二、是非分明的社會,總覺得「多元」這個議題離我們很遠,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果陀的方式,來詮釋日常中的多元共融。

或許你不曾走進劇場,但是有些名字,你聽了便覺熟悉,譬如資深演員金士傑、顧寶明、李立群、歌手張雨生與蔡琴。

他們的名字,都指向台灣的果陀劇場。在這個孕育無數實力派演員的地方,你又無法用任何人的名字取而代之,因為果陀從來就不願拘泥於同一處踏步。


ART 2003 金士傑(左起)、顧寶明、李立群。圖片|果陀劇場提供

譬如 1993 年張雨生演出的《淡水小鎮》,人們說果陀劇場成功,以後只要把各種小鎮系列做好做滿。果陀劇場創辦人/執行長林靈玉卻搖搖頭,她說,這不是我們要的多元。

於是創團 31 年來,林靈玉不讓果陀劇場有任何機會,只停留在重複的成功上,至今,我們仍無法用單ㄧ詞彙去描繪果陀,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的,讓果陀成為複數、成為多元的樣貌。

那日專訪果陀劇場創辦人/執行長林靈玉,帶著許多心有靈犀,畢竟戲劇這條路一直不是太容易,和我們想要談多元共融一樣,哪邊衝撞,哪邊跌倒。可是果陀還是哪裡有牆,就往哪裡撞,走著走著也就過了 31 個年頭,多不容易,可是多值得為自己鼓掌。


果陀劇場創辦人/執行長林靈玉。圖片|Renee Chen 提供

你要先聆聽另一個聲音,才能找到交集,才能有共識

戲劇演變到現代,被視為小眾的藝術形式,但是林靈玉解釋,我們都忘了戲劇(Play)的本質是「玩」,人與人在互動間做情感與精神上的交流,於是生命經驗與真情得以被傳承。如同兒時家家酒的扮演遊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曾經歷過:「人還沒學會很多語言時,需要藉著模仿扮演表達情緒,拉近親密關係,這就是戲劇的本質。」

戲劇小眾嗎?其實,它囊括了人類歷史共有的生命經驗。

「事實上,從創團果陀到現在,我想做的都是打破侷限,也就是多元。」於是果陀劇場 31 年來嘗試找不同業界的人才,從創作到呈現方式,打破只與既定學戲劇的人合作,譬如當年歌手張雨生出演《淡水小鎮》,她堅定地說:「一定要結合不同生命經驗,才能將感動人心的東西呈現給人。」


《淡水小鎮》。圖片|果陀劇場提供


《淡水小鎮》。圖片|果陀劇場提供

「過去創作人會把自己關起來,練就一身好功夫,只做自己想做的,」林靈玉強調,「這在果陀是行不通的。」

戲劇必須對環境敏感,同理當代人的困頓與關懷。所以林靈玉在果陀的每場會議上,都會不斷詢問大家怎麼想,甚至還會問「你身邊的親人怎麼想?」。

「即便他們不是劇場人,也還是存在於環境中的另一個聲音。『他們跟我們的交集是什麼?沒有交集的人怎麼想?』打破只是同一群人在一起的共識,我們必須跨出去才能找到更多元的共識。」

想破除限制,首先環境會先阻擋你

但是「打破侷限」真不是件簡單事。即便果陀劇場已經創團 31 年,影響力遍及海外,林靈玉還是忍不住說:環境充滿阻力。

從最早以前邀請蔡琴演音樂劇,當時果陀就遭受到各式各樣的批評:「我們幾乎被台灣大部分的劇場、團體抨擊,甚至打電話用友善口氣勸阻,」她不解道:「他們認為創作是很純粹的,要跟專業的人合作,怎麼能把流行歌手邀到舞台上?」

可林靈玉有股硬氣,戲劇該是為台下觀眾創作,當觀眾感覺心靈貧瘠,生命有走不過去的檻,劇場應當能給他們些什麼的。

後來呢?蔡琴演出的《跑路天使》、《情盡夜上海》,分別創下果陀劇場首版演出場次的最佳紀錄,我們看見多元人才帶來好的結果。


《情盡夜上海》。圖片|果陀劇場提供


《跑路天使》。圖片|果陀劇場提供

我忍不住想問,在越來越是非分明、非黑即白的討論環境中,還有可能創造多元嗎?

「這是一個過渡期。歷史是不斷改變、包容、重整的過程,也因此人類才會進步,而我們必須把自己放在一定的高度看歷史。」她說:「如果把自己的意識放在一定高度,看到的便不只在台灣,不只在 2019 年,而是過去百年、甚至千年歷史。只要有這個觀念,就不會只活在當下,情緒容易被各種事件挑撥,變成一翻兩瞪眼。」

林靈玉笑,就像有時回想一兩年前的衝動之舉,就會覺得好笑。把自己放在高度上,看事情的情緒和角度也會更全面。

若多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何不順應走下去?

我後來問她,談多元有什麼必要呢?她倒是講了個莫札特的故事。

「莫札特當年因為被其他音樂家排斥,遭到流放。但是最後流傳後世的,是那些排擠他、不讓他在宮廷活下去的音樂家嗎?之所以聽到莫札特的音樂,是因為他才是真正在進化的人。儘管一輩子顛沛流離,但是每到一個地方,就融入新的音樂風格,而最後留在歷史上的人是他,他就是多元的代表。」

多元或許是能如此體現在生命的各方各面,收容一切好與壞的,苦痛與欣喜,悲傷與快樂,體現在戲劇表演裡,於是我們會發現,曾經過不去的檻,幾百年前就存在了,而這都是生命必經的過程:「觀眾藉著一齣戲,把高度拉起來,而非被當下人事物所困,並且得到共鳴。」

正是因為她對多元的堅持,現在才能看到各種打動人心的戲劇,從《跑路天使》、《情盡夜上海》、《綠島小夜曲》,到近期與聯合利華合作夢想劇樂部《飛向夢想》,我們在在看見果陀劇場對家庭到社會人情的關懷。

林靈玉說話過程很是溫柔,果陀劇場也是,像是隨著歷史浪潮流動的船隻,也許過程走得辛苦,但是終能走得長遠。

我們這個時代,也是時候重新定義多元。多元該是沒有框架的,任何人的生命經驗都該被容納、被理解,是在不同的意見中尋找多方交集,產生對話與火花的可能。

我們一起把多元這片海,走得更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