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至今,暑假都結束了,抗爭還沒停止。而我們可能聽過孩子們的心聲?

今年十月初,香港警方宣布反送中運動至今四個月時間,共拘捕 2379 人,其中 16 歲以下有 104 人、18 歲以下總計有 750 人。未成年遭捕的人數超過總人數三成。

他們說那是抗爭之夏,但香港的孩子們,從夏天等到了秋天,關於童年與青春的創傷仍綿延不止。

這些日子以來,他們都經歷了些什麼?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八月荃葵青遊行中有一名 12 歲男童被捕,是當時被捕民眾中年紀最小的人。但到了九月,立場新聞報導警方又在將軍澳廣場爭執後,進入富康花園內拘捕包含一名僅 10 歲的男童。 UDN 報導指出,警方於九月首次向涉反修例示威被捕學童提出申請保護令,有三名 8 月 29 日在深水集結現場被捕的 13 歲及 15 歲孩童,被判入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暫住,案件押後至 9 月 27 日以獲取社署報告。關押期間不得正常上學。

9 月 22 日,15 歲陳彥霖被發現全裸浮屍於油塘魔鬼山一帶海面;10 月 1 日,港警於荃灣開真槍擊中 18 歲的中五生曾志健,子彈碎片距離心臟僅 3 公分位置。10 月 6 日,網路上不斷流傳一名約莫 11 歲的女童被警察逮捕時,不停哭泣顫抖。10 月 7 日,有一家三口被警察包圍,一名年約 5 歲的孩子失聲痛哭。

有精神上的擔心害怕、有肉體上的威脅傷害、有受教權被剝奪,也有與世界從此的天人永隔。關於香港孩子的運動創傷,我們還可以繼續列舉。如果長大以前,要先被嚇聲阻止更愛這個社會,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童年?這次,我們想讓孩子們自己,來說一說話。

香港「港孩 100 問」:當我們再也叫不出「警察叔叔」四個字

在七月底時,香港家長黑獅子一家在網路上發起了「港孩 100 問」計畫。面對這場運動,他們說,你要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

「為什麼要遊行?街上一直叫喊的人名是什麼身分?為什麼這麼多人一起上街?為什麼林鄭月娥這樣對香港人?」在數次遊行後,女兒問:「可不可以不去遊行?」媽媽不知道如何回應,是政府一直在剝削她們簡單快樂過週末的機會。

黑獅子一家接受回家吧短訪提到,運動以來,他們失去了可以與一家人好好過的無數個週末。面對孩子,他們心裡有無數的擔心與心碎。於是,決定發起這項行動,希望可以讓政府聽一聽孩子們的心聲。計畫期間,他們共蒐集了 76 則孩子們的提問。

為什麼警察叔叔會打人?
為什麼打 999 會被掛掉電話?
為什麼警察會射頭?
為什麼速龍小隊身上沒有記號?
為什麼你們這麼晚才出來?
警察叔叔,我小時候很喜歡你!現在我長大了,可不可以繼續喜歡你?
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還可以找誰?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引導孩子提問:「這樣可以讓大人從中洞悉到小孩心中所想,包含運動為他們帶來的感受與憂慮。再者,純真的發問往往能更啓發大人可能沒有想過的問題。」身為母親,她想說,「小孩雖小,但他們的觀察力與洞悉力一點也不簡單。」

不引導,不用引導,孩子用眼用耳,大人做了什麼,他們都會知道。

日本 10 歲女童訪港:我想了解真相,所以我來這裡,聽他們說話

而回顧八月中時,香港民眾於機場發起連續三天「和你飛」靜坐行動。期間有一名日本 10 歲女童島津知佳在父親的陪同下,專程從日本來港,訪問於機場靜坐的示威者。

根據日本WBS新聞(ワールドビジネスサテライト)報導,島津知佳因為看新聞,得知香港正在進行示威運動。但她認為,透過媒體仍無法掌握這場運動的背景。因此她有了這次當地自由研究的行動。

她說,要了解事實的真相,就必須要跟當事者進行實際的對話。

消息一出,也立刻成為當日 Twitter 上的熱門搜尋。而在 UDN 的報導中引介網友的評論指出,女孩的行動,正暴露了日本主流媒體可以更好的地方,「到現場傾聽在地聲音,是最基本的事情。」

這一次,這個十歲的女孩,沒有被說成是「小記者」。而是「真記者」。


圖片|截圖自Koyuママ

台灣 10 公尺兒童連儂牆:我今年 11 歲,我問媽媽,台灣也會變成這樣嗎?

10 月 8 日當天,台灣立法院外有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與濟南教會合作發起的「兒童連儂牆」撐香港活動。在長達 10 公尺的壁面上,他們讓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看法。

自由時報報導中提到,有一名 小學六年級的楊同學分享:

聽到香港發生的事情,內心充滿恐懼,一直問媽媽,台灣也會變成這樣嗎?

「面對惡意的政權,香港的小孩都已經不怕危險、勇敢地站出來了,我們更不應該沉默。」希望我們這一代,能繼續擁有自由與安心的環境。

我才 11 歲,我大概還不知道長大以後我要的是什麼,但我已經知道了我不要什麼。


圖片|《港孩 100 問》截圖


圖片|《港孩 100 問》截圖

當抗爭還在持續,黑獅子一家提到,成年人會習慣問題,對荒謬麻木,對此,我們要更珍惜小孩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習慣對每事提問的精神:「希望大人們不要避開話題,多與孩子討論事件。而問題除了事件的本質外,亦可從中感受孩子對現狀的擔憂及心理需求。」

針對運動後的孩童心理創傷,香港小童群益會受訪時提到,社會運動某程度上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就個人層面而言,《逃犯條例》修訂事件所引發的社會運動包括很多激烈的資訊和畫面,兒童及青少年親身經歷或透過新聞媒體或網絡閱覽,都會為他們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及壓力反應。例如腦海會浮現衝突畫面和記憶以致無法專注學習;或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包含困惑、鬱鬱寡歡、沮喪、不安、焦慮、恐懼、悲傷、憤怒及絕望等。並且,可能因此有機會導致心煩意亂、難以集中精神、甚至失眠、發惡夢等狀態。」

「面對彼此不同的政治立場, 家長與老師可以持開放態度,嘗試鼓勵兒童表達意見,並引導兒童訴說他們所擔心或感到困惑的事情。」

「此外,家長與老師也應留意兒童的感受及情緒狀況,避免過度接觸事件期間影響他們感受的場景或畫面。縱使社會事件可能干擾了平日的生活節奏,兒童應盡量保持規律作息生活,均衡飲食,充足睡眠。當負面情緒來襲時,鼓勵兒童尋找合適的人士傾訴,互相關心及抒發情感,有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作支援和輔導。」


10 月 27 日,香港警察於尖沙咀梳士巴利花園截查市民、搜小孩背包。圖片來源|立場新聞

2019 年,香港人被迫失去了很多東西。我們安撫傷口,彼此喊疼彼此安慰,我們沒有答案。但只要還有提問的機會,只要繼續問出問題,對世界保持情緒,像我們的孩子一般──

童年也許會提早結束,我也好想,在生命最美好的時光,可以不要擔心死亡。但你知道我們追求的不是死亡。所有不需被教育就自然擁有的害怕與疑惑,都是作為孩子,5 歲 10 歲或 15 歲,渴望能再次好好長大的緣故。

如果可以,你要讓你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們,在無數未曾停止的警棍、催淚彈和水炮車之下,可以繼續喊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