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讀《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為什麼光是和輕鬱症患者「聊天」就能幫助對方好過一點呢?

你是這樣的人嗎?

「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卻總是感到空虛。」

別人都說你是多愁善感、想很多的人,也有人(比較委婉地)說你心思細膩、善解人意,但你多麼不想要這樣、多麼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有些時候突然安靜下來,會覺得內心空空的,好像胸口有一個洞,怎麼樣也無法填滿。(所以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作者不是什麼厲害的人,跟你一樣是個不喜歡自己的人。不過也可能因為這樣,他更懂你的心情。書裡面很多只有「病人」會點頭如搗蒜很有同感的句子。

就是這本:《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我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

例如我喜歡這一句:「沒關係,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

所以倘若身邊的人不懂你的世界所下的雨,不用白費力氣讓他們懂了,把你僅存不多的力氣,花在真正能夠懂你的人身上,真的沒有,就花在自己身上。(不過對我來說每一個人都有陰影,只是他自己認不認而已)

看見改變其實已經在發生

「有些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帶個案去看見他脆弱的、受傷的地方,而是陪他一起重新說他的故事,看見他不管在這樣的苦難當中,仍然有毅力,仍然用自己的方式,活到今天。」

前幾天督導跟我這樣說,我還有點不懂。以前我總是以為,幫個案貼上某一個標籤,他心裡就會因為「有一些解釋」而舒服了一點,當然有些人是如此沒錯,但也有些人因為這個標籤,而變得覺得「我這輩子反正就這樣了,不會改變。」所以有些時候標籤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這本書的標籤其實是「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1],在大多數的日子裡面,憂鬱的時候比不憂鬱的時候多,包括「吃不好、睡不好、注意力不好、覺得自己不好、容易累、對未來沒有希望」(至少有兩個,持續半年以上),儘管還沒有到憂鬱症的程度,每天醒來都是「下雨天」,心情還是非常糟糕。

做什麼都沒用的時候

像這樣的一種時候,幾乎做什麼都沒用。有些時候真的只能夠苦笑,過一天算一天。本書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品,沒有什麼說教、沒有跟你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脫,就只是簡單平鋪直敘和精神科醫師的對話,可是從對話當中,卻能夠和這種無奈,「比較自在地相處起來」。

我一開始不懂得為什麼這樣就有用,後來漸漸明白,原來這個精神科醫師就像我督導說的一樣,幫助個案看到他活到今天的動力,以及眼前並不是一片黑暗。光是這樣、光是讓個案覺得他不是一個人,就已經是很大的幫忙。

推薦閱讀:輕鬱症患者自白:我常譴責自己「根本不痛苦,少無病呻吟」

「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實:一是我們總是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悲傷、痛苦、 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開來單獨看待的。」Martin Page 在《完美的一天》中說。

如果你的生命注定天天會下雨,那麼不如撐把傘,到附近去吃一碗辣炒年糕吧。


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