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理想生活心法──相信必要的東西,會在必要的時候出現。這樣就夠了。

文|廣瀨裕子

整理完居住空間後,就會開始添購「有這個更理想」的物品。

「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可以讓人遠離「我想要這個,想要那個」的欲念,先擺脫「想要」的想法,就不需再耗費尋找新物品的時間,也不需要為了得到「下一個想要」的物品耗費大量勞力。

「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思考的重點在於「這裡」。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感到滿足,思考未來和該物品共度的時間。

於是,人和物品之間就建立了新的關係。

或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其實人和物品之間原本就應該建立「只要有了它,就感到滿足」的關係,即使一開始時並沒有這種關係。

把自己認為「有這個就足夠」的物品放在生活空間中,就會覺得它立刻完美融入了周圍的環境,好像它原本就在那裡。

生活的空間往往代表一個人本身,反映了生活在那個空間的人的想法和感覺。物品融入周圍的環境,其實就是融入那個人本身。

這種時候,人和物品之間就開始建立關係,這種感覺或許有點像終於見到了一直想見的人。有時候──我會想像只有這些物品的空間。

從某個時期開始,我希望自己能夠在看到某樣物品時,先瞭解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它。要能夠感受到「這是真正符合我需求的東西」才買回家,擺脫「先買了再說」的想法。這是我逐漸建立的兩項準則,因為我認為這才能夠漸漸培養自己覺得「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

看到物品時,能夠感受到「這是真正符合我需求的東西」時當然沒有問題,但以前沒有這種感覺時,也經常會「先買了再說」。

「先買了再說」是一種湊合的感覺。日常生活需要不停地做出各種不同的選擇,在面對無數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算了,沒關係」的想法。「算了,沒關係」的情況其實也有兩種,一種是開朗豁達的「算了,沒關係」,另一種是自己也覺得「好像有點離譜」的「算了,沒關係」。

「先買了再說」會在這兩種「算了,沒關係」之間搖擺,有可能走向任何一種結果。

然而,如果「先買了再說」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就會像淤泥一樣卡住。那的確就是淤泥。當生活被「先買了再說」的物品包圍,容易造成停滯,所以我努力要求自己減少「先買了再說」的情況。

我認為這是一種習慣,其實並不是困難的事,只要養成「一旦猶豫就不買」、「下次再說」、「等到認為真正符合自己需求時再買」的習慣就好。

如今,世界上有太多物品,即使無法馬上找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物品,很可能在不久之後就發現完全符合需求的物品。必要的物品會在必要時出現。如果自己能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