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歌手山姆·史密斯在 Instagram 發文表示:「一生都在與自己的性別交戰」,希望大家能以中性代名詞「they/them」稱呼 TA。

文|吳馨恩

近日,葛萊美得主、英國歌手山姆·史密斯(Sam Smith)在Instagram發文表示:「一生都在與自己的性別交戰」,希望大家能以中性代名詞「they/them」稱呼 TA [註],並且早在 2017 年 10 月,TA 就已經出櫃為「非二元性別酷兒」(non-binary gender queer),表示 TA 自己的性別認同「女性和男性的部分一樣多」。


圖片|來源

然而,《太陽報》(The Sun)仍在內文以「歌手山姆·史密斯已經要求朋友和家人不再用性別提及他(him)——而是使用『they』而非『他』(he)。」進行報導,以及《美聯社》(AP)也是多次在報導使用「他」(he)跟「他的」(his)指涉史密斯。因此,這兩家媒體都受到 LGBTQIA+ 社群的大量抗議。


圖片|作者提供

許多非二元性別者希望被以中性代名詞稱呼,像是英文的 they/them、ze/hir、xe/xem 等,或是中文常見的 TA 等,這些中性代名詞的使用,看似標新立異或特立獨行,但是對於真實活著的非二元性別者來說,卻是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這不是非二元性別者刻意或喜歡找人麻煩,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或特別進步,這只是要求一個小小的、舉手之勞的尊重,就像多數女性不會想被稱呼為「他」(he),多數男性不會想被稱呼為「她」(she)一樣,往往使我們感到不舒服、不受尊重,甚至能作為有辱人格的惡意行為——也就是所謂的「性別錯稱」(misgendering)——使用錯誤的代名詞或稱呼進行稱呼。

當然,也許有些人現在並不習慣使用中性代名詞,對如此稱呼 TA 們感到尷尬或拗口,這種不習慣或不適應都是可以理解,而且是相當正常的,因為這不曾出現在我們的教育跟主流文化中。但不可否認的是,世上就是有一群人存在這樣的需求,為何我們不能稍微發揮同理心,試著尊重 TA 們的需求呢?

就像有些已婚女性不希望被稱呼為 X 太太或 X 媽媽,中國女性可能不希望被稱呼為「小姐」(在中國有性羞辱之意),出家的比丘尼希望被以法號而非原名稱呼,這些我們不也都已經做到了嗎?因此,尊重非二元性別者的代名詞需求,像是以中性代名詞稱呼 TA 們,絕對不是什麼過分要求或做不到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性別認同與代名詞未必可以劃上等號,並非所有非二元性別者都希望被以中性代名詞稱呼。比如黑人肥胖非二元陰性(black fat non-binary femme)阿什莉・沙克爾福德(Ashleigh Shackelford)就曾表示過,身為非二元性別的她,因為富有高度陰性特質,還是個黑人與肥胖者,並且經歷過性暴力而承受著性創傷,這些都使得她自己對帶有白人、陽剛、纖瘦預設的「they/them」感到疏離,希望大家用 she/her 來稱呼她。

同志女性主義者莉娜·威爾遜(Lena Wilson)亦曾指出,她是個纖瘦、不化妝、穿著男裝的白人陽剛女同志,經常被誤認為非二元性別者,即使知道對方沒有惡意,但是當人們認為她不是女人,進而使用they/them稱呼她時,這對她的自我感覺是一種打擊。她認為,除非對所有陌生人都使用中性代名詞,否則有時刻意去性別化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並且她更進一步地提出,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先詢問對方的代名詞,或是主動告知自己的代名詞,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誠如女性主義運動前輩——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所述:「同理心才是我們最基進的工具。」當年她們也是創造了「Ms.」一詞,來取代已婚女性的「Mrs.」跟單身女性的「Miss」,避免女性婚育隱私被迫曝光,現在的我們也能跟這些前輩一樣,透過尊重非二元性別者的代名詞,改造性別不平等的文化,並且打造更加多元平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