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則刊登在報紙上,元配給第三者的聲明啟事引起討論。不就當事人,而是來看看,當感情關係出現第三人,應該怎麼面對?為什麼第三者的存在,會讓一段關係產生弔詭的平衡呢?

深夜聊天:每期聊一個你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問的問題,由 skimmy 跟海苔熊,做你的熊閨蜜~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前幾天和彤雯姐一起看到了這個新聞,內心為這兩個當事人感到心疼,一直想要說點什麼,但總覺得在風頭上面說什麼都好像是針對當事人,所以隔了幾天沉澱了一下,發現這兩則聲明啟事最吸引我的,其實在於「性別」。

剪報上面有幾句值得玩味的用詞:

  • 「你畢竟年輕,終究會有更好的歸宿」
  • 「因為你的介入造成家庭失和」
  • 「做牛做馬數十載的工具人」
  • 「蹉跎掉美好而寶貴的年華」
  • 「他無法再能有繁衍的機會」

如果單純看上面這幾個句子,而不是就貼這則聲明啟事的人(畢竟我們也不認識當事人),這些句子有可能有幾個重要的預設(assumption):

三角關係裡面的權力糾結如果單純從性別意識的角度來看,會覺得這個元配所貼的這兩則啟事,未免也太把女性踩在男性的腳底下了(而且是自己踩自己),兩個女人都稱呼對方為老爺、用「隨侍在側」、「工具人」、「做牛做馬」的字眼,難道女人的地位就真的那麼低下嗎?可是如果仔細同理這位元配所寫的內容,就會發現她內心其實充滿各種矛盾而難以言喻的苦,就像是他文字裡面所說的「字字血淚」。

因為我不認識當事人,所以無法也不宜對啟事的內容多加評判,不過我有一個朋友 Cindy 也曾經扮演過類似的角色,還真的想過用這種登報的方式來勸退她的情敵(不過她把稿子拿給我看之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我發現這則聲明其實裡面的好多話,都跟她當年的稿子如出一轍(我常常懷疑是不是她們都有一個類似的腦袋)。

比方說,當年 Cindy 的稿子也一樣是利用這種苦苦相求的方式,雖然是企圖登報,可是她跟這個啟事的當事人一樣,採取的卻是一種哀兵政策、把自己的身子放下來,而不是走氣焰很盛、直接斥責對方、要對方法院見之類的。

何以會有這樣的一種情形呢?難道 Cindy 跟這個貼文的當事人,在這段關係裡面,真的比較沒有說話的權力嗎?老公的心整個都偏到第三者那裡去了嗎?

多年前我跟律師娘有一場直播,那時我們剛好討論到第三者的話題,我記得那時候律師娘有跟我說過,去找她的那些大老婆/大老公,有一部分都是在三角關係當中權力比較小的(換言之,第三者在這段關係當中佔有比元配更多的權力);而來找我的第三者們,由於心裡苦想要找人傾訴,往往都是在這段關係當中權力比較小的(換言之元配的權力比較大)。經過一番精密的整理,可以得到下面這張表:

進階版的糾結:四種關係裡的權力互動

乍看這張表好像很合理,不過你仔細看就會發現他和實際的狀況並不符合。提供幾個研究讓大家參考:

  1. 根據「最小興趣原則」(the principle of least interest )在任何一段親密關係當中(無論是同性或者是異性戀的關係),大部分一定會出現一個人權力比較大,另外一個權力比較小的狀況 [1]。付出比較少的那一方,通常擁有比較多的權力。
  2. 在一段關係裡面的權力雖然高有低,但過去的研究指出,很有可能夫妻之間其中一個人在某一個向度擁有比較高的權力(例如小孩教養),但是另外一個人在另外一個向度擁有比較高的權力(例如金錢管理)[2]。
  3. 儘管有前面 1,2 這樣的狀況,權力低落的那一方,仍然有可能透過其他的方式來要回他的權力。常見的方式是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ve),比方說 A 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面賭氣、生病、在 B 面前刻意擺臭臉、不回覆 B 的訊息和邀約,藉此傳遞「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 B 因為這樣而有所讓步,那麼在這樣的行為當中,A 就獲得了他先前沒有的一些些權力——並且他也學會,下次透過同樣的方式可以得到權力 [3][4]
  4. 在 3. 發生之後,權力被拿走的 B 也可能會依樣畫葫蘆,不接 A 的電話、聲稱自己在忙所以人間蒸發一段時間,或者透過其他方式把權力拿回來。總之,一段蘊含不安的關係當中,兩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是比較吃虧的那一個,就會希望自己手上握有更多的權力,換得暫時的安心。

總而言之,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彼此的權力高低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時間、面向、還有參與的人而有所消長(畢竟一個家不只有這對配偶,還有其他成員)[5]。舉例來說,你可以思考一下對方在什麼時候說話比較大聲,而你在什麼時候只能夠把苦往肚子裡吞?

三角關係裡面的權力更迭

解釋完兩個人之後,讓我們來加入更複雜的第三個人。

你知道嗎,三角關係是最穩定的關係 [6]。當一段關係面臨困境的時候,其中的一方經常會藉由「出口行為」[7],來緩解關係當中的焦慮。這個出口行為可能是劈腿、打電動、離開家門、找朋友喝酒、是任何避免關係壓力升高的行為。在這樣的一種時候,第三者、電動玩具、一起喝酒的朋友就成為這段關係裡面的「第三者」。它不一定是不好的行為,但如果一段關係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因應,那麼真正的問題就從來不會被解決。

有趣的是,第三者的出現往往會讓這段關係變得更為「平衡」[6]——因為原先蔓延在兩人之間的壓力藉由這個出口行為而消失了。

換句話說,當一對夫妻為了婆媳的問題而爭吵,太太找第三者抱怨,情緒得到了舒緩,內心的感覺被理解,終於可以暫時不用去面對一直以來存在的婆媳問題,於是就像是打針嗑藥一樣,這樣關係會持續下去,而第三者也會一直有存在的必要;相反地,如果太太跟第三者之間相處出了一些問題,也可以回過頭來找老公摸摸頭(不一定要跟老公透露有第三者的存在),等到心情舒坦了之後,再回去找第三者。

「當一段關係有缺口的時候,用另外一個人來補足這個缺口,讓齒輪可以繼續轉動。」

這就是三角關係的弔詭,第三者的存在反而會讓這段關係更為平衡。

看見勸退背後的傷痛

當然,這並不是長遠之計。若持續一段時間,這三個人之中一定會有一方開始覺得不平衡、委屈(當然,事先講好的開放式關係除外)、並且覺得自己為何如此不值得。去的是,許多人也會把這個「不值得」投射到對方身上,用這種方式來勸退對方,常見的句子如:

  • 他是個爛人,我跟他相處這麼多年我很清楚,你不要再浪費時間在他身上了
  • 他不值得你等待,你值得更好的男人
  • 我已經年老色衰,你還有大好青春時光,去更好的人吧!

其實當事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內心或多或少都蘊含著某三種憤怒:

  • 對第三者的憤怒:為什麼你要搶走我的東西?
  • 對伴侶的憤怒:為什麼你要背著我愛別人?
  • 對自己的憤怒:為什麼明明知道他是這樣的人,我還要繼續待在他身邊?

其中,最難化解的是對自己的憤怒,因為前面兩個都可以透過和當事人(劈腿者或者是劈腿者的另外一個伴侶)宣洩,表達心中的感覺,但如果在這麼辛苦的情況下還要對自己生氣,那麼其實就是「無法接受現在狀態的自己」。

倘若你已經困在一段三角關係當中很久了,就別再為難自己了,現在的你待在他的身邊,勢必有你的理由和考量,或許是一些回憶和愛仍然放不開、或許是有金錢和孩子的考量(不過研究顯示孩子在離婚之後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8],也或許這些考量只是你的表層藉口,在這些考量的底下還有更深更深的,你害怕孤獨跟寂寞的恐懼,你不確定自己一個人有沒有辦法好好生活、不確定未來的路能不能夠靠自己走。

那該怎麼辦呢?

若狀況允許的話,我經常建議我的個案去旅行。不論你是第三者或者是元配,我覺得旅行是一個很棒的方式,透過旅行,尤其是獨自旅行,你不但可以沉澱自己的心情、有時間空間和自己對話,你可以在「現實」上面,靠自己的「雙腳」,走一點路試試看,看看自己能夠到多遠的地方、瞧瞧自己有多少力量。

或許,在一趟旅行回來之後,那些你一直躊躇沒有辦法決定的事,就會有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