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曾探討手足排行對人的影響,發現家中的老大,往往會跟父親有一份特殊的關係。他會以行動顯示與父親的關係,甚至擔負起父親都無法擔負的責任。

他承接了父母對待他的方式。他對待自己的大兒子,從不手軟……

這天是公公的出殯日,家人都穿著莊嚴、肅穆的黑色套裝出席會場,送公公最後一程。

「為什麼你爸過世了,你卻一點都沒有哀傷的樣子?」她一邊掉眼淚,一邊抬頭望向冷若冰霜的先生。

先生盯著父親的遺像,不發一語。

沉默一陣子之後,先生只幽幽地說了句,「我去外面抽根菸……」

直到煙圈一環環纏住他的思緒,他好似在煙圈的保護下,才能聽見他心裡微弱的聲音。

「不曉得為何我始終無法忘記他從小狠狠打我的樣子,那是如此凶狠,好像要殺了我一樣。現在他死了,可我一點都哭不出來。即便到今天,我依然是恨他。我恨他對我總是如此嚴厲,我恨他因為我是家裡的老大而羞辱我。我怎麼能這麼恨他?恨到我也是這樣對我兒子的……」

他心裡沒有答案,可是他卻知道他承襲了父親所說的,「你是家中的老大,你就一定要……」他從小沒好好當過小孩,當弟弟妹妹接二連三的出生,他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被逼迫著長大。

他疼愛自己的弟弟妹妹,卻也氣弟弟妹妹剝奪了他的童年。他愛爸媽,卻也氣爸媽總是只要求他,甚至弟弟妹妹做錯事,他也要一併受罰。他感受不到愛,只剩下恨和無助。

只可惜,他似乎也承接了父母對待他的方式。他對待他的大兒子,從不手軟……


圖片|來源

諮商心理師這樣說

在諮商的現場,常常見到這樣被迫長大的孩子。無論男女,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拒絕與自己的「無助感」接觸。他們認為一旦接觸了自己「幼小又無能的狀態」,一定會再度被拋棄一次。

渴望愛,卻又拒絕愛

於是,他們渴望愛,卻又拒絕愛。通常他們會在親密關係中發現,原來親密是他們心裡的渴求,可是一旦真的與對方組織成家庭,他們卻又會與另一半「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往往形成他們與另一半之間的一面牆。

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單獨生活在世界上的,但是對他們來說,獨活遠比「總有一天被拒絕來得好」。他們不斷為自己打著「因為害怕被拋棄,所以降低期望」的預防針,一針又一針的麻痺自己,然後不可自拔。

當他們有了孩子,他們一方面害怕自己重蹈覆轍,會用他們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但一方面卻又無法不重蹈覆轍,只是比較輕微。

排行老大的孩子,責任感最重

以文中的他來說,他承擔了排行老大,被賦予許多職責,被逼迫著長大的宿命。維也納心理學家華特・托曼(Dr. Walter Toman)曾探討手足排行對人格及社會行為的影響,他發現家中每個角色的反應與排行是相關聯的。

家中的老大往往會跟父親有一份特殊的關係。他會以行動顯示與父親的關係,甚至擔負起父親都無法擔負的責任,是家中最被賦予期望但較為沉重的的角色。

老二則是家中情緒最敏感的孩子,他期望能夠去滿足和討好別人。他能夠尊重家中無形的規則,對家人對話之間的弦外之音也比較了解,對事物的判定較為兩極,不喜歡模糊,沒有界限的事情。

老三則是覺得自己需要為父母的關係負起責任。所以有時候,他們會用犯錯、違規來緩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老四則是承擔起家人間團結的使命,為家庭的和諧負責。

無論是排行第幾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很需要父母的關照,但在我們的文化裡,當夫妻變成父母,父母常常出現疲於奔命的狀況,他們會冀望老大能夠扛起分擔的責任。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如果也能保留一點點和老大的「特殊相處時間」,也許除了能讓老大用自己的方式成長外,也能維繫住和老大之間的親情,而非因為嚴格、期待過深或責任過重,而把孩子逼遠了。


圖片|來源

擺脫父母婚姻關係的練習

大多數的人都是當了父母,才知道當父母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的你,請給自己「一封自我承諾書」。

我現在已經_________歲,雖然我記得我小時候的難受和無助,但是我已經長大,父母也已經年邁,他們對我的影響力已經不如當年,而且父母當年可能也有他們的難處,我願意試著諒解。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我要重新好好愛自己,對待自己。

我願意立下一封「我願意」的自我承諾書,內容如下:

□我願意對自己說,我早就已經脫離小時候的情境。

□我願意對自己說,從今以後,我可以自己肯定自己。

□我願意負起自己接下來的人生責任。

□我願意了解父母那個年代下的難處和限制。

□我願意避免自己重蹈跟父母一樣,對孩子的錯誤對待。

□我願意將和爸媽之間的溫暖回憶,傳承下去。

□我願意珍惜父母與我相處美好的時刻。

□我願意了解父母心裡說不清楚,也不好意思講出來的話。

□我願意不再被過去的限制綑綁住。

□我我願意不再重蹈過去的惡夢。

□我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脆弱、無助。

□我願意為自己的優點感到自豪。

□我願意肯定自己所做的許多好事。

□我願意安撫自己,尤其是童年曾經有過的害怕和擔憂。

□我願意了解爸媽對他們的婚姻,也有他們的失望和無助。

□我願意了解爸媽對他們的婚姻,也有盼望和希冀。

□我願意了解自己不是聖人,也有犯錯和怨懟的時候。

□我願意了解自己不是受害者,也會有積極幫助自己的時刻。

□我願意了解自己心裡也有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我會回頭擁抱他、愛他、療癒他。

□我願意告訴心裡的自己,「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愛你,我會愛你,我永遠愛你。」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