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得出一位女設計師的名字嗎?在設計史上,女人要怎麼展露頭角?帶你快速了解,從 50 年代至今的女力設計!

海報、卡片、唱片、包裝盒、商品 logo、網頁按鈕,都是平面設計的一部分。

回顧台灣知名設計師,我們可能多數想起的還是男性面孔:聶永真、王志弘、方序中、馮宇。不過,在平面設計中,儘管女性設計師仍佔少數,卻不斷與文化史互相呼應。我們從女性設計的角度,來看近代平面設計的進程,帶你看不同時期,女性設計師,面對哪些困境,並且勇於突圍。

同場加映:女子日常,就是好日常!以妳為主角的設計展

二十世紀女性主義:平面設計的女性崛起,是因為女人爭取投票權

今日我們所謂的「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概念,泛指針對任何紙張包裝、圖像 logo、乃至於網路上的 icon 所進行的設計,發展相對比起時尚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都來得更晚。

隨著印刷製品的普及,到了 19 世紀晚期,以歐洲為首的藝術圈,才開始將平面設計從美術(fine art)領域中分割出來。然而,在 19 世紀末,整體職業女性仍然稀少,更遑論當時的印刷與設計產業,仍然以男性為主,幾乎難以看見女性從業者的身影。

20 世紀初,平面設計快速萌芽,尤其在書籍海報設計上,發展深受歐洲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影響。繁複邊框、花朵背景、柔美女性造型,是其重要特色。

與此同時,在英國,爭取女性投票權(suffragette)的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興起,許多女性開始上街抗議,在這時候,海報與傳單,成了非常重要的宣傳工具。

當年尚未有「平面設計師」的概念,我們目前所知,當時的女性運動者、海報設計者希爾達‧達拉斯(Hilda Dallas),幾乎可以作為女性投入當代平面設計的開始。她的代表作品是〈為女性投票〉(Vote for Women),一位白衣女子高舉傳單寫「為女性投票」。二十世紀出,女性主義才剛剛萌芽,平面設計也仍然以男性為主,這系列設計的出現,也象徵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50 年代,時尚雜誌的設計突圍:給職場女性的時尚雜誌

二次大戰後,職業婦女漸漸被西方社會所接納。以女性為主要消費者的大眾文化,也逐漸興盛:影視名流、職場穿搭、都會女性生活,以女性作為消費者的新市場大大開啟。

賽伯·潘列斯(Cipe Pineles)的出線,成為重要的女性設計師標竿。潘列斯是多本知名時尚雜誌設計師,曾任《十七歲》、《Glamour》、當年也是設計部門中第一位女性。

不過廣告業仍以男性設計師居多。作為女性設計師,光要找到工作,就是困難差事。她曾分享許多經驗,其中一個故事,來自她的名字。

潘列斯曾在著作中,回憶當年求職經驗:「我曾把作品集丟到不同廣告公司。大家都喜歡我的作品,邀我面試。但那其實因為,他們以為我的名字是個男人!當他們終於見到我,往往掩不住失望。最後我總是拿不到工作。」甚至有面試官直接告訴她,即使拿到工作,她也會和許多男同事待在一個巨大工作棚上班,在那裡,女同事的出現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幸好沒有多久,她被挖角到女性雜誌工作。1947 年,她擔任《十七歲》藝術總監,1950 年加入《魅力》雜誌,當年《魅力》的定位正好是「給職場女性的雜誌」(a megazine for women who work)。1975 年 ,她獲選為紐約藝術總監協會名人堂第一位女性,也將女性的平面設計觀點,帶入時尚產業、大眾品味中。

60 年代,極簡風格的關鍵少數女性:妙麗葉·庫珀

60 年代,受過去包浩斯(Bauhaus)風格影響,六零年代設計領域吹起極簡風:從科學出發的設計、採用電腦繪圖、兼具實用性與人性的風格,開始出現。妙麗葉·庫珀(Muriel Cooper)代表的正是這種轉變。她以數字與字母設計聞名,也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長期藝術總監。

一直以來,平面設計的女學生都佔將近半數,但是教職仍然長期都由男性獲得。妙麗葉·庫珀的另一項指標,在於她不只是知名設計師,也是設計教育的貢獻者。她很早就看出電腦對未來世代的影響,1985 年,她與電腦科學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等人,共同創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也獲得該校教授終身職。

給麥金塔一個微笑:80 年代,女性投入介面設計領域

80 年代,電腦技術開始崛起,介面設計成為新興領域,它同時需要對電腦的理解以及平面設計的概念。蘇珊凱爾(Susan Kare)正是當年極少數的女性介面設計師,也被稱為「給麥金塔微笑的女性」。她是蘋果麥金塔電腦的介面設計師。

在她剛進入蘋果時,這只是一份打工工作,她負責麥金塔的字體設計。當時還沒有「介面設計師」、「Icon 編輯」等職位,她的員工證,只寫著「麥金塔藝術家」(Macintosh Artist)。但她很快發現,像素(pixel)其實就像畫筆一樣,能夠拿來進行平面設計。

「我還是常開玩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點陣圖的圖像,就像是一種馬賽克,你用針尖來作畫,我或許沒有任何電腦的經驗,但我知道怎麼作平面設計。」其他組員告訴她,電腦需要哪些功能,她就設計出人們能夠理解的圖示。她替麥金塔電腦設計出第一套字體,以及 icon,電腦螢幕上,有著一個微笑的模樣。

不過,她所面對的困境,並不只是挑戰電腦技術的困難,還包括社會的肯認。即使 80 年代就投身電腦領域並做出劃時代貢獻,凱爾仍然直到 2018 年,才得到美國平面設計協會獎(AIGA Medal)的肯定。

回看平面設計小史,我們不難發現隨著時代演進,每一個時代都有努力貢獻的傑出女性設計師。但她們的名字,卻往往不容易被社會看見,而淹沒在日常生活的一角,即使我們都曾看過她們的作品、或受到其影響。她們的生命經驗,也都與整個時代,互相呼應。

如果說,一個好的「設計」,就是用作品反映並解決時代問題,那麼這些女性設計師,也正是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回應了整個時代的提問:一個女性設計師,如何回答不同時代的性別困境,並勇於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