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女主角陳嘉玲,從小來自一個保守又傳統的家庭。阿嬤和母親總是對她說,「婚前是處女,婚後才能幸福」;一邊又要她趕快嫁人, 晚一點就沒人要了。而她想說,我就是當不了你們眼中的淑女,只能當一個誠實面對自己情感和身體的俗女,可以嗎?

台劇《俗女養成記》熱播中。女主角陳嘉玲(謝盈萱 飾)來自一個觀念保守的家庭。從小,她的母親和阿嬤教育她要當個「淑女」,要端莊、懂得忍耐,做個好女孩,未來也才能嫁給好人家。

猜你想看:《俗女養成記》:39 歲不結婚,我沒孩子沒老公又得罪誰?

在那個家裡,大人們用既有的傳統觀念,束縛著女兒的思想和身體。諸如「看你以後要怎麼當人家媳婦!」、「想越多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作為孩子,我們回想著這些言語,心裡覺得荒謬;但另一方面回到這群大人們身上,他們可能也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女孩成長——那個又深又廣的青春期議題,一個家為什麼禁忌談愛與性?而缺乏情感/性教育的孩子,又可以如何長大呢?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婚前是處女,婚後才幸福」當女孩的性教育,只能是種威脅?

在小嘉玲的家,和我們大部分的成長環境很類似——難以開口和孩子談什麼是性、什麼是愛情。當孩子開始成長,父母們也跟著慌張。他們通常只選擇以欺瞞、含糊的方式回答小孩對於身體或關係的好奇。

而其中最讓人不安的,是家經常用更進一步威脅地方式,去管束一個女孩的身體。譬如在今年四月我們於臉書發起「最想讓你離家出走的一句話」留言中,有人提到父母說的「年紀輕輕就交男友,不覺得毀壞自己名聲嗎?」、「妳這個樣子,以後怎麼嫁得出去?」而回到這部劇裡,也透露著傳統家庭中,大人們如何對女兒發出「警告式」的管教言語或行為。

「我阿嬤說,男女授受不親,我不能跟你們玩了!」

小嘉玲有一群男孩朋友,天真地共同探索童年世界。但從某個時期開始,卻被大人阻止繼續來往。為了不讓她和小男孩關著房門共處一室,母親將她的房間門鎖硬生生地扯壞;阿嬤則告訴她太早被男人睡,就會失去價值,並在她面前親手捏爆一顆釋迦。

於此同時,鄰居姊姊阿娟寫給愛慕對象的情書,被傳遍村莊,在家門口被父母毒打一頓。小嘉玲看到阿娟姊的哭喊,不知道心痛是什麼,那一棍棍卻像是也落在她身上,讓她跟著淚流滿面。

她聽見鄰居阿姨罵阿娟是「不要臉」,聽見阿嬤對自己說「婚前是處女,婚後才能幸福」,她還似懂非懂,只知道生活要失去好幾個玩伴,多無趣呀。而回到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的家平時拒絕談論性和情感,等到事情發生,再總以打罵教育制伏;女孩們很常是在一連串地「妳不好好保護身體,未來就會遭遇不幸」的威脅式言語中跌跌撞撞地成長。

而會長成什麼樣不知道——譬如阿娟被狠狠地修理之後,全家搬離村落;小嘉玲望著那扇門,想過自己替阿娟姐傳遞過的幾封情書,說了一句,

「我覺得自己有部分青春,也跟著她走了。」

後來這些數十數百個阿娟,都如何長大了?也再沒人知道。

然而大人們不願談的,不代表沒有發生

面對家庭中普遍的性教育缺席,孩子們可以如何理解所謂青春期,並且接納自己的身體變化呢?

首先我們或許必須了解,即使我們避而不談、不知道該如何談,青春終究會如期到來。

在劇中有一段有趣的隱喻——小嘉玲的阿嬤堅持日本阿姨寄來的鹹魚是好的食物,即使放到壞了也讓她帶便當。她說了,對阿嬤來講,東西只要放在冰箱就不會壞掉,「只有保存,沒有期限」。然而,鹹魚臭酸的味道已經散佈到整間教室,讓她的同學們都逃之夭夭;同樣的東西擺到一個家的餐桌上,家人們有可能都聞不到味道嗎?

編輯精選:大人與孩子都該修的一堂課:正因為有性焦慮,更需要性教育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換言之,一個被長期管束的少女的身體,有可能就這樣安安靜靜地長大嗎?進入青春期後,女孩們會感覺到自己正在突顯的第二性徵、月經來時濃烈的鮮血味和失控地身體變化、一次又一次陌生地情緒與荷爾蒙;於此種種,都讓妳每天魂不守舍,卻又不知道如何與人談論。

沒有人在談這件事,好像全世界只有妳的世界是風暴的。

妳觀察到,一家人看到電視中的接吻畫面,會自動地假裝沒事、低頭或轉移話題;在學校妳要把衛生棉藏好,不小心露出來了被男孩恥笑,妳會面紅耳赤。在我們普遍經歷的成長環境裡,對性和情感教育極其困乏;而這樣的隱蔽性,逐漸養成了妳的羞恥心。

來點方法:月經、夢遺怎麼教?教學現場:「主動和孩子聊青春期很重要」

然而,被隱瞞太久的秘密,終有一天要被曝光。小嘉玲在半夜喊著肚子疼,阿嬤才承認那條魚是真的壞掉了。但於此同時,她卻又要反過來怪罪孩子:「不是人家叫妳吃什麼,妳就吃什麼呀。」你看到小嘉玲的滿腹委屈,以及大人們的荒誕和不誠實。她的無奈,卻也非常真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家內感到孤單,並且,我們必須自己想辦法生存與長大的。

因為那些大人們不談的、不承認的,就正如火如荼地,在我們的身體裡翻攪著。

被噤聲的孩子,終能找到愛的方式

在青春期的現場,的確經常慘不忍睹,又孤單得不行。而回頭看,我們知道或許那群大人們也非常慌亂,來不及練習可以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但就在乍看一片無助當中,這部劇做了一個可愛的角色個性安排——小嘉玲古靈精怪,其實早就看穿大人們的伎倆。她早將臭酸的鹹魚毀屍滅跡、把家人求來的治病符水倒進水槽裡。她說,聽話有時候不一定有好處。有時候,妳要學會當一個聰明的小孩。

劇情到了第四集,我們看到長大後的嘉玲,已年近 40,有個論及婚嫁的男友;一切看似合情合理,但她總隱約感覺哪裡不對勁。於此同時,她的生活偏偏出現了一個懂得如何討她開心、將她捧著當少女般關愛的男生 Mark,再次喚起她對愛情的悸動。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回到童年現場,當時的小嘉玲,專門替鄰居阿娟姐傳遞情書。一封又ㄧ封,她總是不知道為什麼姊姊要癡癡地笑,愛情就有那麼美好嗎?而後來,阿娟姊因為情書曝光,被父母責難,又搬離村莊。眼見過這場情感禁忌教育的小嘉玲,卻像是替那個搬走的阿娟姐記得了心動的感覺是什麼。

即是她也來自一個管束女兒身體的家,但長大以後,她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

「我覺得,我不想結婚了。」她開口對未婚夫說,像投下一顆震撼彈。

但又讓人無比過癮。

三十九歲,還有選擇權嗎?她的阿嬤,或者母親,那些汲汲營營要她趕快嫁掉的家,最終沒有阻擋她的情感直覺。孩子已經長大,當不了母親眼中的淑女,她也終於可以做她自己。

猜你想看:【姐的狂語錄】姐不用誰來接,姐自己能走

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妳可能像小嘉玲般,已經是個聰明靈巧的女孩,知道怎麼把自己過好;妳也可能一路跌跌撞撞,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和自我相處的方法。然而不論妳走在哪一條路,妳的身體終究陪伴妳走到今天,它讓妳疼痛,也讓妳快樂,於是妳明白,妳永遠可以喚回屬於妳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