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好奇異國戀,除了關心是否「重口味」外,戀人們的文化磨合更是其中的浪漫之處,帶我們看到更多不同的價值觀。

文|Summer Lu

多數台灣人談到CCR(ㄈㄈ尺),多著重在生物的交配,無論是體貌、毛髮(鬍子、腋毛等),抑或是多數人關注、想問不敢問,又或者直接問出的「交配歷程」、「生殖器官樣貌與大小」等等,好似跟其他人類品種交配就是 CCR。而 CCR 的本質「Cross Culture」卻總被忽略。

Cross Culture 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們每個人所成長的環境、原生家庭、社會背景都大量的影響如今的樣貌、行為與性格,儘管擁有相似背景且同樣文化圈的都需要時間與精力磨合,更何況Cross Culture 又多了文化需要磨合,用一個比較簡單的類比好了,你覺得年紀差很多會有「代溝」,那跨文化會有的便是「文化溝」,什麼是「文化溝」?

舉大家最不愛聽的例子好了,在各種重要的場合,如過年、婚禮等重要場合,我們都常以紅包來表達我們的心意,在不了解的外國人眼中就是「華人超愛錢」「台灣人都很愛錢」「錢對他們來說是一切」的表現,對,人都愛錢,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心意,也不代表我們包紅包就一定俗氣。


圖片|來源

也許,這個例子還不夠具體的勾勒出文化溝,筆者以自身的經驗為例,筆者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剛巧的遇到另一半是外國人。在台灣我們對飲食講求均衡,特別是像筆者這種90後的族群,更是在飲食健康教育下長大,往往在自己下廚時,著重於食材的營養均衡,剛開始筆者總是採買兩人份的各種食材,但另一半則在飯菜上桌時直接表示自己不喜歡某幾樣食材,在整頓飯間幾乎一口不碰,筆者因著台灣人不喜浪費的想法,於下一餐在加熱剩菜剩飯,於此同時,筆者的另一半則興高采烈的享用新鮮的菜餚。筆者當時覺得很不平衡,深深感受對方只顧自己,讓筆者天天吃剩菜剩飯。聽起來,好像真是這樣。一次,筆者跟另一半直言相告,沒想到,另一半驚訝的表示:「我以為你特別喜歡那些菜,才會留到下一餐繼續吃!」「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買妳自己也沒有很喜歡的菜?不是都買自己想吃的菜來煮嗎?」筆者恍然大悟,原來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不大有吃剩菜的習慣,除非熱愛這道菜餚,才會留到下一餐繼續享用,並且他們並不習慣為了營養均衡購買自己可能不那麼喜愛的食材,在他的觀點裡,你買了你喜歡吃的菜,還特別留到下一餐,想必是非常喜歡的,他自己既然不喜歡,就別吃。這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生活便是由這些瑣碎的微不足道所堆疊而成。

CCR 面對的是生活上各種的落差堆疊,往往經歷著,我們使用同組詞彙,以為我們說著相同的事理,但我們腦海裡對應的理解卻南轅北轍。如何在這中間協調與溝通件辛苦而考驗感情的事。


圖片|來源

更著,在與不同文化的另一半相處中,如何尊重差異,並且讓對方理解、尊重,甚或是認同,又是另個困難的議題,筆者因著自己伴侶的緣故,認識一些CCR,其中不乏台籍伴侶歧視另一半國家及文化,或是刻板印象的標籤化不同文化的現象,又或者,外籍伴侶對文化的不理解與誤知,武斷的對台灣的文化妄加批判,種種不勝枚舉。CCR要相處得來,得要有開放的心胸,開放的心胸指的不是隨便、都可以、無所謂,開放的心胸指的是可以接受差異,並且尊重這些差異。

說了這麼多,其實不過是想讓大家更貼近 CCR 的實際面,沒有夢幻與想像,需要的依然是愛情與磨合、尊重、理解與認同。

如果你身邊有經營多年的 CCR 朋友,碰到他們的時候,與其關切他們生殖器的相容與否,倒不如聽聽他們生活中跨文化的認知落差與磨合的小插曲。相信會看到更多世界上不同價值觀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