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寶寶尿床、依賴尿布的原因,給新手爸媽的五個方向,幫助寶寶戒尿布、如廁訓練成功。

戒尿布和如廁訓練是否成功,跟幼兒心理有關

很多媽咪都跟我反應,戒尿布好難!媽媽們的壓力是來自孩子戒不掉、隔代教養的觀念差異、同儕或同齡小孩早已戒除,又或是即將面臨上學的階段⋯⋯等,理由不一而足。

在這篇文章中來跟大家一起討論如廁訓練及如何戒尿布。

延伸閱讀:給新手爸媽:可以的話,好好享受寶寶出生的前兩年

若你手邊已有《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這本書,可以參考「如廁訓練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章節。

為何巧虎教得動,媽媽教不動?

如廁問題為何要一提再提?那是因為爸媽關注的焦點都不對,而且爸媽都沒發現孩子的心智發展快速,你要他早早戒掉尿布的期盼,孩子不但知道,還會刻意逃之夭夭。

一項沒有準備好的事就要開始做,會讓孩子很沒安全感,甚至影響往後的發展。以下就是父母該知道的觀念。

一、尿布,兩歲前戒是太早

如果孩子還沒準備好,在兩歲前不要著急,也不要比較。大人的焦慮孩子感受得到,會讓孩子為了如廁無法成功,變得情緒起伏相當大。

二、順其自然讓孩子知道

不管是哪一部卡通,如果要教授引導孩子的如廁訓練過程時,都會用很自然的口吻、輕鬆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要緊張、有安全感,這件事(如廁)不是非常嚴重的;剛好與父母急於教導孩子要脫掉尿布的迫切心情是相反的。

孩子已經要開始學習生活自理時,父母會很認真地訓練、嚴肅地看待這件事。當孩子出現警覺:「你想要脫掉我的尿布嗎?」就會變得敏感、焦慮、緊張,不知不覺,孩子就會將馬桶與恐懼連結在一起。父母可以試著用如下所示範的演戲引導方式,教孩子練習如廁。

母:長頸鹿妹妹,馬桶寶寶肚子好餓,好想吃便便喔⋯⋯

孩:我可以去找馬桶寶寶嗎?

母: 好啊,我們去廁所找馬桶寶寶。你看!馬桶寶寶好可愛喔,他肚子餓,想要吃便便,你可以嗯嗯給他嗎?

孩:不要不要,不要脫我的尿布。

母: 沒有要脫你的尿布,你看,馬桶寶寶裡面有水,按下去水水就會把大便、尿尿沖走,你要不要試試看呀?好像很好玩!

孩:不要不要⋯⋯(哭鬧)

母: 那我先跟馬桶寶寶玩一下,馬桶寶寶你好,長頸鹿妹妹還沒準備好,我先跟你打招呼。

透過演戲、活動的方式,讓孩子覺得「馬桶寶寶」是個可愛的形象,是他們的好朋友。每當孩子進入到下一個發展階段時,輕鬆學很重要。

三、不要勉強孩子

有媽媽說,他家的寶寶終於會蹲馬桶,但兩秒後就馬上起來,該不該請他回去蹲好?我說不用,當他已經開始有一些焦慮的情緒,就要先暫停練習。再者,馬桶的高度也會讓一些小朋友害怕,大便會比尿尿要花更多的力氣及時間,這些控制行為必然要等到孩子更加成熟才能進行,所以從生理發展上來看,通常孩子在大便上會比尿尿晚一點。多鼓勵孩子的行為,例如:「好棒,你上去了十秒耶!我們下來跟馬桶寶寶打招呼。」

有些孩子會排斥如廁,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感覺。他會害怕這些東西到哪裡去了?包尿布之所以有安全感,是他們知道便便跟尿尿到哪裡去。而完全不願意脫尿布的孩子,在於他並不瞭解如廁的環境、對馬桶的認識。


圖片|來源

四、越刻意教他尿尿,越容易尿褲子

我常跟父母說,哪一方教導都沒有差別,會憋尿的孩子,通常是因為太在意大人的刻意訓練,不要一直提醒孩子「要不要尿尿?」,這樣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混淆要尿不尿的感覺,就更容易尿褲子。

在訓練的過程,就是一種感覺的回饋。有些高敏感氣質的孩子,一碰到冰冰的馬桶就會尖叫、不舒服,這時可以運用感覺統合觸覺刷(這是一種兩面式的軟式觸覺刷),調整寶寶大腦的感覺處理,讓他不要這麼敏感。

延伸閱讀:如何帶一歲寶寶出國?按部就班、做好功課、彼此配合

一開始訓練時,可能需要大人定時帶孩子上廁所,但是當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意見時,就別再強制用「定時」這一套方法,反而是要提醒孩子:「媽媽是提醒你,你不要上沒關係,但是記得,當你在那邊扭扭扭,就是代表你想要尿尿了喔!你要記得這個感覺,出現時就要趕快跟媽媽說喔!」這種說法就是在訓練孩子的尿意感覺敏感度。

五、小便可以做到,但大便一定要包回尿布!

很多媽媽也反映,包括我自己的兒子也是,孩子都已經可以去馬桶尿尿了,為什麼便便時都一定要包上尿布才要便,為了不讓孩子便秘,只好如此,結果到了三歲多,便便都一定要尿布,怎麼辦?

其實正如前面所說,便便對人而言是有點不舒服的,孩子焦慮自然就會想要有包覆的感覺,因此就會要求穿上尿布。建議可以利用以下的方式。

  • 利用繪本認識便便,例如「黃金便便大出來」、「便便先生」,讓孩子了解便便是什麼,將便便擬人化,他可是馬桶寶寶的食物喔!孩子自然就會放鬆。
  • 同儕力量大,到親子館或親朋好友的聚會,如果孩子有上學了,那就更好,讓孩子知道同儕都是到馬桶大小便的。
  • 讓孩子習慣坐馬桶、定時坐馬桶,不管有沒有大,但在馬桶上是要開心的經驗,只要做一分鐘或再多一分鐘都該獎勵。
  • 別讓孩子壓力大,別因為這件事被罵。
  • 每次孩子「急」的時候,還是試著和孩子溝通到馬桶上,但不要搞到孩子有情緒。如果不成功,沒關係,我們下次再試吧!
  • 善用集點制度,讚許孩子的努力,重點是過程,而不是看有沒有成功。依據經驗,其實這樣的方式沒多久孩子就會有進步。當然也有個性比較堅持的孩子,如果孩子到了三歲半,還是依然如此,就會建議爸爸媽媽的態度需要堅定些了。

搶救夜尿大作戰

如果想讓孩子半夜不起床小便睡過夜的話,膀胱得夠大。建議先從白天午睡開始訓練起,等成功之後再考慮晚上。

一般而言,孩子在四歲前白天膀胱就可以控制,而且還調節得不錯;但夜尿的部分通常就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大約五到七歲才有辦法控制好。根據統計,五歲的孩子大約有十五%還有尿床問題,或夜尿、夜晚尿失禁,也就是醫學上稱的「遺尿」。


圖片|來源

尿床的六大原因

1. 白天不斷被提醒要去尿尿,弄到很緊張,尿意混淆!

2. 孩子的膀胱成熟速度較同儕慢。

3. 孩子的膀胱容量較小。

4. 基因遺傳:父母過去有夜尿或尿失禁問題,孩子也較容易出現。

5. 抗利尿激素較少:一種人體的荷爾蒙,作用在於減少排尿。

6. 睡得太沉:孩子無法感受到膀胱脹滿的感覺( 但此理論仍具爭議)。

通常其他生理或情緒因素較少造成單純尿床,因為可能會合併其他問題,例如頻尿、白天尿失禁、尿道疼痛等等,而很容易被察覺。

若孩子可以明確表達他想上廁所的需求,又接受暫時不穿尿布的話,你就能讓他不穿尿布睡過夜。剛開始小孩還是會尿濕褲子,這是必然的,可以舖防水墊、穿學習褲,用漸進式的方式,在四歲左右再開始加強練習。

想要改善孩子夜尿,可以先從改變態度與生活習慣著手。

  • 夜尿是普遍的:有十六 % 的五歲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的夜尿。
  • 不要懲罰:夜尿不是孩子或照顧者的錯,孩子不應該因為尿濕床而被責罰。
  • 會改善的:夜尿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解決。
  • 小撇步解決尿濕床的困擾:尿濕床而造成的影響是可以減少的,例如使用防水保潔墊、產褥墊、防臭劑。另外,幫孩子換上乾淨衣褲前記得幫孩子清洗一下。
  • 善用紀錄找最佳解方:利用月曆記錄每晚是否有夜尿,以了解哪個方法有效。
  • 規律排尿:孩子白天應該規律排尿,睡覺前也要(一天大約四到七次)。如果孩子晚上醒來,照顧者也應該讓孩子去廁所排尿。
  • 注意飲食:有夜尿的孩子,高糖份食物、氣泡飲料和含咖啡因飲料應該要避免,尤其是傍晚之後。
  • 調整攝水量比例:一整天的飲水應該集中在早上和傍晚之前,從傍晚開始攝水量就要減少,有些學者甚至建議有夜尿困擾的孩子,早上(七點至中午十二點)應攝取一整天水量的四十 %,下午(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五點)攝取四十 %,傍晚之後(下午五點過後)只有二十 %。如果只是限制晚上的喝水量,但白天並沒有相對增加,可能導致孩子整日的攝水量不足,反而容易失敗。
  • 改善環境:在走道和廁所開小夜燈,讓孩子方便在半夜找到廁所。如果廁所真的離很遠,就要考慮放個小便盆在房間裡。
  • 別再用尿布:一直使用尿布、學習褲或拉拉褲,反而容易讓孩子沒有動機想要起床排尿,因此不建議一直使用。
  • 請孩子幫忙清潔:如果真的尿床了,早上要請孩子幫忙做清潔的工作,並且請孩子清洗一下,避免身上殘留尿味。
  • 別嘲笑孩子:千萬別嘲笑,也別讓手足嘲笑孩子。

至於要不要叫孩子起床尿尿,因為會中斷睡眠,我想這是不得已的方式,建議到了六歲之後,以上的方法都試過了,還有這樣的問題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