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好大,今天又不想去工作或履行約定,總想要裝病逃離生活?嘿,你不是特例,這是我們都會經歷的生活起落,偶爾,就讓自己喘口氣吧!

諮詢者:咨詢師您好!希望能請教一些問題,如果有不太有邏輯的地方,請見諒。

都說小孩子是不會裝病的,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小時候至少有過裝病這樣的念頭。雖然生病很痛苦,但是當看見溫度計上的燒逐漸退下去,我總會感到一種恐慌,覺得病好之後又要回歸正常生活了,又需要是那個優等生,不能被區別對待了。

我的抑鬱症大約從高中露出苗頭,上大學之後因為一次性侵而短時間內變得嚴重,並且帶來焦慮、厭食症和醫生所說的 BPD。那是大約一年半以前的事,這期間我有持續的吃藥以及休學半年,現在已經自我感覺好了很多,九月份也會回到學校。但是這同樣給我帶來了另一種感覺的恐慌:我覺得似乎生病了這種身份影響了我這麼多,一旦從中脫離出來我不確定我還剩下什麼。雖然生病很痛苦,但是當我完全正常之後,我還剩下什麼特殊的、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呢?我想這種擔心病會好起來的想法也許出自一種懦弱,因為病好了之後所有人對你的期待和要求就會恢復原狀,你不再是特殊的,如果我在各方面沒辦法達到之前那麼好,我豈不是很差勁?

這樣的想法讓我近期時常感到焦灼,一方面對於一個未來完全康復了、沒有病癥的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很看不起這樣像個裝病的小孩一樣的自己。我甚至開始懷疑之前的那些病癥,雖然都是有醫生診斷,但會不會是我自己誇大其詞為了得到別人的關註。這樣焦慮的情緒使我這段時間的睡眠非常不穩定,做過好幾次關於被性侵的夢,早上醒來感覺跟基本沒怎麼休息一樣累,但是明明已經過了一年半,也已經治好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情緒是否正常,也不清楚該怎樣緩解。我擔心回到學校之後再去見曾經的心理醫生他會說你已經好很多了,那你應該不需要我們的服務了吧。

希望您能給我一些解答,非常感謝。


圖片|來源

咨詢師回覆 1

你好,從你的信中,可以看出你對復學一事的焦慮與迷茫,在完全正常與繼續裝病之間游疑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對自己小時候裝病一事的原因分析很到位,不過還有一個關鍵點:你選擇用生病去逃避做為一個「優等生」的壓力,似乎顯示出你對周圍人的眼光或期待極度敏感,自覺不應該讓他們失望,而你的「正常表現」就是努力達到那個目標。唯有生病,才能給自己喘口氣的時間,暫時擺脫龐大的壓力。另外,你還提到唯有生病才能讓你得到「區別對待」,我猜想你的意思是只有那時才能得到父母的呵護和照顧吧?

雖然生病很痛苦,你卻對它既愛又恨,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次級獲益(SecondaryGain)。其實裝病是你小時候為了滿足自身需求以及自我保護的一個手段,也因為它有效,所以就成了一種習慣-只要有威脅存在,裝病就成了你解決問題或逃避壓力的自然反應。可惜的是,雖然你年齡漸漸增長,你應對問題與壓力的方式卻沒有發展出其他更有效的、不至於傷害自己的方法。也因此你的情緒一直未曾透過合宜的方式梳發,所以才慢慢地發展成了抑鬱症。

有關你一年半前遭到性侵,雖然經過治療,你也認為治好了,但最近仍然會做相關的夢。夢與我們的潛意識活動有直接相關,因為沒有進一步信息,我不能十分確認你是否完全康復,不過很有可能你的夢反應了你立刻要面臨復學的焦慮-回到學校代表你又必須要扮演「優等生」,去滿足他人的期待,你希望自己能做到,但做到的同時又會「不再特殊」,這種矛盾的處境讓你極度焦慮,於是「裝病」的誘惑又浮現出來⋯⋯。

有幾個問題你不妨思考一下:

1. 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與要求,你做了什麼樣的犧牲?

2. 除了裝病,是否有其他的方法能使你的需求得到滿足?

3. 一直享受目前「特殊」的對待能持續多久?你希望能活出自己該有的價值與意義嗎?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你的來信條理分明,邏輯清晰,但你卻擔心不太有邏輯,可以看出你缺乏自信。我想這是因為你從小就一直活在他人的期待與要求之中,沒有機會去嘗試、去發展自己有興趣或是擅長的東西。我鼓勵你花點工夫去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學的、想做的,並且是適合自己個性的,這樣,你的自信可以獲得提升,同時我相信你也能漸漸地從中找到自己的特殊性。

你信中最後還提到擔心學校的心理醫生可能會拒絕你再去咨詢,我想可能是因為你性侵後的極端反應已經得到很大的緩解。不過針對你復學的焦慮,或我以上提出的相關議題,如果你有需要,我想應該還是可以得到幫助的。

咨詢師  鄔美嘉


圖片|來源

咨詢師回覆 2 

同學你好!

從你的來信當中,我感覺到現在的你處於一種焦灼和不安的狀態當中,你不確定自己是怎麼了,也不知道如何緩解,我也感覺你的困惑已經存在很久了,所以我們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來一起慢慢梳理一下。

在來信中,你提到對於生病這件事情你有一些矛盾的想法。之前的一年半你都處於一種生病治療的狀態中,現在感覺好了很多,你馬上也會回歸到校園生活當中,然而這個狀態卻給你帶來另一種恐慌,生病了的身份影響了你這麼多,如果一旦脫離出來,你不確定自己還剩下些什麼。

我會感覺在你的頭腦中似乎存在這樣一種劃分,生病的你和沒有生病的你,二者是截然不同的。當你沒有生病的時候,你是一個優等生,處於一種正常生活狀態,所有人對這種狀態的你是有期待和要求的,你需要在各方面都達到很好。而當你生病的時候,你處於一種特殊狀態當中,就可以不用做那個優等生了,別人也不會對你有同樣的期待和要求。

聽起來那個優等生的狀態,是很有壓力的,讓你有點不堪重負,生病的狀態會讓你感到輕松一點,但是好像你自己並不太認同那個生病的自己,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誇大其辭,似乎你對自己的感受都有些不確定了。


圖片|來源

在信的開頭,你提到小孩子似乎是不會裝病的,但是你有一個印象,小時候的自己至少有過裝病的念頭。從你的信中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的你,是真的生病了,生病讓你感到痛苦。可是病就要好了這個事情,讓你感到恐慌,你害怕回到沒有生病的、正常的生活當中去。

我不清楚那個時候你的正常生活是怎樣的,但是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都是很真實的。我能感覺到,那個時候你有一個真實的恐懼的感受,你對自己這些感受也很確定,是這個恐懼讓你產生希望病不要好的念頭。

延伸閱讀:如何與憂鬱和平共處?靈魂有傷口的人,很美很真

這樣看來,那個所謂「正常的生活」可能對你而言,並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態,它讓你處於一種高壓力下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生活,久而久之,生病就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了。

生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人體對自己的一種自發的保護。有的時候,身體比頭腦有更高的智慧,身體的感受比頭腦的思考更忠實於自我。應該說,你的身體很智慧,在你很小的時候,它似乎更清楚地知道你需要什麼。

所以,也許你需要去看看那些對你作為一個優等生的所謂正常狀態下的期待和要求,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你自己真正想要去實現的。作為一個青年人,你比小時候的自己更有能力去探索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


圖片|來源

也許,當你更多地去傾聽自己身體的表達,和自己建立更多地連結,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不確定和懷疑慢慢就會消失了。

有的時候,我們是通過和外界的連結與互動去確認自己內部的感受的,心理咨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供這樣的一個功能。我看到你在信中寫到,你擔心自己病好了,回到學校當中,你的心理醫生會說你應該不再需要這樣的服務了。

我感覺,在這里你似乎對心理咨詢有一個誤解。並不是說一個人被診斷為某種精神類疾病才可以去做心理咨詢,有的時候,心理咨詢是在精神科醫生的建議下進行的。但是更多時候,心理咨詢師服務的對象是有一般心理問題的來訪者,情緒困擾、學業問題、關系問題、個人發展、突發事件等內容都是你可以去跟你的咨詢師討論的內容。即使你沒有被醫生診斷為某種病癥,你依然可以去找心理咨詢師討論你的一些困惑或者感受。

除了上面這些內容,我還想跟你討論一下關於你說的抑鬱症的事情,我很難過聽到你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時期,以及遭遇到了一些傷害,我也看到了在這個過程中你有很努力的幫助自己去調整狀態,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

你說你的抑鬱症大約從高中露出苗頭,上大學之後因為一次性侵而短時間內變得嚴重,並且帶來焦慮、厭食症和醫生所說的BPD。那是大約一年半以前的事,這期間你有持續的吃藥以及休學半年,現在已經自我感覺好了很多,九月份也會回到學校。

延伸閱讀:有起有落,這是生活!擺脫抑鬱情緒的七種練習

我不清楚,這些事情你是否有跟你的精神科醫生做過充分的討論。如果你被醫生診斷為某個確定的症狀,並且開始服藥,那麼很多事情是要遵醫囑來進行的,包括吃什麼藥,什麼時候停藥,怎麼停等一系列事情都是需要充分討論清楚再去執行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你在這個方面得到適宜的治療和幫助。當然,你自己的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你把真實的感受和感覺告訴醫生,他才能夠更瞭解你的需要,幫你制定和調整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所以,當你選擇進行精神科的診治以及心理咨詢來幫助自己,這並不是一個你孤軍奮戰的事情,而是一個和專業人士協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參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咨詢師 肖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