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治療師教我們:孩子是多元的,用 9 向度認識孩子的天生氣質,找到適合寶貝的後天環境。

文|周晉逸 職能治療師

氣質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較適切的應對技巧,以及較符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孩子的氣質是天生、經由遺傳而來,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處事方式,而後天的類型則是經由孩子與環境間的相處與反應不斷的形塑而成。

氣質可分為以下 9 個向度:

1. 活動量

活動量是指孩子活動的頻率多寡。有些孩子總是精力充沛,會建議透過一些戶外型的活動來讓孩子發洩精力,像是公園、遊樂場等等,而靜態的活動在一開始時間上需求相對較短,建議可先由 20 分鐘開始,隨著孩子的進展再逐步地拉長時間。

若是活動量相對較少,或是動作較緩慢的孩子,家長必須要有多一點的耐心來等待,並營造出讓孩子能夠接受的活動環境,例如:在一開始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家人陪同下來進行,之後再改變環境的變項,以達逐步增加孩子的活動量。

2. 規律性

有些孩子會有固定的生活模式,當改變既有規律的狀況時,孩子常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展現不滿或是焦慮的情形,當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改變其生活作息時應在事前給予告知,先幫助他能有一個可預期性的了解來減少孩子焦慮的情緒。

若是孩子在生活作息上彈性很大,對於規律性的生活較不適應時,入學前我們應先給予一段時間培養固定的作息,以便習慣入學後的團體生活。

3. 趨避性

當孩子接觸新的人、事、物時的表現。逢年過節的時候常常會見到許久不見的親戚,孩子往往不敢叫人,或是不敢主動的加入活動與談話,這時建議家長不要與孩子產生正面的衝突或是責罵,應詢問孩子原因,並給予時間與陪伴,教導適切的應對方式,在機會的練習中孩子逐漸累積與陌生人應對的經驗後,就會逐漸放開心胸。

但若是孩子對於新的人、事、物不感到害羞陌生時,也要考慮到孩子安全性的問題,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安全意識。

4. 反應強度

這指的是孩子對於刺激所表現出的情緒行為程度。反應度較強烈的孩子所表現出的情緒反應較激烈,笑聲、哭聲等都會較大,對事物的喜好也會較明顯。而反應強度較低的孩子對於不滿的情緒常常是悶悶不樂,需要家長特別去察覺,或是有時候會察覺不到他人的情緒反應。這時家長們應教導孩子較適切的情緒表現,讓孩子了解如何去表達以及適度的反應,也可以透過繪本中的小動物、小人物來讓孩子學習情緒的表現及同理他人。


圖片|來源

5. 感覺閾值

指孩子對於感官的敏感程度,對於引發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若是孩子的感覺閾值較高,表示孩子對於感官的刺激較不敏感,需要大一點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反應,往往會造成孩子尋求強烈的刺激才能獲得滿足,這些孩子在行為表現上看起來會比其他孩童更容易焦躁不安、好動,對於這類型的孩子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大動作的活動來提升孩子的觸覺反應,或是示範正確的力道讓孩子了解。

但若是孩子對於觸覺或是聲光刺激等過於敏感則表示孩子的感覺閾值較低,有可能別人輕輕一拍就大聲尖叫,覺得對方打他,對於一般的感覺輸入較無法承受,這時候我們先透過較低的觸覺的刺激,循序漸進的讓孩子能夠接受,或是透過身體的按摩來習慣他人的碰觸。

6. 情緒

指孩子表現出正向與負向行為的比例。情緒較負向的孩子常會發脾氣或是哭鬧,當孩子無法適切的表現出情緒時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尋求協助,因此我們應先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我們先穩定孩子的情緒讓他冷靜下來,再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並給予孩子多一些正向的思考。平常的時候也應多和孩子聊聊天,讓他得到情緒的同理,及訓練孩子較正確的表達方式。

7. 適應性

有些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或是事務,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時,家長們更是不能急切的逼迫孩子去接受,孩子越是害怕不安,家長們越要拿出多一點耐心。有些小朋友去到幼稚園或是新的環境會大哭,這是因為對於環境與周遭的不熟悉,但是我們又無法時刻陪在孩子身邊,這樣該如何解決呢?

延伸閱讀:孩子的房間是誰的?從心理學看界限與安全感養成

其實只要給予孩子熟悉的東西帶在身上,並且告訴孩子甚麼時候會去接他,讓孩子對於事務有預期性便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的不安全感。

8. 分心度

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有時候並非孩子本身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注意是否為外在環境給與的刺激過多,像是桌面上放有太多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導致孩子無法專心,或是周遭環境太過吵雜等等。那孩子如果出現專注力不集中時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像是剛交代的是一下子就忘掉、做事拖拖拉拉沒有效率、老是心不在焉等等,這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小策略來幫助孩子,例如:一次只讓孩子做一件事、不要同時間交代孩子所有要做的事,當孩子完成事項後家長們可以給予適度的獎勵,像是口頭獎勵或是肢體上的回饋等,建議較少給予孩子過於多物質上的獎勵,如此當孩子下次發現沒有物質上的回饋時就選擇不進行。

然而,良好的運動習慣其實也可以培養孩子有較佳的專注力,運動可以增進孩子的肌耐力,建立專注力的基礎,因此當孩子下次在過程中分心時,與其逼著孩子繼續完成,不如讓孩子進行短時間的大動作遊戲,再讓孩子重新回到原本進行的活動中。

延伸閱讀:職場媽媽的育兒術:「用運動教孩子堅持的重要」

9. 堅持度

孩子能夠專心從事一件事情的時間長度。堅持度較高的孩子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常會發現孩子能夠專心一意的去完成一件事,但是相對的,若是出現哭鬧的狀況會持續較長,也較難去安撫他的情緒。常見的情況像是去大賣場、百貨時孩子會哭鬧求買玩具或是零食,若是無法滿足需求常會躺在地上大哭大鬧,讓家長無所適從,有時為了排解這樣尷尬的情況,家長只能妥協,但是這樣的退讓有時會導致孩子無限上綱,覺得可以透過哭鬧的方式來獲得想要的結果,反而造成惡性循環。

建議家長在出門前先建立規範,先進行告知,在多次的施行下孩子便能知道無法透過哭鬧的方式來得到滿足。


圖片|來源

會建議家長們重點應擺在充分瞭解孩子氣質與所處環境是否能適配,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學會用心體察並因材施教,同時這也是提供覺察自身性情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