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到底該不該跟公婆同住?真實經驗分享:家庭愈來愈多元,我們也要更靈活的去適應每一個不同的「家」。

文|張沄真                                     

十個女人裡面,大概有九個半不願意跟公婆一起住。剩下那半個,腦可能也剩半個。而我,就是那個愛到只剩半顆腦的小傻子,一不小心開始和公婆一起住的生活,卻也意外在這樣的日子裡更加了解自己。

對很多家庭來說天天上演的「婆媳」大戰,對我來說卻像是上個世紀的傳說。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非常尊重女權的家庭裡,我媽媽有自己的工作,薪水比爸爸還高,因此我從來不覺得需要壓抑自己,也不覺得結婚之後就必須為夫家犧牲什麼。我爸媽都沒有和父母同住,他們和對方父母之間的感情也都很好。

延伸閱讀:讀《媳婦的辭職信》:拿回選擇權,承擔責任才能找回力量


圖片|來源

因此當我跟老公結婚,決定要住在公婆家時,我沒什麼抗拒,純粹因為我家的房子住不下他,但是他家住得下我。就生活面來看,住在公婆家能減少吃、住方面的開銷,也多了帶小孩的人手。我從學生時期跟老公交往以來就經常到他家小住,公婆對我都非常好,我也很喜歡他們。此外,我知道很多婆媳問題,是起因於家事到底該誰做,這讓我更加放心,因為公婆並不會要求我要照顧他們,更何況我自詡是個做家事能幹勤快的「好媳婦」,家事對我來說不成問題(畢竟還是受到社會上傳統父權的洗腦)。

卻沒想到,婚後我有的不是婆媳問題,而是「公媳」問題。更沒想到造成問題的,是我的「能幹」和公公的「善意」這些乍看之下好的特質。

我是家裡的大姐,有個比我小七歲的妹妹,因此「能幹」「很會照顧人」一直是我引以為傲的特質。我公公也是和我很像的人,但他卻讓我發現「能幹」原來也可以是一種很嚇人的特質。舉例來說,婚前我老公的房間都是我公公在打掃的,因此婚後公公還是習慣進來我們房間打掃,甚至把我的內衣褲拿出去洗,這讓注重隱私權的我大受驚嚇,好一段時間每天都非常早起先把衣服洗完才敢出門。但即使是這樣,我公公還是會更動我晾好的衣服,照著他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晾。這些生活大小事讓我覺得非常不受尊重,生活空間受到壓迫,但因為是「善意」的,有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拒絕,讓我壓力非常大。


圖片|來源

我變得像一隻闖入別人地盤的貓,出房門前總是探頭探腦,豎起耳朵仔細確認外面客廳沒人,才敢踏出腳步。即便在我們房間,我也總是潛意識裡聽著房門外我公公的一舉一動,無法好好放鬆休息。我開始不知道怎麼跟公公說話,因為他的善意我不想要,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拒絕。我才發現,「能幹」和「善意」的反面其實都是「控制欲」,我公公習慣掌控他的家,我也習慣掌控我的生活,兩個都想控制的人碰在一起,當然會有問題。我們都是習慣付出,卻不懂得接受的人。

最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劃分地盤」。家裡有養貓的人一定知道,如果新養了一隻貓,牠需要一小塊自己的空間,讓牠安心,也讓舊貓適應牠。貓都如此,何況是人?天真的我以為搬進新家的生活是 Happily ever after,卻忘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新貓想加入舊貓,除了討好表示善意之外,也需要張牙舞爪一番,才能確立自己的地盤。於是我花了一段時間堅定地跟我老公、公婆溝通,最後終於讓他們了解,我們雖然住在一起,但是我可以照顧自己,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延伸閱讀:關係再親密也想有自己的空間:結婚不是沒了自己人生

回過頭來看婚前的我,會覺得自己就是個被傳統價值觀洗腦,完全沒在用自己的腦思考的傻女孩。其實我公公的個性我在婚前就知道了,但我們的社會將家人之間的摩擦過度地集中在「婆媳」問題上,而且總認為這些「婆」「媳」一定是本身就不好相處才會導致家庭問題。我以為我跟我婆婆很要好,但我卻反而跟公公有摩擦; 我以為我很能幹,但那卻不是我公婆需要的媳婦特質。「好公婆」、「好媳婦」都好像有既定的樣板,但其實每個人的個性、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拿著樣板去生活,最終一定和你期望的不一樣。

現在的家庭價值觀正在不斷的被突破,家庭成員的組成也越來越多元,好處是我們越來越自由,有越來越多的選擇,但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更靈活的去適應每一個不同的「家」。進入一個新家庭之前,你必須先思考,你究竟需要怎樣的生活,你願意負擔的責任有哪些?要接納新成員的家庭也必須思考,他可能會在我生活中帶來怎樣的改變?最重要的是,給自己和對方一些時間和空間,就像新貓和舊貓一樣。

祝福每一個要進入新家庭的人,都能順利度過磨合期,找到大家都能自在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