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基與宋慧喬離婚,許多人稱「童話破滅」。有人批評,大眾熱愛媒體八卦,別人離婚,關你屁事。愛看的我們,難道真的比較愚蠢、易受媒體擺佈嗎?我們想說,作為觀眾,你的悲傷、不安、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都是真的。當我們哀悼名人感情消逝,也是一種我們悼亡個人愛情的方式。

今日最大的新聞,是韓國「宋宋夫妻」宋仲基與宋慧喬,由經紀公司證實兩人已離婚,原因是「個性不合」。許多媒體、網路評論都稱之「最後童話破滅」、「今天無法上班」、「再也不相信愛」。

延伸閱讀:宋慧喬宋仲基證實離婚:結婚是勇氣,要結束一段關係也是

有人或許認為,大眾俗氣無知,熱愛名流八卦,別人離婚,到底關你屁事?但其實,這是種集體情緒的凝聚哀悼,畢竟,婚姻從不只是臉書貼文,IG 蜜月,而是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從名流故事中,每個人都多少看到自己。


圖片|來源

浪漫愛想像:我不完美,遇到你,才成為完整的人(真的嗎?

社會學者紀登斯(Giddens)在《親密關係的轉變》書中提到「浪漫愛」(romantic love)與「匯流愛」(confluent love)兩種概念。浪漫愛指由愛戀的對象被理想化,而產生的親密關係。它常始於「一見鍾情」,兩個靈魂相遇結合,確認彼此為「真愛」,結局則是走進「婚姻制度」。

當代浪漫愛想像,滿足了現代化社會中的個人缺憾。我孤零零的在現代社會中生存,人與人的關係薄弱,不完美的我,畢生都在尋找失落的另一半。但當我遇到你,產生愛情,我因而成為完整的人。人們的自我認同,並非奠基於我認為自己是誰,而是奠基於,我的伴侶能否滿足我缺失的部分。

當飽受情傷的宋慧喬,遇見年輕 4 歲的宋仲基,對方溫柔體貼,誠懇決心,如同《太陽的後裔》,沒有任何一方被矮化的姜暮煙與劉時鎮,從此走進浪漫愛最終結局──婚姻。正如同小時候我們念過的大多數童話結尾: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同場加映:【單身日記】《太陽的後裔》我要一場棋逢敵手的戀愛

但是,這也反應了一種真愛的弔詭。所謂真愛,代表著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個「失落的一半」,並且將會(或者應該)與你攜手走入永恆婚姻嗎?

媒體建構:宋宋 cp 到宋宋夫妻,難以反映現實的網路與主流媒體

除此之外,我們對浪漫愛的想像,很大一部分也與媒介建構有關。宋仲基 2017 年公開戀情時,曾在公開信寫道:

「拍攝《太陽的後裔》期間,我認識了一位彌足珍貴的朋友,之後她也成為我的愛人。2017 年初,我們倆決定攜手共度接下來的日子。為了開始一個讓我們可以共同面對困難的未來,宋慧喬和我決定要在十月的最後一天結婚。」

不過,社群網站發言,從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美國心理學者 Sherry Turkle 便曾在《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指出,社群時代,人們往往傾向在個人媒介上表現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而隱藏相對不快樂的真實生活。

這並非出於自私或炫耀,而是散布正面資訊,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而使人們傾向這麼做。

除個人社群網站,主流媒體報導也多用「童話」、「世紀戀情」形容他們的關係。所謂童話,意指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它的夢幻與不破,鞏固「浪漫愛」的婚家想像。當媒體大幅報導宋仲基以「親愛的」稱呼妻子、30 人見證求婚、西班牙浪漫蜜月,作為觀眾,多少也從這樣的報導中,鞏固了名流戀情「也在找真愛」的想像。

延伸閱讀:【關係日記】宋慧喬與宋仲基,因為是你,我才想共度餘生

但是,婚姻經營,從不是報導的兩分鐘影片。不是臉書貼文。婚姻是柴米油鹽。是日夜共眠。是 IG、臉書和大眾媒體以外的線下生活。即使後來婚姻生變,也不代表他們曾經歷過的親密關係,會被完全抹滅。

延伸閱讀:【宋慧喬與宋仲基】若我們真真切切愛過,童話就不會被打破

回頭來說,愛看八卦的我們真的這麼俗氣嗎?

但是,愛看的我們,真的代表我們比較愚蠢,易受媒體擺佈嗎?其實作為觀眾,你的悲傷,你的不解,你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都是真的。我們仍然是有能動性的。

當媒體再現名流婚姻,無形中鞏固大眾對「浪漫愛」與「婚家童話」的想像。而熱愛八卦的大眾,對名流故事的幻想(fantacy),真的如此不堪嗎?英國文化研究學者 Fiske 認為,大眾熱愛影劇文化的現象,作為一種「幻想」,提供了常民情緒與慾望的逃逸出口。也透過閱讀分析這些流行文本,我們產生出自己的解讀,建構出更渴望追求的生活,拉出新的可能性。

端傳媒曾在一篇分析名人過世的文章中,分析英國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過世後,網路一片悼文的現象,並稱其為「網路追思會」:

這種情緒如此普遍,也是如此準確地描述時代精神:網絡愈快,我們愈害怕失去;但藉著網絡,我們反而重獲了哀悼舊物的能力。(中略)在網絡上進行哀悼,不必然是集體憂鬱,也不必然是廉價的情感表達,一千個哀悼中的網民,就有一千種情感形態。

社群媒體時代,當我們哀悼名流感情消逝,也是一種我們悼亡個人愛情的方式。當我們從報導中,窺見婚姻的不同切角,我們也認知到,名人婚姻雖不「完美」,但就跟你我一樣。有喜有怒,有悲有痛。夢幻之處,我們從中得到逃逸現實的喘息機會,現實之處,我們也認清,我們都是一樣的。

在這些文章裡,大家集體悲傷與歡愉,辯論或彼此安慰。這或許也這時代的媒體承載的責任之一:提供公共討論區,並且給予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