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到了中年時,你不再管別人怎麼想自己。而年過六十、進入老年時期呢?也許你會體悟到,根本沒有人在看你。而你也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你自己。


圖片|來源

年齡增長會增進我們的社交能力,更能自在與人相處。現在告訴各位另一個好消息:年齡也會讓我們更能獨處。年紀愈大,我們一般愈能自在當自己,接受自身的優缺點,坦然面對厄運帶來的磨難。我們終於明白,自己這輩子不會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奪冠,不會搭乘太空梭,也不會拿到羅德(Rhodes)獎學金,但其實沒關係。許多人年輕時害怕說錯話、做錯事,自我設限,但這樣的恐懼會隨著年齡消失。別人怎麼想我們,不再那麼重要,我們寧願依照自己的想法過日子。安.蘭德斯(Ann Landers)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專欄作家,專門替讀者解決疑難雜症,她寫過一段話:

二十歲時,我們擔心別人怎麼想我們。四十歲時,我們不在乎別人怎麼想我們。六十歲時,我們發現別人根本沒把我們放在心上。

不是每個人的心路歷程都像蘭德斯說的那樣,有循序漸進的三階段。有的人很早就掙脫枷鎖,不甩別人說什麼,例如約翰.里頓(John Lydon)早在二十歲出頭,就在性手槍樂團(Sex Pistols)當主唱,隨心所欲地觸怒每個人,不管對方是皇室、媒體,還是自家團員都一樣。有的人則是相反,不管到了幾歲,永遠在煩惱別人怎麼看自己。然而,要是我們順其自然,年齡其實可以讓我們掌握「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藝術。

不在乎他人目光的態度,有時會惹惱身邊的人。二十五年前,我很不喜歡奶奶隨意批評我的衣服、我的髮型,以及我早期的事業選擇。現在我當爸爸了,我的孩子也覺得老爸講的笑話和跳舞姿勢,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不過,相較於不在乎帶來的美好解放感,那些只是小小的代價。

思想家老早就知道隨心所欲的好處。二十世紀初,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也講過類似的評語:「他人之眼是我們的監獄,他人之見是我們的牢籠。」就連童書作家蘇斯博士(Dr Seuss)也有相同的感想:「做你自己,心口合一,因為會在意的人不重要,重要的人不會在意。」心靈勵志產業也大都遵守這項原則。

不在乎他人觀感,還會帶來不為小事煩心的好處。愛因斯坦因此有勇氣愛穿什麼就穿什麼。他說過:「我的年紀已經大到別人叫我穿襪子,我也不必穿。」此外,不在乎也能讓我們放手做出重大決定,例如離開不幸福的婚姻、辭掉人人羨慕的工作,或是和損友絕交。智利小說家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七十多歲上TED演講,侃侃而談再也不必害怕違背他人期待,實在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我再也不必證明任何事,不必擔心我是誰、我想變成什麼樣的人,不用管其他人期待我變成什麼樣子。我感到如釋重負。

那樣的如釋重負,的確讓我鄰居麥克的專欄漫畫事業容易許多。麥克的作品有時會惹惱讀者,例如涉及報社的編輯部立場時,在社群媒體上有可能被痛罵。不過近年來,麥克一下子就忘掉那些嚴厲的批評:「我以前想要討好所有人,所以每當讀者寫信告訴我:『報社怎麼會刊登你這種垃圾作品,他們應該把以前那個漫畫家找回來,他的東西比較好啊……』我以前會很難過,覺得自己不夠好,非常心痛,但現在我不在意了,因為我知道不可能讓所有人都高興,沒關係的。」

當然,耳朵太硬,知錯不改也不好。有的人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想,自私自利。
失智症或其他嚴重的認知功能下降問題,也會導致無法控制衝動,帶來糟糕的結果。
不過,要是拿捏得剛剛好,不在乎可以帶來你想要的人生。美國著名主持人歐普拉
(Oprah Winfrey)被問到上了年紀最大的好處,她回答:「……自在當你想當的人,做想做的事。」

這樣的自由,對身處重視面子、強調合群的文化的人們來說,有如上帝的救贖。朴大鉉(Park Dae-Hyun)絕對贊同這樣的說法。朴先生在南韓首都首爾,做了近三十年痛恨的會計工作。我們約在首爾一家餐廳吃午餐聊一聊。在精心打扮、西裝筆挺的一大群上班族中,朴先生很好認。他穿著灰色休閒褲、寬鬆上衣,看起來好幾天沒梳頭了。當熱騰騰、賣相好到可放上Instagram的石鍋拌飯端上桌時,朴先生告訴我,他為什麼痛恨自己的工作,卻一做那麼多年。

朴先生是家族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因此他覺得有義務放棄小時候開餐廳的夢想,從事薪水穩定的工作。他之所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坐在辦公室,都是因為害怕辜負他人的期待—許多亞洲文化都深藏這種擺脫不了的恐懼。在韓國,你要是跟別人不一樣,會立刻收到譴責的目光。其實該說「我的」和「我」的時候,人們常常會說「我們的」和「我們」。朴先生每次一想到,要是自己不拿計算機、改拿砧板,其他人會有什麼反應,就一陣頭暈目眩。「我害怕讓別人失望,所以不敢追求夢想,包括我的父母、太太、兒子、朋友、同事,甚至是鄰居—我太擔心他們所有人會怎麼想。」不過,朴先生正好和專欄作家蘭德斯說的一樣,來到四十多歲,不再那麼恐懼。他終於下定決心的那一刻,發生在他嚼著桌上擺的二流石鍋拌飯。朴先生告訴我:「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你知道嗎?我真的再也不在乎其他每一個人怎麼想。我不想要我的餘生繼續做無聊的工作,吃難吃的東西。」幾個月後,朴先生剛過完五十一歲生日,便辭掉會計工作,目前在上附近的餐飲學校,學做好吃的石鍋拌飯。


圖片|來源

發展事業第二春通常不容易。朴先生為了讓收支平衡,目前仍舊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接會計案。儘管他和太太已經省吃儉用,他們還是得從首爾搬到較小的城市,才負擔得起開餐廳的費用。朴先生表示:「你得做出犧牲,但你會甘之如飴,因為你在追尋夢想。如果有人考慮轉行,我的建議是就去吧。你會找出辦法的。」

我問朴先生,年齡是否讓他變成不同的人。他放下金屬筷想了想,摸了摸左手大拇指上的新刀疤。

「不是那樣的。現在的我,反而比任何時候都更像自己。年齡給了我為自己而活、不用為他人活的信心。」

不畏懼世人眼光的精神,有時還能為公眾謀福利。有的人因為達到一定年紀,勇敢站出來說不能說的話、做犯忌諱的事,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黑人民權鬥士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因為拒絕在阿拉巴馬的蒙哥馬利市(Montgomery)讓座給白人被捕,引發民眾聲援,那年她四十二歲。今日的我們,更是比史上任何時刻都需要挑戰現況、向強權說出實話。為什麼?因為今日的世界由花言巧語與表面工夫當家,謊言戰勝真誠,隨時都在作秀,網路同溫層讓我們聽不到不同的意見,推特群眾管制了意見、笑話、可以說的話,權力的鑰匙交給最能言善道、懂得煽動民意的人士,而改善盲從文化的方法,就是讓身邊有說真話的人。說真話的人不擔心別人怎麼想他們—長壽革命剛好提供了這樣的人士。如同英國知名的心理學家與心理治療師奧利佛.詹姆斯(Oliver James)所言:「老人直言不諱,敢說真話,令人耳目一新。這種特質相當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