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周圍幾個沉迷這個遊戲的朋友聊了聊,發現她們的想法都多少有相似之處—— 現實中脫單如此艱難,戀愛這件事似乎也總是令人失望,那在遊戲裡和這些完美的人談談戀愛,讓自己開開心心的又有什麼不好呢?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不管是微博還是朋友圈,都被一個叫《戀與製作人》的戀愛遊戲刷屏了。之前身邊每天嚷嚷著「好想脫單」的少女們,都紛紛投入了「白飛飛」、「李懟懟」、「許撩撩」和「週甜甜」的懷抱之中。


圖片|《戀與製作人》

前兩天,和周圍幾個沉迷這個遊戲的朋友聊了聊,發現她們的想法都多少有相似之處—— 現實中脫單如此艱難,戀愛這件事似乎也總是令人失望,那在遊戲裡和這些完美的人談談戀愛,讓自己開開心心的又有什麼不好呢?作為用戶之一,我也在和她們聊天的過程中頻頻點頭。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實中脫單真的越來越難了麼?脫單了又真的能讓我們過得更好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脫單」這個話題。

相比從前,脫單真的更難了

據 2015 年的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的單身男女人數達到了近兩億,獨居人口從 1990 年的 6% 大幅上升至 2013 年的總人口的 14.6%。為此有相關報導認為,新一輪的「單身潮」正在到來。此外,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單身之國」(a nation of singles)。

戀愛的機會成本隨著年紀增長逐漸增高。到了社會眼中的適婚年齡,很少有人還能心無芥蒂地投入享受一段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戀情,更不願意為之受到束縛,錯過其他有可能的人。感受到戀愛結果的不受掌控之後,年紀漸長地我們也會更加容易產生「不如把這些時間、精力投入在別的地方」的想法(Josselyn, 2017)。

此外,優秀女性面臨更大的挑戰。社會更能接受男性選擇各方面資源不如自己的女性,而女性如果作出類似的選擇,就會面臨更多地質疑,這就意味著隨著男性自身的發展,社會認為供他選擇的潛在人群會越來越大;對女性來說,社會的看法卻是相反的。女性需要抵抗更大的評價壓力才可以自由地擇偶。

最扎心的事莫過於,那些單身了越長時間的人,反而會更加難以脫單。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停留在單身狀態,對這種狀態的熟悉都會讓它成為一種「舒適區」。時間越久,越是熟悉,人們就越會害怕對於現狀的改變以及戀愛帶來的不確定和風險。

此外,長時間沒有接觸和體驗到真實的、實際上充滿瑕疵和磕磕絆絆的親密關係,會讓人愈發對愛情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且,長期單身也的確會讓人喪失一些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因為,雖然愛人是人的本能,戀愛確實一項需要練習和實踐才能提高的技能(Kaufman, 2013)。

當然,主動選擇單身的人也在變多。隨著人們的精神獨立,親密關係不再是每個人人生的「必選項」了。人們戀愛的目的和需求也不再單一明確 ——有的人仍想結婚生子、建立家庭,有的人卻只想及時行樂、作為生活的補充。

 整體上,人們對另一半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了。「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這一切,讓完全由自己掌控、便捷、能填補生活空白、同時又美不勝收的虛擬老公成為流行。

我們不再是只能通過和人談戀愛,來獲得戀愛的幸福感了

追星是最早誕生的替換戀愛的方式。心理學家認為,粉絲與偶像之間存在一種「虛擬的關係與聯結」,在這樣的關係中,粉絲可以將自己對親密關係所有的幻想和期許都投射在「偶像」這個客體之上( McCutcheon, 2002)。

在追星的人將自己的愛意和注意力,幾乎全部傾注在對方身上的時候,偶像在他們生活中的存在感及現實感也會得到強化——粉絲會因為自己持久的付出,愈發相信自己與偶像之間的聯結是真實且深厚的(Tellegen & Atkinson, 1974)。

而與此相比,戀愛遊戲給人帶來的浸入式體驗,又更為「真實」。在《戀與製作人》中,玩家作為女主人公和四個風格各異的美男子譜寫愛情故事。在遊戲中,他們會發微信對你噓寒問暖,會在朋友圈回覆你的評論,還會在元旦節打電話祝你新年快樂。你也可以通過加強和每一個人之間的互動來提高彼此的好感度。

虛擬伴侶滿足了人們各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和幻想,他完美的程度甚至能提升人們對自身的評價。與其在現實中被不完美的人拒絕和傷害,美好的自己為什麼不選擇被美好的虛擬男友寵愛呢?——「現實會讓我討厭自己,做夢會讓我喜歡自己。」

的確有人會說追星、玩遊戲始終是脫離了現實的,它們怎麼能跟真的戀愛相比呢?但事實上,雖然它們缺少了很多戀愛的實體體驗,比如和伴侶的肢體接觸;但同時也省去了真實戀愛中的很多麻煩,比如爭吵,以及經營感情需要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正因如此,這些新的「情感寄託」,削弱了不少現代忙碌的人去努力尋找伴侶,花心思建立和經營一段真實關係的動力(Yue & Cheung, 2000)。


圖片|《戀與製作人》


圖片|《戀與製作人》

所以,脫單到底會不會讓人更快樂呢?

我和其他幾個《戀與製作人》的小伙伴曾在一起討論,在現實中脫單究竟會不會比與我家白起談戀愛更快樂。後來我為此做了一些功課。

研究顯示,比起是否脫單本身,脫單的動機影響著人們的快樂程度。

脫單的理由有很多,可能是源於社會壓力、同輩壓力,可能是由於周遭原本約定著「一起孤獨終老」的好友們都紛紛有了伴侶;當然,也有可能純粹是出於對戀愛本身的憧憬和嚮往。但如果你有以下3種錯誤的認識,脫單或許並不會讓你過得更快樂:

錯誤 1. 認為脫單 = problem solved

有一些人是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想要告別單身,他們把「單身」當作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脫離單身就是問題的解答。這類人通常會非常積極努力地將願望變為行動,比如參加很多相親、社交的活動等等。

然而,他們卻絲毫沒有考慮脫單了之後的問題——想通過脫單達到什麼?以及進入了關係之後自己需要做什麼,可能會面臨什麼?他們將脫單當作一個目標、一個終點,但其實它僅僅是一個起點而已。真正需要學習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反而是在建立了關係之後才要面對的。這種情況下,脫單可能反而會是他們麻煩的開始。

推薦閱讀:喜歡單身的六個理由

錯誤 2. 相信戀愛能夠拯救自己的人生

有一些人對「脫單」本身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過於浪漫化愛情。他們把自己生活中的不順遂都歸結於「我沒有戀愛」、「我是孤身一人」這件事,並且相信有一個人的出現能拯救過得不如意的自己。

但事實上,首先,一個唯一的、萬能的「對的人」並不存在。沒有一個人的出現,能夠瞬間填滿你對親密關係的各個方面的需求。他可能能給你帶來一些快樂,但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的相處一定也會有不快。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出現,能夠讓你的生活忽然就幸福美滿起來。

每一個成熟的個體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Hamilton, 2016)。你現在過得不開心,可能並不只是因為沒有遇到「對的人」,一定有一些應該由你自己去解決的問題。那是不管對的人出不出現,你都可以先為自己做的功課。

其次,「脫單」本身也不能給人直接帶來幸福。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某一種特定類型的關係(包括情侶關係)並不能顯著地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感,一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和對生活的滿意度,更多地取決於他是否具有足夠多樣的人際關係,比如好朋友、好父母、好的老師等等。

換言之,一個人越是能在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他人建立不同類型的聯結,他就越快樂。相反,如果愛情在一個人的生活中佔據了太大的比重,讓他不再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維繫自己別的情感關係,他反而會更加抑鬱。

同時,一段關係是否能讓一個人更快樂主要取決於這段關係的質量—— 陷入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可能開始還會有快樂感,長期來看並不如單身一人快樂。

推薦閱讀:給自己的情書:妳擁有讓自己幸福快樂的能力

錯誤 3. 他說他想脫單,但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

還有一類人也常常把「我想談戀愛」掛在嘴邊,但他們其實並不真的為這件事感到焦慮,也沒有為此付出任何行動。他們既不願意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又不願意為此承擔任何被拒絕、或是失敗的風險。

這群並沒有動力為脫單做出任何實際行動的人,其實大都是對現狀感到滿意的。或者說至少,現狀是讓他們覺得比較舒服的,他們本質上並不願意為另一個人放棄現有的自由生活。如果他們成天嘴上嚷嚷的「我想脫單」恰巧實現了的話,他們可能反而會感到強烈的無措和不適應。

如果你有上述三種心理,很大概率你在現實中戀愛,並不會比你晚《戀與製作人》要更快樂。而如果你還能意識到最終你需要一個現實中的伴侶,那麼以下有幾個小建議,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1. 總結出自己無法脫單的理由

如果你堅信自己一直抱有脫單的願望和動力,那它一直沒有實現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你現在身處的環境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新的人?是你對戀愛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還是你內心還陷在上一段戀愛中無法自拔?

需要注意的是,「我太差勁」、「我不配戀愛」、「沒人看得上我」並不能成為你單身的理由。如果你能想到的理由都是諸如此類的,那麼你的問題可能是,你還不夠愛自己,所以也還沒有做好愛別人的準備。要知道,接納自己也是被人接納的第一步。

2. 管理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和預期

你喜歡什麼類型的人?想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伴侶呢?Helen Fisher 博士認為,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份「 愛的地圖(love map)」,上面羅列著自己喜歡的伴侶的特點。這份愛的地圖會指導人們尋覓和選擇伴侶。

一個人童年時的環境、周圍的人可能會影響「愛的地圖」上的內容。比如,小時候房子裡的氣氛,父母對你說話、拍打你的方式,有些朋友身上的性格讓你感到喜歡,而有些人讓你感到不舒服。一個人自身的特質也會影響自己愛的地圖。

漸漸的,記憶、經驗還有自身的特點,在你的心智中形成了一個模糊的、理想中的伴侶的形象。你下意識地會知道什麼人會讓你開心,而什麼人該避開。所以其實我們會擁有同一類人格特質的人吸引,有的人喜歡深刻的人,有的人喜歡幽默快樂的人。你或許覺得自己每次喜歡的人都不同,但仔細檢索的話,你會發現真正吸引你的東西是什麼。

知道吸引自己的、會讓自己快樂的大概是哪一類人,會讓你在與這樣的人相遇時更快地「瞄準」他們。另外,如果只考慮自己喜歡的樣子顯得過於理想化,那你也可以反過來想想,你一定不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比如,你一定不想要對自己父母不好的人,一定不想要會說前任壞話的人,等等。如果說設想自己想要的人能讓你更快識別適合你的,那麼提前想清楚你在關係中的「deal-breaker」是什麼,就是在教你儘早地辨識出那種應該遠離的人。 

3. 想清楚固然重要,行動更加關鍵——愛情不是「等」來的

與童話故事、偶像劇中完全不同的是,大多數的愛情既不是從天而降的,也不是靠消極的等待得來的。有很多人會對帶著尋找伴侶的目的的社交抱有誤解,認為這件事是尷尬的,甚至覺得是只有那些不太受歡迎的人才需要去做的。

但其實,在成年之後,由於我們生活、工作的圈子逐漸固定了下來,有意識組織的社交活動,朋友之間的介紹,甚至是相親,都是每天公司和家兩點一線的年輕人們尋找另一半的,不僅十分正常,而且很有必要的方法和渠道。主動去結交新的人,加入新的圈子,建立新的社會關係,才是提高我們遇見自己喜歡的人的概率的最簡單和靠譜的辦法。

最後,歡迎有伴的小伙伴們留言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在哪裡撿到(結識)了你的另一半的,也給單身的小伙伴們一個參考~

預感即將有一波狗糧襲來,但我是不會被甜到的,因為我現在就要去跟白起打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