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租屋,可能沒有窗戶、木板隔間,頂樓加蓋,充滿限制的生活條件,讓你沮喪。但這個不太完美的空間,卻是你第一個為自己打造的家。

你會在這裡擺滿自己的物品、開始有朋友愛人造訪,一步ㄧ步,成為你緊密的生活歸屬。讀書工作在外,能回到哪,那個又小又窄的地方,不是此刻最好的,卻從不對你辜負。


圖片|來源

在外租屋,記得開始找房那年,你通常有過幾個不太好的經驗。市場暗巷、頂樓加蓋、蝸居無窗,你用盡想像,你知道,那不是你要去的家。

然而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房子很搶手喔,看到喜歡的,不要猶豫太久。於是你會慢慢把期待降低,將預算提高,你想著原來找一處住所,會是一次與現實低頭的練習。於此種種,像是要驗證你過的日子,有多舉步難行。

像在夾縫中,找一個落腳處;而這個空間,能有什麼意義?如果它就是不大,不太方便,不怎麼美,如果它就是不比原鄉的家舒服;但其實你不知道,在無形之中,你已經為自己,構築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回家路線。

它可能真的是在夾縫裡的,它可能很蜿蜒,但回想一遍,你會發現,它其實並不辜負你想要的歸屬:

因為它是你為自己,找的第一個家

可能是 20 歲那年,你第一次得在外租房,你於是開始每天掛在租屋網上,從看著那一張張照片開始,到跟著房東仲介,深入每一條巷弄。你會記得他們轉開鑰匙開啟的每一間房,你踏進裡面,你有所感覺。潮濕的、煩悶的、清新的或其他什麼,你看見過荒唐的木板隔間、一眼就望到對面住戶的防火巷對外窗,有很多畫面,正在打破你對家的既定印象。

但同時,也在構築新的。

你會開始想像,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空間,要不要擺一張單人沙發,或者一張床邊桌,在那個區域,你可以每天待著做上一點什麼。在所有的外在條件限制裡面,你會發現,你並沒有因此放棄你想要的生活。

如果點一盞落地燈,就能打造屬於你的安靜閱讀角落,每天好好看一本書,就是你嚮往過的日子。那麼所有的,從零到有,到放進越來越多屬於你的物品;這是踏踏實實的,你為你自己,找到的第一個家。


圖片|來源

因為開始有人,經過屬於你的空間

如果你也有發現,即便我們能租到的房子,是在一棟大廈的某一層樓裡,再用夾層隔出某一個 5、6 坪的迷你空間。但還是讓人著迷的,是它真的煞有其事地,隔出一戶又一戶的家門。

記得在交屋時,房東將鑰匙給了你,說明哪一隻專屬哪一道門。你仔細聆聽,一道鎖,一條回家的路線。而且會開始有人,敲響你家的門。

一起去你家做分組報告吧,一起買晚餐到我房裡看恐怖片,你發現自己會有幾個認同家空間的瞬間,是在有人敲門,進來的時刻。你會跟他說,室內拖在哪,需要喝水嗎?只有一張椅子,我們就席地坐吧。

如果你不介意,這是我家。

他們從外頭帶進來的氣場,所有關於陌生的氣味,都讓你更加確認何處屬於自己。

因為你踏踏實實,在這裡經歷過一段人生

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求學、工作,你離開原生家庭,開啟了租屋生活。在一開始,你通常不會覺得它是個家,而只是你此時生命的暫居空間。

但關於地方的情感,往往是被積累與拼湊起來的。你在這個生活階段裡,可能是你的大學時光,或者剛出社會工作的幾年,你在外面經歷的劇烈變化,生活高潮迭起,都在你進到這座家屋時,被容受置放。你因為哪次心情好,多擺了一塊地墊,因為哪次失戀摔破的水杯;你的家樣子,也在跟著你的生命情緒而改變著樣貌。

幾年幾月下來,它像記憶墊,與你慢慢磨合,成為彼此最適應的樣子。

如果你忘記過什麼,你回頭望一眼,你發現原來這個迷你的家最觸動人心的,是它幫你記下了所有的自己。你在哪迷失,也不會再恐懼。


圖片|來源

做一個租屋者,你為自己挑選了第一個家。它可能不盡完美,有時還有點慘烈;但就因為那些日子裡,你從原生家庭走出,為自己初初模擬,自由是什麼。在你第一次能夠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在這個家屋,它成了與你共同經歷那股渴望的伴侶。

很神奇地,最有暫居想像的租屋處,卻讓你初次見到,原來你可以為自己打造什麼樣的生活。它讓你知道你要的家,它確確實實存在。

而未來,你可能會有的更大與舒適的家,或許都是從這個又小又窄的空間,開始被滋生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