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故事中的三個主角:阿拉丁、茉莉公主和壞蛋賈方,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小偷」。每一個偷竊行為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欲望。因為受到這個欲望的驅使,我們不由自主、無法遏止的去拿取別人的東西,將之占為己有。

文|吳東彥

三個小偷的交響曲

《阿拉丁》實在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故事中的三個主角:阿拉丁、茉莉公主和壞蛋賈方,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小偷」。

阿拉丁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因為盜竊他人的東西而被官兵追捕。茉莉公主也因為偷取攤販的食物給飢餓的孩子而被追緝。壞蛋賈方就更不用說了,他不只承認自己過往在市場中靠著偷取他人的財物維生(迪士尼卡通版本好像就沒有這個情節),他也不斷想要偷走、奪取他人的神燈、物品或王位。

每一個偷竊行為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欲望。因為受到這個欲望的驅使,我們不由自主、無法遏止的去拿取別人的東西,將之占為己有。只是,當阿拉丁和茉莉公主在偷竊後,他們並不像賈方,只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是選擇將自己偷來的物品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當他們的偷竊行為並非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著想時,這種狀況似乎就比較能夠被大家所接受,而沒有人會把他們當壞人來看待。

親密伴侶:獨立的個體?或是自己的所有物?

偷竊,其實就是一個人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透過不適當的方式,將之納為己有,成為自己的所有物。這種「想要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納為自己的所有物」的現象,在愛情關係或是親密關係中,不也時常出現嗎?

推薦閱讀:為你挑片|《阿拉丁》與茉莉公主:不要因為別人,而放棄你的追求

當我們和心儀的對象相遇、交往,甚至走入婚姻,我們會對這個「獨立於我們之外」的另一半產生期待與欲望。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希望對方能夠按照我們的期待行事,或是盡可能滿足我們的欲望。更簡單一點來說,我們有時會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成為自己的「所有物」,按照我們的期待行事。但也因為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所以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不免會出現衝突、對立,甚至在最後以分手或是離婚收場。


圖片|《阿拉丁》劇照

愛的真諦:勇氣與無私

在童話心理學當中,故事中的反派角色,通常都是故事主角的陰影。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故事主角和反派角色之間,時常會有一些相似的性格。

阿拉丁為了想要偷得茉莉公主的歡心,想要得到這個「原本不該屬於他的茉莉公主」,他開始只在乎他自己,他只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只希望他與茉莉公主的戀情能夠美夢成真。此時的他已經迷失了自我,他身上原先令人感動的「無私為人」的特質似乎已經不見了。這樣的阿拉丁,跟為了得到權力與地位而不惜一切手段去蒙騙、欺瞞他人的賈方,不正是相當雷同嗎?!

但是想要透過這種方式來取得茉莉公主的歡心,似乎是無效的。反而是到了故事最後,真正感動茉莉公主和國王的,是阿拉丁所展現出來的勇氣與無私。

  • 勇氣:在於阿拉丁願意如實接受自己原本的身分,並且向他人坦承!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敢勇於在親密關係中,真誠的面對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缺陷或陰暗面,並且向對方坦承。抑或是我們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或是擔心被看不起等種種原因,而選擇過度偽裝自己。然而,一旦我們選擇了這個作法,我們就似乎在無形中與對方拉開了距離。

  • 無私:在於阿拉丁願意將最後一個願望送給了精靈,許諾精靈回到自由之身。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愛別人,更甚於愛自己;也並非要我們把他人的需要優先於自己的需求。在故事中,阿拉丁也是先滿足了自己的兩個願望後,才將第三個願望送給神燈精靈。無私的愛指的是,當一個人真正獲得了充足的愛,並且懂得「愛自己」之後,他會更無懼於「給予」與「分享」。因為懂得愛自己的人,他們的內在是豐富的,也因此,他們並不擔心給予愛、分享愛之後,自己會感覺到內心的匱乏或缺失。


圖片|《阿拉丁》劇照

結語:以愛為名

許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時常因為過於缺乏自信,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樣貌,而有了過多的偽裝與掩飾,但是這卻會在無形中拉開了自己與對方的距離,也容易讓另一半對自己產生誤解。

推薦閱讀:為你挑片|《阿拉丁》茉莉公主:不一定要嫁給王子,才能有我想要的家

或是,許多人為了討得對方的歡心而不斷地給予愛,然而,這些愛對方的行為,實質上卻可能隱藏了一些目的,例如:想要透過自己的付出好讓對方更愛自己,或是得到對方的順從或迎合。若是採用極端一點的說法,這樣的愛可能並不是真正的愛,而只是一種「利益交換」,或是「以愛為名,行控制之實」的關懷。

當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過度在乎自己的欲望與需要時,他們是無法真正「愛」別人的。因為他的欲望已經強過了一切,至少他眼裡看見的只有自己。這或許就是《阿拉丁》這個故事想要教會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