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找實習工作嗎?除了考慮大公司小公司以外,也許你更應該問自己「希望透過這份實習工作」學習到什麼。讓今年剛畢業的女人迷讀者 Jane 與你分享找工作應該有的三個心法!

文|Jane

近幾年來,各個大學興起了「實習潮」,想在實際踏入職場前透過不同實習了解自己喜歡的產業與工作內容。因此大約到了大三、大四,即開始向外尋找實習。這樣的現象,也讓學生更重視畢業後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期望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高速成長、薪資待遇優良、高前瞻性的工作。

我從大三開始找實習,有多元產業的實習經驗;另外,我是今年的畢業生,於今年 2 月開始求職之路,在 5 月終於落幕,成功找到最喜歡的公司與工作內容。因此想在這篇文章分享,找實習、求職的一些想法,讓大家在找工作的過程,可以少一些壓力、但可以多一點「自己」。

當開始找實習、工作,一定會產生許多疑問,包含以下:我要如何找實習?我要找大公司職缺的還是新創公司?我要找高薪的職缺,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等。找任何工作都有好處與壞處,沒有絕對的好或是不好,我今天想要把主題著墨在「態度」,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更高的機會讓自己享受求職的歷程,更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有人說:「大公司 vs 新創公司,一定要去大公司」

我絕對尊重每一個人對於職涯的想法,但我並沒有特別偏好大公司,我更重視工作內容與自己學習的空間。以過去的實習經驗為例,當初我同時進行兩份實習,一份是財團法人基金會的學生培訓計畫,另一份則是知名陸資科技公司,在其擔任行銷實習生。

推薦閱讀:【女人迷實習筆記】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更好

很明顯地,後者擁有非常高的 brand name,在台灣、大陸皆享有非常好的名譽。然而不論在享用的資源、學習的內容多元性、自己能力的發揮空間,都是前者的學生培訓計畫大大勝出。在學生培訓計畫,我有機會擔任專案負責人,實際培養專案能力與領導能力;而在科技公司,我只是一個小小螺絲釘,在負責的工作內容中深入且專業地運營。這樣的現象不一定是全部面貌,我相信也有大公司願意給實習生、新人機會。我想說明的是,不是大公司的 brand name 代表一切,更要深入去思考工作內容與自己的發揮空間。

全世界都在找實習,但你只需要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大約 3 月開始,畢業生會開始尋找正職工作;大約 5 月開始,學生會開始尋找暑期實習;大約 12 月開始,學生會開始尋找寒假實習;不管任何時間,都有人會在找實習。當你開始找實習、求職的時候,都有會競爭者。這個時候壓力就來了,看到別人申請高大上的公司、實習,開始焦慮、開始擔心,不論是與他人的比較,或是工作尚未有著落。

我在求職的時候也遇過一樣的心境,海投了許多 MA 計畫與工作機會,包含 P&G、Uniliver、Loreal、Shopee、Estee Lauder、Ogilvy……等(這還不是全部呢,汗),每過一階段都在擔心我會不會過,別人會不會過,有多少競爭對手。察覺自己的焦慮後,我開始冷靜下來思考,我到底喜不喜歡這些機會?即使沒有上,我是不是有其他的增長?我的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圖片|來源

逐漸地,我摸索出自己最想要去的產業,所以我最終決定加入行銷顧問公司。可能我的 brand name 不是最好的,可能我的薪資不是最優異的,但我非常開心,我還記得我拿到 offer 時候那種開心的感覺,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真正要的。求職的過程雖然艱辛,你可能會開始在意別人的眼光,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每丟出一份履歷、每結束一場面試、每拿到一個 offer,都要審視自己成長了什麼,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而不是別人會不會覺得你很厲害。

不是名稱決定你是誰,是「你」決定你是誰

常常我們會認為,可以進入大公司代表你有一定的能力,有可能你會因此有自信,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但真的是這樣嗎?此時不仿試試,將自己的學歷、所有工作經驗都去掉,你會給自己打上幾分?

推薦閱讀:倫敦實習筆記:好的企業,懂得讓實習生被看見

因此我認為進入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好、新創公司也好,你的努力與態度才是讓自己加值的關鍵。這句話對我來說是醍醐灌頂,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我想要將這樣的想法分享出去,更時時地提醒自己最重要的還是回歸「自己」,不是別人的期望、不是名稱、不是公司大小,是「自己」。

找實習、求職的歷程真的很艱辛,每天都在為未知的事情焦慮、恐懼。但換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在這個過程的進步幅度非常大,而且也會透過不斷的嘗試與思考,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領域與工作內容。祝福大家求職順利,我還是再度重申,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產業與工作內容,找到熱情所在,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