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說,林志玲「終於」結婚了,但婚姻只是一種「選擇」,不該只是女人的終身大事。

林志玲結婚了,大家覺得「黃金剩女團」要解散了,眾人關心她比男方大幾歲、又比男方多賺幾個億,有人形容把臺灣女人送給日本當新娘;然後有政治人物要端出育兒利多,才剛宣布結婚,就要她把小孩生在臺灣。

這是身為女人的悲哀嗎?可以是天真小女孩也可以是剩女,角色又會在新娘、妻子、高齡產婦、母親、甚至國母之間徘徊。

婚姻是一種選擇,且不該只是女人的終身大事;也是男人的。它沒有性別限制、它也不僅僅是愛的結合,它實在地宣示了雙方對於責任的承擔與義務。我們在祝福新人結婚之際,可不可以不要關心兩方年紀與收入的差距、國籍的不同、過去的背景、什麼時候要懷孕?

對,他們是公眾人物,會受到放大鏡檢視,但大眾對於他們私事的關心內容角度,也切切反應了我們對於女性社會角色的期待。

其實不論性別,我們從小到大就常被耳提面命,要考上那所高中大學、讀書時候不能談戀愛、大學畢業後要不要考研究所、都畢業了為什麼不好好找份工作、工作都幾年了要不要買房買車、過年時為何不帶男女朋友回家、都幾歲了還不快點結婚、都結婚了怎麼還不生、都生一個了為何不再生一個。

幾歲時要做什麼事,好像都有一套公式。這種過於積極的關心,在無形之中把我們訓練得服服貼貼,不想和別人不一樣,當別人在社會期待的路途上又跨出了下一步,我們就開始焦慮擔心,忍受著社會上的同儕壓力;而當自己好不容易跨出了那一步,便開始關心身邊的人為何不跨出那一步。

推薦閱讀:【專訪林志玲】愛不是全部的倚靠!成為自己快樂的理由


圖片|林志玲 IG

想起一個比利時好友兼同事,當年 42 歲未嫁,她在 IG 上分享過祖母與她的最後一張合照和談話,那是一張很有氣度的照片,跨世代的兩人打扮高雅,身著禮服,照片中的祖母必須坐著輪椅,卻擋不住她臉上的那份自信與傲氣。祖母告訴她,婚姻可以沒有,但一個人要 ”Have dignity and grace, forever”(永保尊嚴與優雅)。

其實她當時也不是不想結婚,就是想多體驗人生,三不五時到處旅遊,下班後可以不用趕回家而是去酒吧喝一杯,職場得意,身邊豔遇也不斷。她如果是個42歲的男人,應該就是大家口中的「黃金單身漢」,所幸她生活在瑞典,不用太擔心被貼上「黃金剩女」的標籤。

一年半前她宣告終結單身;然後不久前又迎來一個女兒,兩人還是沒有結婚。

因為婚姻就是一種選擇,而她還不急著做決定;且除了對方之外,沒有人該關心她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