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玩笑:「只有別人的丈夫不讓人失望。」作者寫從不做家事的父親,在溝通下,終於從被動幫忙,到自告奮勇洗碗的故事。有時候,家人在意的並不是男性家務事做多做少,而是那份平等關愛的心。

文|雙女

平常週末的晚餐,母親會煮得講究一點,兩道蔬菜、兩份蛋白質、米飯以及湯。

一早起來整理一番後,邊想著菜單邊到早市採購食材,回家後需要整理、分類,然後放入冰箱,傍晚花一兩個鐘頭煮好一桌菜讓家人們享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總是第一個吃飽,然後跑到另一個房間,起初我搞不清楚狀況,心裡只想母親怎麼消失了,但也沒多想什麼,漸漸地我把這種行為定義成母親的一種手法,一種假裝不在現場,就可以不必收拾用餐後殘局的手法,一這麼想後我覺得有點意思,但也有點無奈,因為如果母親不在現場,父親就會轉而頻頻問我:「那這些怎麼收拾?」好像他從來不知道「處理善後」四個字怎麼寫一樣。

幸好在我堅決要分工的態度下,父親與姊姊也會一起整理了。後來我覺得如果母親這麼做可以間接促使平常不做家事的父親和姊姊做點事情,那也無妨,或者說,那也很好。

不過在這樣「被迫」收拾的手法下,父親還是會挑選對他而言相對輕鬆的項目處理,一開始他就表明了自己不喜歡洗碗,因為洗的過程中手總是難免油膩,所以自告奮勇要清理桌面,嚴格來講,這是最簡單的部分,最省時也最省力,但我與姊姊也無可奈何(這種情緒從何而來我也納悶),便輪流負責洗碗以及處理剩菜。


圖片|來源

近幾年意識到母親的辛苦之後,我試著要求其他家庭成員也負擔家事,我不會說是幫忙母親,而是住在這個家,就得要一起付出。歷經一段時間後,雖然沒有說很滿意,但看到每個人都有分配到工作,而不是一兩個人在忙的同時其他人卻偷閒還一副理所當然的姿態時,心裡有平衡一點,但這只是心理層面的稍微平衡而已,不代表家務分工上的分配迎來了「公平」狀態。

延伸閱讀:男人?女人?誰來搞定家務事?

儘管如此,在某個依然如常的週末,有一件事讓追求家庭裡性別平等的我對自己的反應感到訝異。

那個週六我與姊姊已經於中餐和晚餐各輪流洗了一次碗,隔天週日我們全家出外散心,於是午餐就在外面解決,而我和她每週末都固定要各拖一個樓層的地板,下午回家後我便先拖完地板,而姊姊選擇先小睡一下,母親一樣在準備晚餐,父親則是收衣服。這天的晚餐母親一樣是第一個吃飽的,一樣消失在現場,姊姊似乎因為想起地板還沒拖,所以也吃得比我快,就在我用餐完畢放下碗筷的那一刻,父親起身開始碟碗盤,說:「妳跟姊姊昨天都有洗碗,妳……」,停頓一下又接著說:「不然我來洗好了,妳姊姊在洗地板」,我來不及反應他便把碗盤端走了,心裡想著:「他怎麼沒叫我洗?我地板洗完了呀,還是因為看我開了整天的車呢?」心裡竟然產生一絲愧疚感,「怎麼可以讓父親做我平常該做的事?」我不禁這麼想。


圖片|來源

不對,我絕對支持男性要一起分工,必須打擊父親以往的大男人主義及懶惰心態,可是為什麼當父親疊起碗盤要拿去洗的時候,我竟然產生類似罪惡感的情緒?為什麼出現這種好像做錯事的反應?我對於自身理念和心理上不自覺出現的反應相互矛盾感到困惑。

我認識的許多現代母親,都得負責幾乎所有的家務事,暫且不談論以前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女性「似乎」有較多時間在家處理家務事的狀況,經過社會形態的演變,現在雙薪家庭已為多數,為何多數男性希望妻子出外賺錢一起分擔經濟壓力的同時卻仍希望她一個人承擔所有家務事?

而另一方面,她們也總是會說,他們不做我也不做的話難道要看整個家髒掉臭掉爛掉嗎?比較親力親為類型的會說,這些我都做得到,我自己來就好,還有一部分的人則把男生比較不細心會弄不乾淨當成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勞動付出,讓自己看起來比較甘願,甚至有些是怕自己變成孩子眼中不及格的母親,不想被埋怨,所以把事情都攬在身上。

那些社會規範讓我們即使腦袋想著要平等,心理層面上仍會依照舊有的潛意識來做情緒反應,即使幽微,也能顯現出父權思想將這些觀念深深植入女性的腦海、血液和細胞裡。

若提到性別不平等或父權社會結構等議題太過複雜或沉重,那麼換個較簡單的說法,很多時候,男性的懶惰行為可以說是被寵出來的,可能是他的母親也可能是他的妻子,總之通常是女性,比如母親凡事以兒子的事情為生活重心,替他做牛做馬也替他擔心任何大小事,憂心他累憂心他工作不順憂心他無法照顧好自己,接著希望兒子結婚,因為那樣就有個媳婦能替自己來照顧他;又比如妻子認為家務事本來就應由女性承擔,先生是經濟支柱,工作也繁重,所以盡量不讓他幫忙家務事;或者認為家務事是小事,若先生來幫忙好像變成是自己沒有能力打理好家裡,進而存在感或自我價值感低落;另外當然也有那種認為男性不擅於家務事,所以乾脆放棄訓練他們的狀況(但請問有誰一開始就能擅長於家務事的?),結果先生們就真的變成什麼家務事也不會做了。

有時候我們在意的從來就不是男性家務事做多或做少,做得好或不好,而是那份平等及關愛的心。

社會給女性的觀念總是男性優於女性,所以導致大小事都以男性的狀況為優先考量,無論有沒有讓自己委屈或犧牲,但如果一直重複這樣的模式,女性的這些罪惡感、親力親為和委屈求全,最終都只會回過來打壓自己而已。

幾經反思,我告訴自己,產生那種矛盾感是正常的,不必排斥這種感覺,正是這種矛盾感讓我覺察到一些東西,才能引發後面一連串的改變,讓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狠一點,性別平等這條路,需要更強大的心。

延伸閱讀:《超人特攻隊2》:家務勞動,就是英雄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