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已經受不了我的家了,但如果擺脫家庭,會不會從此「失根」?

親愛的諮詢師:

你好。 即將踏入 28 歲的我最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當中。 在這個年紀,沒有男友,沒有存款。而且我上個月辭職了,新工作尚未穩定,也就是說收入不穩定。

想轉行很久了,做工程師三年了,從碩士一畢業到現在。 每天都很痛苦。 我在離父母家很遠的地方工作,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過著非常規律的生活。 和別人合租房子。這樣的一成不變且沒有起色的生活狀態讓我窒息。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妹妹和我媽在家也隔三差五地吵鬧。 我妹妹上初中,處於青春期叛逆階段。 她們經常在家裡大吵大鬧。 每次都讓遠在他鄉的我夾在中間,遠端調和她們之間的矛盾,也一次次讓我想起我青春期時我媽對我的教育方式。 沒有離開家以前不快樂的時光常常回到我的記憶裡。 去年我回家待了幾天,她們為了一些很瑣碎的事情大吵,我媽還動手了。 我在一旁呆住,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媽和我妹吵完,看著我,問我:你委屈什麼啊你? 那一刻,我決心要徹底遠離這樣的家庭氣氛。無休止的粗暴爭吵,無處安放的消極情緒我都不想再經歷了。

當我把自己從這樣的家庭氣氛下切割出去之後,內心並不是輕鬆愉快的。 還是很沉重,孤獨感更重,因為世界上我唯一可以停靠的港灣也沒有了。

前幾天,我又一次得知她們在家為了寫作業的事情吵架,動手。 我媽非常生氣地跟我訴說我妹的「斑斑劣跡」,還說我妹比較聽我的話,讓我去跟她談一談,勸她端正態度,好好寫作業。 第一次,我不再把自己青春期的經歷和感受代入到她們之間,我說這是你們之間的事情,我不好插手。 我沒有去勸我妹。 可是每次我和我妹視訊,我媽都會用發信息讓我問我妹作業寫得怎麼樣了。 因為在她看來,她管不住我妹了,而我妹比較聽我的話。

可她不知道的是,我不想管。 因為每一次調和她們的矛盾都讓我心疼自己。 我在我妹的那個年紀,沒有一個大姐姐替我說話。 我媽教我沒有方法的,想罵就罵,想不理我就不理我,對我爸也是。 那些年我和我爸承受了數不清的情感暴力。 讀了大學以後,我一點點梳理自己的情緒,讀書,寫日記分析,和朋友談心,漸漸擺脫了陰影。 也發現我媽也不是惡魔,她心裡也住著一個小女生,渴望被愛被呵護。 她那些強硬的態度只是她應對周圍環境的鎧甲。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以前我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常常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不僅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因為這樣的自己我也不喜歡。 這幾年我慢慢去摸索,試著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有了這些經歷,我最近開始重新計畫未來。 希望能成為心理諮詢師,去説明更多人。工程師到心理諮詢師是非常大的一條鴻溝,如何邁過去我自己沒有答案,所以我非常焦慮。 也有點諷刺,因為現在的我連自己的焦慮都開不出方子。

人生的這個 U-turn 到底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諮詢師回覆一

你好!

我是心理諮詢師樊瑞娟,看到你的來信,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很努力的女孩,努力的要擺脫過去家庭成長的陰影,誠實的剖析自己,面對自己。 但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缺乏支援的焦慮,前途未知的迷茫和難以完全突破家庭影響的無力。

一個人在遠離家鄉的城市打拼,其中的辛苦和孤獨我可以理解,因為我也是這樣走過的。特別是經歷失意挫折的時候,多麼希望有個人能夠給予一些支援陪伴,所以你渴望能夠有一個男友,一個哪怕遙遠但溫暖的家庭,都能給此刻的你更多的安全感。可惜的是,這些在現實中都不存在,你的失望、難過、憤怒、甚至是怨恨都是可以理解的了,而在這些複雜的情緒表面,是難以控制的焦慮。

你說媽媽和妹妹的互動讓你想起了很多痛苦的往事,是的,看到妹妹就仿佛看到曾經的自己,當年的你也被媽媽批評指責,全然不顧及青春期的你是多麼渴望家人的理解。你的內心也有一個恐懼膽怯的小女孩,渴望被愛被理解。 媽媽和妹妹的爭吵喚起了那個小女孩的複雜情感,害怕,無助,憤怒,還有一點點的自憐,妹妹還有一個姐姐可以求助,過去的自己更加孤立無援啊!

我欣賞你可以對媽媽說,你和妹妹吵架是你們的事,我不好插手。是的,成長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劃清楚和父母的界限,你做你現在能做的,能給予的,超出的,就會消耗自己,而你現在更需要能量。 聽起來你現在更需要能夠穩定情緒,盡力面對新工作,那麼我認為能夠暫時隔離家庭的影響是必要的。 似乎你沒有直接對媽媽說你並不想管妹妹,也沒有告訴她你現在焦慮的狀態,我想這有你的顧慮。 或者告訴媽媽你不想管會讓你感到內疚? 或許即便告訴她你的焦慮也難以獲得支援,反而增加焦慮?

如果是這樣,看來母親的內在更缺乏力量,所以才把這些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而你,沒有其他選擇,你需要告訴自己,我已經 28 歲,不再是個小女孩,我可以自我承擔,自我負責,讓 28 歲的女人保護內心那個小女孩,陪伴她慢慢長大。 為了保護自己,這段時間裡,你需要隔離其他人可能給予的負面影響和傷害,這不是自私,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説明別人。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這是一條不容易的路,如果實在感到困難,你當然可以尋求支援説明,只是需要在內心告訴自己,或許小的時候沒有被好好對待,沒有學會如何肯定自己,愛自己,那麼長大了只有自己重新學習。 改變的責任在自己,不再指望其他人來負責。當然,我不是說你不可以傷心、難過、不滿、憤怒,這些曾經未完全表達的情緒還卡在內心,需要釋放,哀悼,才能真正平靜,那個小女孩的委屈需要被充分看到。你很善良,嘗試去理解母親的不易,的確,父母也有父母的局限,她們這樣做,或許過去也這樣被對待,她們內心更加無力弱小,無法面對,才會用暴力的方式來表達和掩蓋,你看清了這點很好,但這不代表你的傷痛就此療愈了。

你過去採取了一些自我療癒的方法,比如寫日記,讀書,和朋友談心,這些都很好,然而在我看來,目前你的狀態顯然還遠沒有療愈,也不必苛求,這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你可以做什麼呢? 就像前面說的,學習做內在小女孩的好媽媽,肯定自己,鼓勵自己,支援自己,照顧好身體,吃好每頓飯,喝好每口水,善待自己就體現在一點一滴中。

你還可以親近能夠給你滋養的人,沒有男朋友沒關係,或許還有朋友,老師,主動打一個電話說說你的現狀,哪怕他人的一句關心,一個鼓勵都會讓你有更多前行的力量。 最後,在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説明,讓這個過程有一個見證人和陪伴者,會加速療愈的過程,這同樣是對自己的善待。

前面說了如何處理現在的情緒,總結一下,我認為就是隔離負面影響,保存能量,善待自己,平穩度過新工作適應期。下面再來談談轉行的問題。

你說你碩士畢業工作做了三年工程師,感覺工作一成不變沒有起色,讓你感到窒息,想轉行做心理諮詢師。 這裡面有幾個問題需要思考,首先,你不想做工程師是因為不喜歡,不擅長還是因為工作遇到困難無法突破? 如果是後者,那麼任何一份工作都可能遇到瓶頸。如果水性不好,僅僅換個水池游泳是無濟於事的。 尋求突破有很多方法,找領導同事請教,提升自己專業能力,補充新知識等等,如果這些都無效,那或許還是情緒所致的能量不足,需要從身心兩方面同時調整。

倘若你喜歡心理學,對人感到好奇,同時因為自己的經歷想要説明別人,那也很好。 在轉行之前,我想還需要對這個職業再充分瞭解。 你可以找機會至少訪談三個從業者,聽聽看心理諮詢師這份工作究竟是怎樣的,需要做哪些準備,對從業者有何要求,可能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未來的工作狀態有哪些,你需要投入和付出什麼。 評估一下這是否是你想要的,你願意承擔的。 選擇工作有幾點,一個是要瞭解自我,一個是要瞭解工作,對自我的瞭解需要在生活中自我覺察,發現自己真正熱愛什麼,擅長什麼。如果一時看不清晰也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説明。

我本人也是轉行學的心理學,不同的是,我大學畢業考上了心理學的研究生。 我瞭解年齡越大在做選擇的時候更需要勇氣,但我認為能夠追隨內心真正的嚮往是值得的。同時,需要提醒的是,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是一條漫長的成長之路,急不來,當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積累,看清楚當下的需要做好眼前事比較重要。

只要明確方向,就不怕路途遙遠。

祝福你!

諮詢師 樊瑞娟

諮詢師回覆二

你好,聽起來你目前生活中因為辭職留出了相當一部分的空白,讓你感到焦慮,但也讓你有空間,回顧自己的一些過往經歷並思考未來。

印象深刻的是你和媽媽的關係,雖然你沒有提到和媽媽的直接衝突,但是媽媽和妹妹的吵鬧打罵,喚起了你青春期時遭受的一些痛苦的情感體驗:情感暴力、不受呵護,隨意打罵和忽視,伴隨的陣陣委屈和壓抑;雖然你並不想捲入其中,但媽媽總是要求你來調停她和妹妹之間的關係,似乎把你放在了一個家長的位置,無形中給你壓了一副擔子。想來當年可能你也需要去調和媽媽和爸爸之間的關係,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過於沉重,催人早早懂事,但也早早失去了兒童天真活潑的本性。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遭受家長的情感暴力,她長大後不知不覺會以類似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像你說的,後來自己常常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其實自己也不喜歡。 但你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 通過自己讀書、自我分析,努力地調整心態,努力地去理解「惡魔」般的媽媽。這一路走的很辛苦。

你是一個工程師,長期的理工科的訓練可能讓你較為擅長或熟悉理性、客觀的分析事物和人物,也由此讓你感到了些許平靜。 但似乎在總體的情緒體驗上,你還是會感到焦灼、不安,有時候甚至是窒息。 為了逃避令人沉重的氣氛,你選擇了遠離這樣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城市。但切斷了和血脈親情的聯接,一個人的心又變成了一座孤島,失去了情感的流動和生命的活力。

你的焦慮,從精神分析的視角來看,相當一部分是由內心衝突所致。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痛,回避或是理性並不能讓它被消滅,那些痛苦的回憶或感覺只是因為不能承受痛苦之重,被從意識層面壓抑到潛意識裡去了。 但是不在意識層面不等於它不存在,反而那些創痛的東西在潛意識裡裹挾著能量,時不時地爭取顯露,會以一種莫名其妙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現在的關係、情緒、身體、睡眠等等。痛苦是人生的真相,無法躲避,但是痛苦是可以通過理解、領悟和哀悼而被消融和排解的,這個理解不是頭腦層面的看書和分析,過度的理智化常常是一種防禦,理解更多的是指在體驗和感受層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對關係的痛苦體驗是可以被修復的。 這裡的修復未必是指你和父母的現實關係。 如果他們能改變,當然很好,但是現實往往沒有那麼理想,這時候你要修復的是你的內在和父母的關係。 關係的問題又常常需要回到關係中去解決,而心理諮詢正是一種途徑。 心理諮詢提供了一段專業的關係,你可以在關係中穩定地內化一些良好的體驗,讓自己的內心住進一些好客體,和象徵的她們聯接;在這段專業關係中,你還可以安全地表達嫉恨惱怒等負性情緒,這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較為難以實現。 恨倒盡了,愛才會湧現,所謂否極泰來;專業的諮訪關係,還提供了真實的情境,會激發和重現一些愛恨情仇,並因此讓修復成為可能。這些都是自己一個人看書所無法達到的。

你雖然是個工程師,但有著敏感細膩的一面,也並不滿足于目前程式化的生活。 你個人創痛的生活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一些領悟,是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財富和原動力。 但是從個人興趣上升到職業志趣,需要一定的職業規劃和時間積累,更何況相較于其它職業而言,諮詢師更是個成長很慢且投入很大的職業。 以精神動力取向的諮詢師來說,需要有以年計的長程培訓經歷,一定的個人被諮詢經歷,和上百小時的實踐諮詢時數和一定的被督導時數,才能正式開展專業的助人工作。不知道你在這些方面準備工作做得如何,這恐怕是你現實性焦慮的部分。

在我看來,從工程師到諮詢師的鴻溝不是一步可以跨越的。 比較符合實際的規劃是,通過做一份你現在有能力賺取收入的工作,來孵化你喜歡和嚮往的事情。 比如你可以一邊做工程師賺取工資,一邊來供你業餘學習心理學,並兼職嘗試臨床的諮詢實踐。 這樣一來可以試驗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並能堅持,二來因為上述的種種訓練都是相當耗費金錢的,需要持續的資金供給。

在跨越鴻溝的這條抛物線中,時間它是個必不可少的函數。 見過盤山公路嗎,雖然從山腳到山頂的直線距離最近,但是因為過於陡峭,幾乎無人能夠一步登天。 所以大家都走曲線,在拐彎處悠悠地多轉幾個彎,逐步接近山頂。 U-turn 並不意味著人生需要銳利的轉折,才能從此煥發新生。相反,一個諮詢師的特徵,在於她能夠在慢行中在途細細地體會和修煉。

諮詢師 薛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