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開發商 Riot 一名女員工受訪表示,曾看到同事在 Email 裡議論她「是一個很好睡的目標」累積種種職場性騷擾、歧視和不平等,Riot 慘遭百位員工罷工。當職場「兄弟文化」猖獗,我們還能採取哪些行動?

知名電玩遊戲《英雄聯盟》開發商 Riot 因為長久以來的「兄弟文化」,正在面對嚴峻的考驗。

在 7 日,有高達 150 名員工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Riot 總部前集體罷工,導火線為不滿高層強迫兩位遭到性騷擾的女員工在已經提出訴訟的情況下,轉為私人仲裁。除此之外,員工表示 Riot 在去年夏天被關注遊戲產業的網路媒體 Kotaku 揭露性騷擾與兄弟文化後,至今超過八個月仍不見公司落實其對於改善性別文化的承諾。


圖片|來源

Riot 性騷擾罷工事件始末

2018 年 8 月,外媒 Kotaku 訪問了28 名曾在 Riot 工作的員工,長篇報導揭露公司內部潛藏的性別歧視與兄弟文化,引起熱烈輿論。

Riot 因《英雄聯盟》成為遊戲科技業龍頭,擁有員工高達 2500 人,男性員工佔 80 %。在這樣的環境下延伸出的兄弟文化的事件繁多,包括對女性求職者重重刁難、高層騷擾行為等。Riot 被迫做出內部文化改革,並向員工、求職者、合作夥伴表達最深的歉意,承諾會讓 Riot 成為一個引以為傲的地方。

在 Kotaku 的訪問中,受訪者們不約而同透露了 Riot 的「兄弟文化」如何滋生了性別歧視與不平等的溫床。其中面臨到的窘境如:許多員工(無論男女)都曾收到高層擅自傳來的男性生殖器照片,或者,在面試時因為自己是女性,而需要忍受多次高壓質疑自己不是一名遊戲玩家。

一位受訪者表示,她曾經多次在會議因為外表被高層主管揶揄,類似的對話如:「你長這麼可愛,在 Riot 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暗示她是因為長相才能有此職位。更有受訪者在職時,實際做了測試,發現同一個想法由女性員工在會議提出時馬上被打壓,反之,由男性員工提出卻獲得掌聲。這種現象多數出現在男性員工比例高的產業,如科技、遊戲、工業等。

同年 12 月,Riot 大動作對營運長 Gelb 做出懲處,因為多次言語及肢體對男性員工性騷擾:觸碰男性員工的下體或屁股,以及在下屬臉上放屁等行為,而遭到懲處停薪停職兩個月。對此一舉動,員工認為並沒有真正解決文化問題,有在職員工投書 Kotaku:「這對公司來說只是『打手心』一下而已。」

超過整整八個月,Riot 員工未見公司作出任何行動來達成承諾,於是在今年 5 月,於總部前發起罷工,參與人數高達 150 人。此次罷工導火線為公司規避法律正當程序,強迫兩位起訴性騷擾事件的女員工改為私人仲裁,剝奪員工應有的性別平等權。

截至目前最新消息是,Riot 以 13 項改正方針回應,強調將落實 D&I 相關策略,承諾根除兄弟文化與不平等待遇。發起罷工的 Monahan 表示如果在期限內針對強制中才沒有改善,將重啟罷工,並採去進一步行動。

延伸閱讀:D&I 策略間|彭斯守則,排除女性參與,是避免性騷擾的最好作法嗎?


圖片|來源

兄弟文化,怎麼了?

「兄弟文化(bro culture)」原先指的是在男性之間在相處時,除了正常的對談,夾雜了酗酒、性別歧視、性騷擾、性侵等語言或行為。可以想像的情節像是,職場上兩個人為了搏感情、套交道,透過黃色內容與行為來建立關係,並且引以為傲。

兄弟文化源自於男性掌權,但今日它不只是一個女性議題,同時也反映了男性面臨待宰的處境。若想要融入兄弟文化,就必須熬夜加班、應酬喝酒,或談論自己並不想談論的話題,對於需要兼顧家庭與個人生活的人,他就必須犧牲自己的職涯,再也沒有被看見的「情誼」。

Riot 的性醜聞事件並不是個例,隨著世界各地對於反性騷擾的意識覺醒,#MeToo 風潮持續延燒各大科技產業。去年 11 月,Google 就曾因高層包庇「Android 之父」對女員工性騷擾事件,爆發全球大罷工。當時 Google 員工喊出的宣言為:We need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我們需要透明的、當責的且結構性的改變。)

當兄弟文化不僅僅存在於同事之間,而是根深在職場結構及公司高層時,就像面臨一層層無法擊破的玻璃天花板。Riot 的受訪員工陳述,在她察覺公司內部文化缺失,向人資相關部門提出時,反而在數個月後遭到遣職。值得我們正視的是,到底我們的環境在哪一個環節出了錯,才滋養了這樣的文化橫行?而此時面對一樁又一樁性別的怒火,除了訴求法律外,我們如何巧妙、細微的進擊?

延伸閱讀:D&I 策略間|如何達到職場性別平等?企業可立即執行的五條 D&I 策略

改變行為,才能改變結構

當一場罷工事件爆發,我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成為改變的力量。個人在面對結構問題時,並不是無能為力,透過內部第三方單位、法律保障,我們能進一步捍衛自己的權益。過去我們在面對職場性別不平等時,選擇噤聲,但從歷史事件的脈絡可以知道,與結構交手便是鬆動舊有體制的第一步。

在台灣,如果你也曾面對兄弟文化,或在職場遭遇性別不平等的待遇,第一時間可以向公司人力資源或相關部門求助。求助無門時,也有法律途徑可以申訴及申請賠償,來保障自己的性別權力。然而,法律之外,無論是當事人、雇主、親友,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細微的改變,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以下分享三個行動:

1. 跟辦公室放的酒 say goodbye

當下班時喝一杯、談生意要配酒的現象成為常態,不喜歡或不太能喝酒的人,為了融入都逼不得已喝上一杯。在工作場合說醉話,對性別、種族等內容也較不安全。當工作和酒精分離,可以給整個場域更多自由與尊重,建立起更真實的信任。

2. 更健康的「散步會議」 不再喝酒應酬

近年國內外開始流行起「散步會議」,方式是和開會對象選一個舒服的路線,一邊散步一邊討論事情。如此一來,不僅能避免熬夜應酬就要喝酒的可能性,也能夠一邊活動久坐辦公室的身體,是健康又有效率的選擇!

3. 舉辦更多性別友善的活動

當公司在發想活動時,無論對內或對外,以「性別友善」為錨,「多元兼容」為準則來設計,不僅僅是讓參與設計的夥伴有舒服的工作空間,發展員工的潛能,同時也能建立與社會更多元的對話。

在各大科技龍頭回應 #MeToo 行動時,我們確實看見改變正在慢慢發酵。去年年底,Google、Facebook、eBay、Airbnb 都開始針對內部性別法條作出修正,為能提供員工更舒適、平等的權利保障。其中,修改的規定也包括此次 Riot 備受爭議的「強制仲裁」,在面對性別歧視或騷擾時員工能夠有更適當的權力伸張途徑。

所有針對兄弟文化而來的訴求,背後更深層的是,期待不再需要用有色的、性別歧視的言語才能成為文化中有趣、有創意的人;不再需要用騷擾、令人不舒服的行為,來引起他人注意。「多元共融」歸根究底便是,我們每一個人保有原本的質地,同時也看見他人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