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笑開來,好運才會來!」「可能是因為你比較勇敢吧!」還記得《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經典台詞嗎? 插畫家 Paula Hsu Art 在社群上分享了插畫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人物,將劇中角色神韻完美刻畫, 一起透過插畫&語錄重溫好劇吧!

引起社會討論的台灣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上週日(4/21)完結,劇中談到無差別殺人事件、死刑爭議、新聞媒體困境,乃至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家」的定義,都有深刻且動人的剖析。

插畫家 Paula Hsu Art 分享了插畫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人物角色,把劇中每個人的心理狀態、神韻完整詮釋。這部經典好劇完結後,還覺得失落嗎?那就一起回味《我們與惡的距離》吧!

(偷偷說,Paula 也是女人迷的插畫編輯喲!追蹤女人迷文章,就可以看到 Paula 出沒XD)


圖片|Paula Hsu Art

李父李母&李大芝:加害者家屬,還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圖片|Paula Hsu Art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 20 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李母

「沒錯,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和我的家人連活下去的資格都沒有嗎?」——李大芝

哥哥李曉明犯下電影院殺人案後,李家人作為加害者家屬,被媒體、社會輿論緊追不捨:「道歉有什麼用?」、「是誰教你們下跪的?」潑漆、追打多年,他們懷著沈重的罪惡感,在小鄉村隱姓埋名。《我們與惡的距離》用不同的視角讓我們重新思考:作為加害者家屬,就必須付出一生來贖罪嗎?

推薦閱讀:演員是容易傷心的生物!專訪陳妤:我滿 M 的,需要人敲醒

一起從不同角度看待事件:

宋喬安&劉昭國:那我兒子呢?我兒子就沒活下去的權利嗎?


圖片|Paula Hsu Art

「你找到真相、找到動機,就不會有下個受害者了。」——劉昭國

「我也誠心地相信,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善後跟預防」——劉昭國

「不要說我想改革,我就是想要回到初衷,當初我們做新聞的初衷是什麼。」——宋喬安

「我不想一輩子當受害者家屬」——宋喬安

兒子劉天彥在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喪命,宋喬安與劉昭國身為被害者家屬,難以從傷痛中走出,婚姻及親子關係也因此降到冰點。兩人除演出了在面對傷痛時會有的處理方式,或沈溺,或想辦法拯救自己,我們也看到了台灣新聞媒體的真實困境,以及對播報社會事件的省思。

關於受害者家屬的痛:

廖紐世:老天爺究竟要我們學什麼?


圖片|Paula Hsu Art

「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老天爺究竟要我們學什麼?」——廖紐世

作為宋喬安的老戰友,自她失去兒子後,廖紐世看著她從一個有幽默感、嘴巴壞,但心底溫柔的新聞從業者,變成冷面、戴上盔甲,拒絕任何人進入心房的副總監。

在劇裡,他始終站在一個溫柔的角度,陪伴老戰友面對所有苦痛。

美媚&王赦: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圖片|Paula Hsu Art

「他殺人就應該死,但是不代表民主法治要跟著一起陪葬。」——王赦

「先保護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資格去幫助別人。」——美媚

究竟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儘管社會不諒解、身旁的家人不諒解,王赦仍極力為死刑犯辯護,他在劇裡提出的許多問題,也喚起社會再次審視判刑的意義。同時,作為死刑犯辯護律師的妻子,美媚也真實的反應出一位母親為孩子未來的擔憂,引起許多人共感。

關於家的樣貌:

應思聰&應思悅:為什麼會是我?他們都說我生病了


圖片|Paula Hsu Art

「我一定會是部好電影,有好結局的那種。」——應思聰

「你可不可以把我當一個正常人?當一般人可不可以?」——應思聰

「應思聰,你也會好的。」——應思悅

「笑開來,好運才會來!」——應思悅

說到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莫過於應思聰在發病之後,對著家人和應思悅不斷的說「對不起⋯⋯對不起,我想回家。」這一幕,又讓多少人落淚呢?

這對姐弟真實地刻劃出患者與患者家屬面對發病時的心態變化,亦反映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污名化。這齣劇完結後,我們離精神病患者去污名化還有多遠呢?

劇完結了,病友的人生還沒:

劉天晴&宋喬平&林一駿:一切都是因為勇敢吧!


圖片|Paula Hsu Art

「可能是因為你比較勇敢吧!」——宋喬平

應思聰問著「為什麼是我?」為何我會患上病呢?宋喬平拍著他的肩,說:「可能是因為你比較勇敢吧!」宋喬平與林一駿這對醫療組夫妻,在劇中帶大家重新認識了精神病患者的處境,並且用溫柔的視角去看待所有精神疾病。

正是因為我們如此勇敢,所以上天給我們更多挑戰 ,不要放棄自己,總有一天,一切都會好的:

重溫《我們與惡的距離》經典語錄,這五週裡,我們跟著劇中的角色流淚、歡笑、重新復原、療癒自己,劇完結了,但是我們對議題的思考、辯論,應該持續下去。

在這場社會的集體諮商課裡,你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