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租或獨立套房各有各的好,但是背後的隱藏成本你也應該了解一下。

文|黃正勳

小冰大學畢業之後,出社會工作也有 5~6 年,最近她跟大學好友小靜餐敘,聊起存錢理財的心得。

小靜提到最近去看房子的情況,小冰不敢相信與她同時出社會、收入也差不多的小靜,這些年下來,竟然已經存到她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還開始到處看起房子,並準備脫離無殼鍋牛的行列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小冰認為平時自己也是省吃儉用,每個月的薪水算一算也有 35,000 元,扣掉房租 15,000 元之後,再加上一些生活上必要的支出,能夠剩下 7,000~8,000 元就已經是不錯了。於是,小冰把握住機會追問小靜理財的秘訣,原來小靜與好友們三個人在合租一個公寓,分攤租金之後,小靜的房租開銷比自己少很多,幾乎只有自己的房租一半不到。但是,這樣真的會讓理財的結果差那麼大嗎?

於是,小冰決定去請教她認識的一位理財顧問 Otis,了解這其中的差異到底在哪裡?Otis 就告訴她:獨立套房可以讓小冰比較有家的感覺,但是除了要付出比較多的租金之外,還有些隱藏性的額外支出,是小冰沒注意到的。


圖片|今周刊提供

獨立套房與合租 最大價差近1萬

通常畢業之後出社會工作,上班族不是跟家人合住,就是租房子在外,而租房子你可以選擇一個人住或是與朋友,同事合租。根據「崔媽媽基金會」的租金統計資料顯示,這其中每個月的房租差異,最少有 3000 多元,最多則差到快1萬元。

假設同樣都在台北市信義區租屋,小冰的獨立套房房租一個月要 15,000 元,而她的朋友小靜與同事朋友合租一個住家,一個月的租金平均只要 7,000 元,這中間就差了8,000 元。

小心!獨立套房的隱藏支出

Otis 提醒,除了租金的差別之外,也因為小冰自己一個人住,所以有些費用的支出,不像合租可以與室友分攤,這樣一來,租屋的成本就又比別人高了許多。像是網路費用、有電線電視、大樓管理費、水電、瓦斯費、伙食費等。

獨立式套房還有如下的一些隱藏性的支出。例如:布置專屬居家空間的額外開銷、個人空間大「想要」的東西愈買愈多、有時需添購必要的傢俱(沙發,床組,洗衣機等)。

一個人住,就會想要有「自己家」的感覺,再加上個人使用空間大,所以很容易看到東西就買回家,每月額外不需要的開銷也就愈來愈多。如果房東沒有提供齊全的傢俱,又得多花費一筆傢俱購置的開銷了。

小冰當下回想起來,自己確實如此。雖然房租是每月 15,000 元,但是加上管理費與水電費,光是住的開銷一個月下來差不多就快要 20,000 元了;而且這些年來,她也確實買了好多東西布置自己租的地方,難怪她省吃儉用存錢的的成效看不太出來。

這下子小冰終於了解,原來小靜是這樣累積人生第一桶金。看來她要利用時間好好的想想,為了達成自己更長遠的理財目標與需求,是不是有必要採取階段性,與朋友或同事合租的租屋策略,再將節省下來的租金,好好的運用在投資上,這樣她才能及早且真正擁有屬於她自己的家。

設想狀況

如果小冰盡量避免獨居,將合租與獨立式套房之間的租金「差額」儲蓄起來,甚至每個月拿去投資共同基金做運用的話。以每月差額最少的 3,500 元為例,年平均投資報酬率 8% 試算,5 年投資績效可以累積到 30 萬,10 年投資績效可以累積到 70 萬。

每月節省租金做定時定額投資與押金差額,5 年時間不同報酬率累計總金額

每月節省租金做定時定額投資與押金差額,10年時間不同報酬率累計總金額

自己一個人住,與人合租或住家裡,3 種住宿情況優缺點比較